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李鸿章访问德国经历了什么事,为何会仰天长叹?
李鸿章在1896年73岁的时候,有过一次周游列国的经历。在这次游历过程中,李鸿章先后访问了俄国和欧洲的几个工业强国。其中德国给李鸿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访问了德国之后李鸿章感触很深。
1896年春天,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邀请清政府派人参加。而在此1年前,清政府和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辽东半岛被割让给日本。就在条约签订后几天,俄国联合德国和法国以自身利益出发,奉劝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给清政府。所以当时清政府对俄国很重视,慈禧太后和不少大臣都倾向于联合俄国抗击日本。在这种历史情境下,慈禧太后派遣李鸿章作为特使前往祝贺尼古拉二世加冕。在参加完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后,李鸿章顺道访问了欧洲各国,这一年李鸿章73岁,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
离开俄国后,李鸿章先后访问了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几个欧洲国家。而在欧洲各国中,德国给李鸿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访问了德国之后,李鸿章感触很深,仰天长叹。那么,李鸿章在德国究竟经历了什么,以至于他会如此的感慨呢?
德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令李鸿章叹服当时的德国已经取代法国成为欧洲的第二大强国,实力仅次于英国。李鸿章一行人到达德国的城市后,发现德国的城市建设的很漂亮,街道干净整洁,基础设施完善,而且房屋建设的也很漂亮,很大气,这些都不是大清国能比的。当时德国的城市化比例已经不低于百分50了,社会发展水平也比李鸿章想象的要好,德国给李鸿章的初印象是很好的,李鸿章感慨大清国的社会发展情况比德国差远了。
随后,德国的相关人员又带领李鸿章一行人参观了当地的工业。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后,德国的工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德国访问期间,李鸿章见识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事物,德国的机械化水平令李鸿章大开眼界。此外,李鸿章在德国还照了一次X光射线,残留在李鸿章脸上的那颗子弹被清楚地显示了出来,李鸿章为此感到震惊。
“铁血宰相”俾斯麦令“东方俾斯麦”李鸿章自叹不如此前,李鸿章一直被誉为“东方俾斯麦”,这次访问德国期间,李鸿章如愿见到了俾斯麦本人。俾斯麦曾经是德国的首相,而且是很有作为的一名手首相,在他的领导下,德国成为了欧洲数一数二的强国。1896年李鸿章在德国见到俾斯麦的时候,俾斯麦已经是81岁的老人,而且已经被解职,闲赋在家。
不过,在交谈过程中李鸿章发现这位曾经的铁血宰相虽然已经年老了,但是他身上的魄力以及政治眼见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就连李鸿章这样的风云人物都自叹不如。再联想到俾斯麦治理下的德国那么强大,而自己却没能让大清国走向强大,李鸿章为他的“东方俾斯麦”这个称号感到汗颜。
德国的军事实力令李鸿章大开眼界清朝晚年,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国的交战中节节失利,所以李鸿章这次到德国以后,也特意参观了下德国的军事。而德国的军事也没有让李鸿章失望,李鸿章见识到德国的军事工业很强大,军队士兵训练有素,配备的都是现代化的先进武器。
李鸿章甚至感慨到,如果给他10营这样的军队,大清就不会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从李鸿章的这个感慨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当时德国的军事实力有多强大,以及当时大清和德国在军事方面的差距有多大。在感叹德国军事实力强大的同时,李鸿章难免为大清的军事实力感到失落,所以他仰天长叹。
以上就是1896年73岁的李鸿章在访问德国期间见识到的三个主要的事物。李鸿章为当时的德国社会发展水平感到震惊,他深刻地意识到大清国跟欧洲的工业强国在各方面的差距都不小。而李鸿章此时已经是风烛残年之人,他自知再也没有办法让大清赶上欧洲强国了,为此他感到失落,不禁仰天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