多少父母越是夸奖孩子,孩子的表现就更糟糕?
现在流行鼓励教育,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夸,孩子做了一件错事——也夸,有些家长更甚,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都夸,旨在提高孩子信心,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然而夸孩子也是要注意方式的,家长在夸孩子的时候不讲究方式、没有底线,夸奖孩子反倒会让孩子迷失自我,从而变得自负。
在夸赞孩子的时候,会导致孩子出现两种不同的思维,分别为成长思维和固定思维。所谓成长思维,就是指孩子在被家长夸赞的时候,明白努力才是使自己变得更优秀的主要原因;而在固定思维中,孩子会觉得自己之所以被家长夸赞,是因为自己本来就很聪明,反而忽略了努力的必要性。
导致孩子出现这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在夸赞孩子时出现的不同方式。比如当孩子考了好成绩的时候,家长夸孩子“你真聪明”和“你真努力”,会导致孩子出现不同的行为。夸孩子你真聪明,孩子会觉得这是因为自己聪明所以才考的好成绩,和自己努力学习没有太大关系,从而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怠慢,成绩也会越来越差。夸孩子你真努力,会让孩子觉得是因为自己努力所以得到夸赞,从而就会更加努力,让孩子注重于过程,而不是自己本身。
其实对于这种现象,也可以分为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凡是父母对孩子本身的夸赞,都属于先天性的,这种先天性的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孩子智商高低就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家长夸孩子智商高,孩子智商就会真的变高。而后天性的,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努力做出改变,学习就是后天性的行为,可以适当弥补先天性的缺陷,所以才会有“笨鸟先飞早入林”这句话。
知道了以上这些区别之后,家长就应该知道如何夸奖孩子了。我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要夸奖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夸奖孩子本身。
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这是美国儿科研究院调查研究的结果。
研究者们召集了一批儿童志愿者,他们把孩子分为了两个部分,让两部分孩子做相同的事。当然,这件事情是非常简单的,当所有孩子都顺利完成的时候,研究者们对孩子进行奖励,对一部分孩子夸“你们真聪明”,对另一部分孩子夸奖“你们做得很好,看得出你们很努力在解决问题了”。随后研究者们又放出难度较高的新问题,让两部分孩子去解决,发现被夸奖“你们真聪明”的孩子出现抗拒尝试的心理,反而是另一部分踊跃参加,并且最终能解决问题。随后再放出难度较高的问题,第一部分被夸“你们真聪明”的孩子越来越少尝试,尽管以他们自身的能力可以胜任,依旧不愿意迈出第一步,反观另一部分人越挫越勇,无论难度多大,都想要前去挑战一番。
其实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可以看出,对孩子鼓励的方式决定了他们挑战新问题的态度。因为家长们夸孩子“你真聪明”,会让孩子觉得是因为自己聪明才受到褒奖,从而想要维持这种“聪明”,害怕接受失败,因为失败之后就相当于“不聪明”。没有孩子想自己变得“不聪明”,所以他们才会选择不挑战。家长越是夸孩子聪明,孩子就会越惧怕挑战,从而无法认清自己实力,逐渐被同龄人抛下。
由此可见,这种夸奖方式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这种导致孩子固定思维的夸奖方式,在育儿过程中实在不可取,那么家长在不同场合下,应该怎么夸奖孩子,才能让孩子勇于接受全新挑战,并且不至于变得胆怯呢?
当然了,我们依旧需要分不同场合来看待这个问题。比如当孩子成功做了某件事,诸如考了不错的成绩时,家长应该夸赞孩子学习认真,肯努力学习,考这么高的分数是对她努力的褒奖和证明。其实只要知道了该如何去夸奖孩子,方式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只需要注意不要夸奖孩子本身就好。
那么是不是只有孩子做了好事、对事,家长才能夸奖孩子呢?并不是。要知道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好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其他孩子都能做好的、简单的事情,有些孩子也会显得力不从心,对于这种孩子,家长要鼓励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有信心,而不是半途而废。
比如说孩子做一件事做了很久,但就是做不好,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鼓励来支持孩子。有些家长会说“加油,你一定可以的”,这句话不仅显得很空,而且还会让孩子压力更大,产生想要放弃的念头:万一不可以呢?所以这种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想要让孩子更有毅力,家长可以夸奖孩子已经完成一部分的事,比如“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不过你可以再尝试一下,做不好也没关系,总之我们有努力过了对吗?”这样会让孩子卸下心理上的负担,知道即使自己做不好,无法做到,父母也不会责怪自己,或者说自己“不聪明”,反而能激发孩子潜能。
家长不仅需要夸奖整件事情,而且也要注意在细节方面夸奖孩子,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真的有在意自己,而不仅仅只是敷衍了事。比如孩子在手工课上完成了一件作品,相比家长夸孩子“做得真好”而言,家长更应该夸奖孩子细节性的东西,比如画得眼睛很传神、做的翅膀很逼真等等,要抓住一个点去夸奖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真的有用心夸奖他们,这样孩子才会更有信心。
由此可见,家长夸赞孩子可是需要技巧在里面的,不能随便夸,更不能胡乱夸,只有夸到点子上,孩子才会获得夸赞的力量,推动孩子努力和进步;家长夸赞孩子不到位,只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毒鸡汤,导致孩子不进反退。所以说,孩子未来成长曲线大部分掌握在家长手里,家长一个不小心,就不能怪孩子为什么表现越来越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