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该怎样表现?
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是孩子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家长怎么帮助孩子顺利走过这个转折点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工作再忙也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每天坚持和孩子交流。有几个建议:
1.关注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学校开心了他才会喜欢学习,才会有爱好,渐渐才善于学习。家长和孩子要养成平等交流的习惯,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才能对症下药。
2.关注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受益终生。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之前需要21天。
3.关注孩子的小伙伴
人是最寂寞的动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个方面比他强的朋友。要了解孩子在学校小伙伴的学习,性格,为人等怎么样。还可以从别的家长那里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办法。
4.关注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作业好比家长的工作一样,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显得非常重要。建议孩子一放学回家,喝点水吃点水果就要开始造成家庭作业。孩子不懂的问题,不要马上回答他,作业做到最后,实在不会,家长再帮助他。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要做好孩子入学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预防厌学症。针对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
在小学阶段,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陪伴孩子写作业。小学阶段,孩子的作业量变多,我们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还会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而我们跟孩子交流最多的也是孩子的学习和作业。
你说了几百句,还不如老师的一句管用。最喜欢说的,这是老师说的,最喜欢拿老师当借口,和你争论。这时候的孩子还没能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他们看来,老师就是强者就是权威,有一定的盲从性。这时候,你要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主要靠引导,不能直接否定老师的权威性,你要耐心的说道理,当然一次不够,要多次,作为家长很辛苦。
孩子一到家,一些家长就开始唠叨了:“赶紧吃饭,吃完饭要写作业了”, “这次考试的成绩怎么样”等等。更夸张的是,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做各种规定,比如进门先拖鞋、放书包,然后去喝点水、吃饭,吃完饭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还得早点洗漱等,孩子一进门就给孩子安排好各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