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当家长的最应该关心什么?
家庭是人生最好最高的学府。如何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万千家长热切关注的话题。近日,国内最大的虚拟家长社区“家长帮”联合好未来公益基金会发布《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6529个家庭调查追踪,揭示出中国家长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0—18岁)时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那么中国家长最关心什么问题?不同地区之间的家长关注点又是否有差别呢?(记者张雯婧)
地区
差异
一线城市家庭
更注重孩子的自我成长
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家长最关注的10项教育问题中,与学习相关的只有3个,说明该地区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自我成长、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及意志品质的培育。但是这些城市的孩子出现了抽烟、喝酒、视力低下等行为和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并未体现在其他城市中。
各地域对家庭教育问题关注的不同(图二)
较好的沟通
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氛围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硕士、中国民航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牛宏伟:
当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说心里话的时候,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随着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成熟,尤其是青春期的到来,孩子会在生理、认知和社会心理各方面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出强烈的自主需要,希望能够摆脱父母独立应对自己的生活;
二、家长未能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仍然担心孩子由于不够成熟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和不恰当的行为,因此对孩子控制太多,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三、有些父母的教养方式太过严厉、专制,长期以来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信任,认为家长不能充分地理解、接纳和支持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既能独立成长,又能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依恋和沟通,在需要的时候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这就要求家长:
一、营造出充满温情和关爱的家庭氛围;
二、既坚持重要的原则、规范和价值观,也乐于倾听和协商,鼓励孩子畅所欲言;
三、以更加成人的方式对待孩子,并让他们参与到更多的家庭决策当中;
四、能够与孩子不断谈判和妥协,在孩子的自主权和父母权威间达成一致。
在教师节当天,全国教育大会召开——这是一次规格非常高的会议。这些年来,中国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更强了。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对于这样一次高规格的会议,我们试图从家长视角,提炼出六大看点,并聚焦现实予以分析。
一、学校教育,质量不会松懈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会上的这句话,分量很重。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让人民满意。前几天,教育部下发文件,要对本科教育合理“增负”,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学生与家长都举双手欢迎。为什么?每一个家庭为教育投入了如此多的时间、精力、财力,水不起啊。提高教育质量,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都不可少,其中,培养好教师的意义最为突出。好教师哪里来?这需要让教师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二、促进教育公平,目光投向墙角处
教育公平,向来受人关注。这次大会提出“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强调“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上”。设计明确、思路清晰,为推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客观来说,短短几十年时间普及义务教育、实现45.7%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中国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但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显而易见。前段时间,从一首“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小诗唱出留守儿童对于教育的渴望,到考上北大的河北女孩因“感谢贫穷”引发热议,再到“寒门能不能出贵子”的心头之问……促进社会流动,教育公平不能缺席。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公正,这门功课注定是长期的。
三、劳动与锻炼,小胖墩有救!
这次大会,劳动的意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德智体美劳将缺一不可;体育的意义被着重强调了,“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这样的强化,正当其时。最近,全社会对男性气质的讨论非常热烈。值得注意的是,体育对塑造男性气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不仅仅是男生。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短板,面对“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的调查结论,校园应该有所作为。而突出劳动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能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接下去,教育部门一定会拿出切实措施,落实这一要求。
四、教育评价唯分数、唯升学率,改!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这次大会,一如既往关注教育改革创新,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固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很显然,当下教育压力在前移。“小学生作业做到12点”“家庭作业都成了家长作业”……很多家长反映,中小学生太苦太累。素质教育提了20多年,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办学中短视功利的做法普遍,关键就是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分数、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学生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缺少课外生活等俨然已经成为“老大难”问题,也会衍生校外教育培训乱象,让原本良心的教育行业变成逐利的教育产业。这次大会关注教育评价导向的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价指挥棒的问题,让立德树人的拼图中,不只有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