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干掉姑姑太平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是我国唐朝时候巅峰时候的一位皇帝,也是争议很大的皇帝。唐玄宗年轻时候英气勃勃,励精图治,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最高峰——开元盛世。但是由于晚年的懈怠朝政,迷恋杨贵妃,沉迷于歌舞酒色,酝酿了使唐朝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之后退位成为太上皇。
但无论如此,李隆基为唐朝创下功绩也是不由分说的,他也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年轻时候,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兵变从韦皇后中夺回了属于李唐王朝的政权,绝杀了由武则天开创的女人专政风气。可是,李隆基在登基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同一条战线作战的姑姑太平公主,这到底是是为什呢?
我们看看唐玄宗李隆基与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的人脉,都是背景超强大。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的孙子,爸爸李旦是皇帝,伯伯李显是皇帝,他自己也是武则天的孙子,自己登基之后也是皇帝。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虽然是李治的女儿也是李氏的女儿,却也嫁给了武则天的家属,这也很难分清太平公主属于李唐宗室的人还是武家的人。但是在历史上从平定韦皇后的篡位来看,也算是李家的人。
在武则天晚年退位之后,李显继承皇位,也是唐中宗。李显也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窝囊废,朝廷大事也是老婆韦皇后一人说得算。由于武则天开创的女人当皇帝的先河,这也是韦皇后想效仿武则天成为女皇帝,于是与女人联合一起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李显。之后韦皇后独揽朝政,飞扬跋扈,俨然要上演武则天当女皇的历史。
当时,李隆基作为唐朝皇室的重视,是很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想夺回政权,让江山又回到李唐王朝的管治之下。可是,当时的李隆基是皇子李旦的儿子,也只是一个没有实力与兵权的亲王,自然实现不了这个梦想。
于是,他只能找合伙人,这个人就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很有实力,梦想也是与武则天一样有着权力欲望。可是看着韦皇后要称帝,太平公主自然也不干了。这样,太平公主也愿意与李隆基联手,发动唐隆之变,杀死了韦皇后,韦皇后死后,一起推举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继位。
但是,李旦也是窝囊废,觉得没有能力胜任皇帝,于是就主动退位为太上皇,传位给儿子李隆基。当时李旦退位时候,对李隆基说担心太平公主也会谋反,重演女人掌控政权的历史。
当李隆基登上皇位之后,在朝廷有势力的太平公主有些手忙脚乱,就密谋御林军谋杀李隆基,然后宰相魏知古知道之后,立马倒下李隆基,李隆基果断出手,把太平公主一家人一网打尽。之后,太平公主在子女和仆人的掩护下,逃到了钟南山寺庙手中当时,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是个识大局的人,把兵权交给了李隆基,李隆基这才免死于他们母子俩,赐他们行李,官爵如以前。
可以看到,太平公主败给李隆基,还是在于“时也命也”,李隆基掌握着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把太平公主势力一网打尽。
李隆基登基杀了太平公主,这是唐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也是封建社会朝廷皇室内斗的一个富有深意的案例,很值得仔细分析探讨。
大唐王朝自从“玄武门之变”后,皇宫内就经常出现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李唐皇室不少成员就像是喝了鸡血一般,遇到权力争夺就十分亢奋,不仅男人们嗜权如命、残忍无情,而且,女人们也权力欲极强,喜欢耍政治手腕。从武则天到韦皇后再到太平公主、安乐公主,她们没有一个愿意放下权力,都是咄咄逼人,欲置政治对手于死地而后快。
太平公主自幼生长在政治角逐十分激烈的宫廷环境中,而且她是权力高手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这样的女人遇到政治权力,是不会满足于平静生活的,她渴望执掌权力,并很有政治智慧和果断毒辣的手段。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是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亲妹妹,有武则天的宠爱,有李治的关心,有李显、李旦护着,太平公主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有特殊的优越性,太平公主任性、聪明,有耳闻目染的政治经验。
太平公主(剧照)
武则天是很有政治天赋和政治手腕的,在李治当政时,大权基本上掌握在武则天手里,权力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或许是担心她的儿子们会抢去她的权力,所以,她对于她的儿子们屡屡进行打压,即便是她和李治亲生的儿子们,也是极力压制的,该杀则杀,该贬则贬,她的儿子们活得非常压抑,总是提心吊胆,担心武则天会对他们下手。
可是,武则天对太平公主却极为宠爱,让太平公主耍性子,让她有特殊的待遇,并尽力满足她的各种要求。
若是冒犯了太平公主,下场一定是很惨的。比如,太平公主幼年时曾受到她表哥贺兰敏之的侮辱,武则天知道这一件事之后,便为太平公主出气,下令将贺兰敏之流放,不久又将他处死。贺兰敏之为侮辱太平公主付出巨大的代价,不仅失去了荣华富贵,而且还丢了性命。
不过,太平公主并非一直是胡作非为的。比如,在她的第一段婚姻期间,她是很能守规矩的,她没有不轨的行为,她嫁给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生下了二子二女,生活过得很幸福。可是,宫廷里的争斗打乱了太平公主的幸福生活,薛绍的哥哥薛顗参与唐宗室内部成员的谋反,薛绍受到了牵连,被捕后饿死在狱中。
当然,太平公主若是想要的,她是一定要得到的。在薛绍去世两年后,太平公主喜欢上了武则天的堂侄武修暨,可是,武修暨已经结婚,有了妻子。武则天见太平公主执意要嫁武修暨,便派人传令将武修暨的妻子处死,让太平公主能顺利嫁给武修暨。也许,武则天也有自己的考虑,她所宠爱的女儿嫁给了她的堂侄,这避免了外人来染指朝中权力。
可是,武修暨是个比较软弱的人,而且对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杀了他的发妻一直耿耿于怀,由此使他对太平公主难有真爱。所以,在太平公主嫁给武修暨后,她的这第二段婚姻并不快乐,因为她在与武修暨的夫妻生活中没有真爱,加上之前薛绍受牵连而死给她所带来的刺激,太平公主的心理变了,开始放荡,她学着她母亲武则天,也大肆包养男宠,据传还与她看中的朝臣通奸。李唐王朝是从边陲打进来的,观念比较开放,在朝中有特权且受武后宠爱的太平公主,把养男宠视为是很正常的事。
这一时期,太平公主虽然放荡不拘,情感生活很乱,但是,在关键的事情上她是头脑很清楚的。她很懂得讨她的母亲喜欢:一是她从来不向武则天要朝中的权力,她知道这是她母亲最敏感最不容许别人插手的事;二是她极力讨好她母亲,很舍得付出一切来让她母亲高兴。而且,她的“舍得”到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程度,她竟能将她自己所喜欢的男宠张昌宗进献给了武则天,因为她知道武则天特别喜欢张昌宗。
也正因为太平公主受宠而又善于讨好,并表出不争权力的态度,所以,武则天对待太平公主与对待她的儿子们完全不一样。对于这位爱女,她经常与其商议政事。而太平公主对政事所表现出的是低调态度,她从不在公众场合干政议政。当然,武则天的潜在影响,使太平公主在内心对于权力很得很重,同时,太平公主也学到了不少的政治经验。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宠爱和重视,让朝中大臣都有些畏惧太平公主,这使太平公主有了不小的“特权”。
武则天和李治(剧照)
武周末年,武则天老了,朝中对于皇嗣的争夺开始激烈起来,而在各派力量的角逐中,武氏和李氏的矛盾斗争是最尖锐的。此时,太平公主的地位很尴尬,她既是武家的儿媳妇,又是李家的女儿,而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站在李氏一边。此前,太平公主昔日的情人、现在是武后的男宠的张昌宗曾害死了太平公主另一个情人高戬,这使得太平公主对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怀恨在心。公元705年,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柬之等大臣拥护李显,在宫廷中发动政变,诛杀了男宠张氏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太平公主也参与了政变,参与除掉“二张”。李显和张柬之政变成功之后,太平公主也属有功之人,她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此时,太平公主摆脱了武则天的制约,从后宫走到了政治舞台的中间了。
宫中的经历和对于政治斗争的耳闻目染,加上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培养和指点,使得太平公主有相当的政治经验,而且,她本来对于权力就很有嗜好,也很有政治智慧,当她走到政坛前台之后,便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政坛女强人。
李显虽登上了皇位,但是,他生性懦弱、处事谨慎,在武则天的长期压抑下,他显得软弱无能,这样的皇帝自然是无法有效地掌控权力的。此时,李显身边的两个最亲密的女人开始跃跃欲试,想走到政坛的前台。一个是他曾经同甘共苦的妻子韦皇后,另一个是他所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
韦皇后(剧照)
说来也怪,李世民之后至李隆基之前,或许是武则天太强势了,在李氏嫡系皇子中,强势的男人很少,而皇族中强势的女人倒是不少。韦后想效仿武则天,而安乐公主也支持她母亲临朝,因为她想跟着她母亲上位,当个“皇太女”,以后才能有机会继位。只是,韦后和安乐公主有大的阻力。
唐中宗李显曾立李重俊为太子,而李重俊非韦氏所生,所以他常遭到韦后的排挤。安乐公主将李重俊视为对手,因为若是李重俊继位了,她这位“皇太女”就没戏了。所以,安乐公主经常与她的丈夫、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欺负和侮辱李重俊。李重俊看似老实,但却是有骨气的,他岂能受安乐公主和武崇训如此侮辱,毕竟他是太子,是唐中宗的合法继承人。于是,神龙三年七月,李重俊利用其太子身份,发动部分羽林军采取行动,想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并将韦后和安乐公主也一并除掉。可是,羽林军可能认为李重俊势单力薄(他没有联合太平公主,这多半是因为太平公主的丈夫是武家的人),所以,他们在关键的时候倒戈了,李重俊不但政变失败了,而且还丢了性命。
李重俊的造反,使韦后有了机会与武氏集团联起手来,此时,韦后的权力更大了,她利用武三思、武崇训(她的女婿)的力量打击异己,擅权揽政,时刻防备李家抢去她的权力。景龙四年(710年),韦氏和安乐公主这两个权力欲膨胀的女人,决定对李氏家族下狠手,而首当其冲的是韦氏的丈夫、中宗李显。据说,韦后与安乐公主联手,合谋毒死了唐中宗。
中宗驾崩后,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皇帝,是为唐少帝。韦后大肆重用韦氏子弟,使其统领南北衙军队,而此时,韦后知道,她要效仿武则天称帝,其最大的阻力和对手是太平公主。
可是,太平公主也不是好对付的,凭她的政治经验、治政手腕,以及在朝中的影响力,韦后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太子李重俊被杀害后,太平公主就已经敏锐地感觉到,韦后开始联手武氏集团,对付李氏家族了。而她的哥哥、中宗李显被害死之后,太平公主知道她自己已经成了韦后的主要敌人。
李隆基与杨贵妃(剧照)
景云元年,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合作,联合李氏宗亲,发动禁军攻入宫城,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并将辅政的上官婉儿及朝中韦氏诸子弟也一并清除。同时,他们还逼迫韦后拥立的少帝李重茂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之父)为帝,这就是“唐隆政变”。至此,唐睿宗李旦成了皇帝,而韦后专权乱政的时代宣告结束。
“唐隆政变”表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不仅是李氏家族的亲姑侄,而且也是关系很密切的政治盟友,是一起冒着生命危险清除韦后势力的生死政治伙伴。可是,当朝中没有了强有力的政治对手,这姑、侄两人因权力之争而成了对手。可见,权力之下,皇室宗亲没有亲情,而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敌对关系是非常典型的。
“唐隆政变”之后,李旦登基,而立下最大功的两个人都得到了封赏,太平公主晋封万户,在新朝的政治地位更为显赫;李隆基被封为皇太子,成了唐睿宗的继承人。李旦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非常倚重。每逢大事要议决,李隆基便会问宰相:“此事与太平商议过了吗?”“此与三郎商量议过了吗?”
李旦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同时倚重,无意中使这两人的矛盾增强了。一边是皇帝的亲妹妹,经常以皇帝的代言人自居而发号施令,擅权迹象明显;另一边是皇太子,是法定继承人,李隆基岂能让太平公主处处横插一杠。因而,当姑姑的认为她的侄子是她专权的障碍;而当侄子的认为他的姑姑太强势太专权,这让他很没有太子的面子。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对权力的争夺已无法调和,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太平公主率先出手,她联合亲信朝臣散布舆论,说李隆基继位乃名不正言不顺,这是因为李隆基是李旦庶出的第三子,在他之前,有嫡出的哥哥李成器,在他下面,还有高宗皇帝的嫡系长孙、李贤的儿子李守礼,依旧制,立嫡不立庶,还轮不到李隆基当太子。朝臣有人提出改立皇太子,但遭到宰相宋璟等坚决反对。
宋璟担心太平公主会继续出招改立太子,于是,他与姚崇一道向李旦告状,称太平公主筹谋另立太子,指责太平公主挑拨李成器、李守礼与太子间的关系。宋璟奏请将李成器、李守礼外放当刺史,以保证太子地位的稳固;并要求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的左、右羽林大将军的职务。此外,宋璟还提出了一项非常尖锐的建议,主张把太平公主派至东都洛阳。
面对着强势的宰相宋璟的建议,李旦采取了折中的方式处理,他只让诸王或外放当刺史,或免去御林军将军职务,但对太平公主却没有让她去洛阳。
宋璟此举不但激化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而且,让太平公主有了责备李隆基的根据。李隆基不想与太平公主撕破脸,他将责任推给宋璟和姚崇。太平公主乘机将此事闹到皇帝那里去,李旦只好拿宋璟和姚崇来处置,将宋璟贬为申州刺史,让姚崇去楚州任职,想以此来调和太子与太平之间的矛盾关系。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继续挑战李隆基,当时出现了彗星,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太平公主借机提醒李旦:彗星的出现暗示着皇帝将被太子所取代,请皇上小心为好!
其实,这是太平公主的阴谋,她以彗星的出现为借口,挑拨李旦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在太平公主看来,皇位受到挑战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或许经她一说,李旦会考虑换太子。可是,李旦是个让过三次皇位的人,他的想法与太平公主恰恰相反。在李旦看来,既然老天爷提示太子要得到皇位,他索性应天顺势,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他想以此来平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
李旦让皇位此举完全出乎太平公主的意料,原本她是想让李旦换太子,而李旦却把皇位让给了太子,对此,太平公完全无法接受,但李隆基已经当了皇帝,李旦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太平公主只能暂时忍耐。
不过,太上皇李旦担心李隆基刚刚登基,朝局不稳,于是,他留住了部分权力,比如掌握着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太平公主觉得李隆基偏心,所以常在他面前表示委屈,而李旦为了安慰她,常让她去传太上皇的旨意,太平公主很善于利用这权力,她以太上皇的传话人自居,并借用太上皇的人事权拉拢朝臣,当时,在七个宰相级的高官中,就有五人已经与她建立联盟。有了朝中权臣的支持,太平公主又开始出手了,她筹划着以监国长公主的身份废黜李隆基,另选皇子当皇帝,甚至还有传言,说太平公主收买宫女,想毒死李隆基。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感觉到太平公主已经疯狂到了挑战他的皇位和威胁到他的性命的地步,李隆基没有退路,只有放手一搏。此时,他又得到了太平公主准备发动政变的密报,密报说太平公主计划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军突入武德殿,并派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举兵响应。李隆基被逼立即采取行动。
于是,李隆基决定先对太平公主朝中的党羽下手,他让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协助,令兵部尚书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实施诛除太平公主党羽的计划。
甲子日(初三),李隆基通过王毛仲调用闲厩中的马匹以及禁兵三百余人,从武德殿进入虔化门,召见常元楷和李慈,将他们斩首;接着,在内阁逮捕了贾膺福和李猷,在朝堂上逮捕了萧至忠和岑羲,并将四人斩首。太平公主的党羽之一的窦怀贞逃走自缢而死,被下令戮尸。
兵部尚书郭元振将事变轻描淡地报告给李旦,只称奉太上皇诰命杀了窦怀贞等奸臣逆党,并无其它大事。李旦于待李隆基来后,令其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并大赦天下。
太平公主知事变发生后,逃入山中寺庙,事发三天后,她以为平静了,便回到家中,李隆基下诏赐死她。太平公主在家中自缢身亡,她的儿子们也被处死。李隆基抄没了太平公主的巨额财产,并把她的所有亲信党羽数十人尽皆杀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李隆基之所以在当上皇帝之后还杀了太平公主,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太平公主是在皇宫中长大的,她常伴武后左右,很有政治见识、政治经验和政治手腕,而且她是李旦宠着护着的亲妹妹,是李隆基登基之后唐皇室中最有资格和能力挑战皇位的不一般女人。她的存在,使李隆基永远放不下心来。
第二,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通过与太平公主的合作,除掉了韦后集团,而从中他深深地了解了太平公主的厉害之处。李隆基知道太平公主的权力欲极强、处事果断、手段狠辣,并很有政治智慧,是不会甘愿永远居于他之下的,太平公主一日在,他的皇位就会受到威胁,不除掉她是不行的。
第三,太平公主身份特殊,李旦登基时功劳巨大,她利用太上皇的权力拉拢大臣,而且在朝中经营多年,有一大帮死心拥戴她的党羽,势力不弱,若是不除掉太平公主,李隆基的皇位很难坐稳。
第四,太平公主曾屡屡挑战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后来又设谋设计要除掉他,如此肆意妄为,不可一世,是李隆基所不能容忍的,太平公主已经成为他势不两立的敌人,若不杀她,李隆基总有一天会被太平公主所杀。
可见,太平公主具备了很全面的挑战李隆基皇位的条件:一是有政治经验,有政治手腕;二是有资格有资历,有靠山有背景;三是有党羽有势力,有一大帮支持者;四是有野心有目标有计谋,而且永不放弃。太平公主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李隆基不杀她便会寝食难安,会一直担忧皇位被她抢了。
也许,若是这些因素缺了一两个,李隆基还有可能念及姑侄亲情,念及之前他们曾经冒着极大的危险一起对付过韦后,放太平公主一马。可是,太平公主所具备的政治条件和素质太全面了,李隆基不得不杀了她。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