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糖尿病?
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大家或多或少能找到一点影子!
28岁的小陈总感到口中有异味,怎么刷牙漱口都不管用,看了口腔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没当回事。直到单位体检抽血的时候发现,血糖已经高达22mmol/l,血糖是正常人的3倍多,去医院复诊后,确诊是糖尿病。其实之前的几次体检,小陈都有查出来血糖值偏高,但是因为没有什么症状,就没有重视,如果早发现早调整,情况也不会这么严重了!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轻,相信即使是医学专业以外的人群对此也十分了解。但是在临床中,有不少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并不不典型,有些患者没有“三多一少”典型症状或无任何症状,大多是在常规体检或因偶然因素检查血糖时被诊断发现的。由于无法准确判断其糖尿病病程,最后或导致诊断延误,或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要重视“三多一少”的典型糖尿病症状,不典型的症状也要重点关注。一般情况下,不典型症状是多样的,如餐前饥饿难忍及低血糖、异常排汗(即便天气不热(尤其是吃饭时)也常常大汗淋漓)、胃肠功能紊乱(腹胀、腹泻、顽固性便秘)、排尿困难及尿滴沥和尿失禁、体位性低血压(久坐、久卧后突然起立时,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或勃起不坚)、女性反复尿路感染(阴部瘙痒或长疖子)、视力减退、手脚麻木、嗜睡及昏迷、伤口久不愈合等[1]。
对于血糖偏高的人来说,本身也更容易出现以上症状,而具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往往也是病情进展较快,血糖升高明显,更容易发展成糖尿病。因此,当你发现自己出现以上症状或者体检时血糖比正常标准稍微高一点,还不至于诊断为糖尿病的时候,可以买一个血糖仪,持续观察自己的血糖,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均衡饮食可以帮助你控制好体重。相当一部分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自己从糖尿病前期变成糖尿病了。如果你已经确诊了糖尿病,也不要慌张,糖尿病本身不致命,持续血糖过高会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才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因此,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根本手段就是科学控制血糖。
目前常见的科学控糖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胰岛素、双胍类、GLP-1激动剂等)、减肥手术(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术)、内镜微创介入(胃转流支架系统)等,这些规范化的治疗方法,经长期验证,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实验性治疗方法也证明对血糖和糖尿病具有积极作用,如精准菌群移植、人造胰腺、胰岛移植,但这类技术仍处于科研阶段,具体机制未明。
虽然迄今为止,并没有出现能够彻底治愈糖尿病的方法,不过,我们完全可以对未来的糖尿病治疗抱有积极的态度。相信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动下,改善糖尿病患者健康和福祉的新研究、新技术和新疗法会不断涌现,让众多的糖尿病患者得到线下治疗与线上医生随访(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的更优全生命周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不容忽视的糖尿病不典型症状[J]. 人人健康,2017(7):56. DOI:10.3969/j.issn.1004-597X.2017.07.032.
出现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的表现,结合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如没有糖尿病典型症状,需要隔日复查血糖。部分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还有疲乏无力、视力减退、皮肤瘙痒、皮肤破损不易愈合等症状。
部分生理或病理性因素可能会出现与糖尿病相似的表现,一般不建议自行诊断,如怀疑存在糖尿病,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辅助诊断。
第一个症状:皮肤感觉异常
这一症状的出现是因为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引起。糖尿病病友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四肢麻木,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如果你的皮肤感觉异常,别忘记查血糖。
第二个症状:排尿困难
排尿意识低下,排尿间隔时间延长,乃至排尿困难,膀胱内余尿增多,膀胱扩张等症,都是糖尿病的反应。而中老年男性出现排尿困难,除了糖尿病的因素外,还可能是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如果是前列腺肥大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可以服用南瓜子油。南瓜子油含有一种植物甾醇类物质,能够抑制前列腺肿胀,对改善尿频尿急,改善排尿困难和尿滴沥效果很好,还有一定的增强男性功能的作用。
第三个症状:怕冷、多汗
少数老年人自诉怕冷,常出汗,特别是后半夜测量体温只有35.5℃~36.5℃。夜间定时出汗,情绪不稳定时也容易出汗。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导致,建议出现这种症状者筛查血糖。
第4症状:性功能障碍
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及心理障碍等易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淡、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也就是说,如果你存在性功能障碍,一定要查原因,治疗,看是否由于糖尿病所致。
糖尿病的预防也是生活中需要长期坚持的,规律饮食习惯,避免高脂高油食物,多吃粗粮都可以很好的预防。还可以喝点预防和降低血糖的保健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