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的区别
2020-11-09 · 天道留学培训一站式服务高端品牌
天道留学老师为您介绍一下区别,仅供参考:
一、美国考大学不分文理科
要了解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的区别,最重要的是明白美国大学教育的本质。
在中国,高考分文理两科,而文科、理科又“水火不相容”,报考了理科就不能报文科,反之亦然。
而在美国,考大学是不分什么文科理科的,学生们也没有这样的概念,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上哪个专业哪个系,先入了学再说,等到二、三年级时才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美国的大学之所以在学生入学时不急于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专业,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美国本科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在美国,到了研究生才是以专业教育为主。
另外一个就是学生刚从高中毕业,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将来究竟要学什么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希望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有一个适应、学习、了解的过程,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美国的大学,有公共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之分。在公共课程方面,数学、英语、写作等是所有学生都必须修的,其它的就各取所需了。
二、,美国大学没有“班级”
中国上大学在入学时已经定好了进入哪个系,然后对新生较多的进行分班,比如中文系一班、两班、三班等。此后的四年大学生活,就以班为基础,每个班有班长,还有各科代表等,模式与中小学一样。
所谓同窗,主要就是指同班同学,除了选修课外,大家在四年中上同样的基础课与专业课,四年下来,结下深厚感情。所以,班级不但是学生的核心组织,也是大学的基础。
而美国大学的所谓“班级”,是以学校为单位的,所有同一年进入大学的学生,就是一个“班”,与中文的年级意思相近。所以讲到班级,美国大学生的概念只有“某某年班”(相当于某某届),比如耶鲁大学1990年班、哈佛大学2012年班等。
三、美国大学生通过宿舍建议感情
美国的大学没有“班级”,学生每天与不同的同学打交道,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建立感情的呢?
美国大学生之间建立感情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学生宿舍,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往往以后就是好朋友。由于没有班级,所以住在同一宿舍中的人,选择专业往往各不相同,可以是学化学的,也可以是学音乐的。
由于大多数大学的学生宿舍只给一、二年级学生使用,所以住在同一宿舍中的人,基本上在第三年就分手了,有些可以继续结伴在校园外面找房子住,有些就回家住。
也有不少学校的住宿规定是每年重新组合,因为一到暑假,学生必须全部搬出宿舍,到暑假过后再回到学生宿舍时,就不一定是原来的宿友了。
除了宿舍之外,参加各种学生社团也是加强同学间相互联系的重要途径。校园内的兄弟会、姐妹会及各种兴趣团体五花八门,参加这些学生团体不但能够满足课外活动的需求,也是联谊的重要方式。
四、学校通过学业和学费管理学生
美国的大学没有“班级”,那么学校是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呢?
简单说来,学校主要从学生的学业以及学费方面管理学生。美国的大学绝大多数实行学分制,学生修完规定学分即可毕业,学校会根据学生每年取得的学分情况,监督学生是否在规定的期间内选择专业并按时毕业。
一般来说,学生最迟必须在第三年时将专业定下来,也就是将自己归属到某一个系或学院,如果到第三年学生还没有将专业定下来的话,就很难在最后一年里完成规定的学分,也就是说不能按时毕业。
五、美国大学不考核就业率
至于“美国大学不考核就业率吗?”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说,学生的就业率根本不是大学教学的考核指标,也没有任何教师或学系、学院会因此受到压力。
但美国有不少大学评级机构,这些机构在对大学评分时,是会考虑每所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就业率越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选才过程中,大学把社会和家庭因素当作衡量学生“品格”的一项指标。你以后在一生的事业中是否有克服艰难险阻的品格,是你成功的关键。而这种品格,从你上大学前如何“克服生活的挑战”,能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
有些人误传,没听说过的大学一定不是好大学。这不是事实。美国有很多大学,有的大学曝光率比较高,例如排行榜、体育比赛等,所以这些大学常被人们所熟知。但也有很多大学,学术非常优秀,由于曝光率不高,人们对它的了解相对少些,既便如此,这些大学仍然是好大学。
小结:
中美大学现阶段的差别的确很大,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近年来虽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北大清华等国内顶尖名校在世界排名也越来越靠前,但中国教育资源分配(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极度不均衡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我们无意崇洋媚外,只是从客观评价的角度来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无论从教学质量、学术水平、软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比国内大部分大学要好的多。如果有条件,可以一试。
亚洲学生比较保守,怕出错、怕丢丑,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轻易发言,因此发言不太积极,但一发言就很有水平;美国学生则有点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常常闹得满堂大笑。
与中国大学相比,美国大学的另一个最大不同就是阅读量大。每门课程的老师都会通过电子邮件给学生发送大量的辅助资料,这些辅助资料有的是著作,有的是论文,有的是教师编制的资料汇编。同时,老师还会开出一个长长的书目,让学生课后阅读。
课堂讨论时,学生需要将教学内容与辅助资料结合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阅读老师指定的资料,上课就会很吃力,甚至完全插不上话。如果你在课堂上发言太少,老师会提醒你要融入课堂。因此,在美国读书,阅读量会非常大,有时候为了一节课,要阅读上百页的资料,学习非常辛苦。我在国内读的硕士,阅读量不及美国的5分之一,轻松
加载全文
电影历史文化饭醉团伙
2019年02月02日
美国是个在科技、创新领域都广受赞誉的国家,享有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专利输出,无论是诺贝尔奖得主人数,还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数目,美国都数一数二。
为什么凡是具有重大突破性意义的科研成果无碍乎都来自美国。这个国家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今天我们从作为人才的摇篮的大学里找寻一些答案。
实际上,在美国产出的科研成果也并不全是美国人创造出来的,美国人并不是三头六臂,都是一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只是美国的大学提供了一个更良好的环境,一个可以创造和发明科学技术的土壤,很多外国学生便是在这片土壤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然后在美国大学期间从事研究后而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
美国的大学教育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有价值的经验呢?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教授和中国上海交大学教授一起针对美国的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耶鲁和中国的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进行了一份对比报告。
那我们的大学输在哪呢?这些被采样的大学中首先理念上产生巨大差异的有两方面。
首先就是我们的博士班,相比美国,我们的博士产量过于高,导致国家博士整体的含金量的降低,在我们国家的认知里,我们的大学授予的博士多,证明我们学校的教育水平高,我们培养了多少多少个博士,每年多少多少个博士从我们这里走出去,我们的数据就比别的学校亮眼。
而在美国对此就非常慎重,他们认为如果授予一个不合格的学生博士学位,让他毕业,一旦他的水平遭到质疑的时候人们就会说“看来哈佛大学也不过如此吗,这样的水平就能拿到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学位”。那这样的结果就相当于砸了自己这个学校的金字招牌,所以美国人的想法是,宁缺毋滥,美国虽然博士的淘汰率非常惊人,但是能够获得博士学位的都不是善茬,都是个顶个的人尖子,而我们国家的很多博士队伍里充斥着很多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草包,所以我们的博士含金量不如美国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是其一,那另一项水平的差异在哪?在于我们的师资能力,在于我们教授的水平,和选拔机制的差异。
在我们的国家里,学校把教授聘来了,如何激励教授工作,又凭什么指标评价教授的工作?在评价上,现在国内的标准是以中国自己定义的标准评价,也就是直白一点讲,就是“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我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我说他是大教授,那他就是不容置疑的大教授。
而美国对教授的评价就相对更加严谨,他们依据的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即在学术地位、科研领域、教学领域等方面有自己的贡献。你得有真才实学,得有真正能拿的出手的成绩,有硬性的指标在那摆着,不能说管事的一拍板,你就是资深大教授了。
所以最终小编的总结是一方面是我们培育的人才要严格把关,人才首先要追求质量,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再谈数量。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师资团队也要挑选有硬实力的,不能让一些浪得虚名之辈趁机钻了空子,毕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关乎我们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