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饭能不能喝水、喝汤呢?
关于吃饭喝汤,这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也一直是争议不断。有人说,吃饭时应该适当的喝的稀得,这样有利于消化,还能控制饮食。也有人提出质疑,觉得这样做会稀释胃液,对胃不好,说的都挺有道理,但到底孰是孰非呢?
吃饭时,到底该不该喝点稀得?
当然是可以喝点稀得的,尤其是对于水分相对少的食物,喝点水或者汤,还有利于下咽,也能帮助胃肠的消化呢。
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物极必反,如果是边吃饭边喝水,甚至说喝水太多,反而是不好的。从小的说,影响了牙齿的咀嚼频率,食物未能充分嚼碎就被咽下,增加后面胃肠的消化负担。往大的说,大量水分进入胃部,会稀释胃液,降低胃酸浓度,胃酸的杀菌作用被削弱,还会导致细菌的繁殖,而增加胃肠炎的可能性。
那么,吃饭时如何喝汤才算是科学合理的呢?这个问题本不该被纠结。首先,饭菜是否干涩难以下咽,凭咀嚼的口感便可判断,喝点汤本是无可厚非的,只要不是大量的喝就行(喝的太多,水分占据胃空间,很容易产生饱腹感,而水分排空速度快,很快就会饿的)。
另外,相对于吃饭时喝水,倒是建议大家在吃饭前半小时能喝点水,可以增加饱腹感,从而相应减少正餐的食物摄入量,对体重的控制以及减肥很有帮助。最后,人的一天需要喝多少水才算合理呢?2016版《中国国民膳食指南》对日常饮水的推荐量为7-8杯(1500-1700ml)。当然大家也没有必要数着杯子,或按照水杯上的刻度来喝,只要做到:主动、少量、多次饮用,别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就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