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语言敏感期是什么时候,家长要及时的把握住?
宝宝从降生的一刻,就成了全家人关注的焦点,一笑一颦时刻牵动着父母的心。从咿咿呀呀学语到会蹒跚学步,成长的点滴,都倾注了汗水和心血。然而,有一些家长在生活中疏忽大意,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期。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呢?
唐唐三岁多了,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爸爸和妈妈都为一件事担心,他到现在仍不会说话,去幼儿园会不会遇到很多麻烦?去医院检查,舌头没有问题,发音器官也正常。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多方面了解后得知,唐唐小的时候父母工作忙,陪伴孩子的时间极少,老人带孩子时间多。
而老人性格有点孤僻,平时沉默寡言,跟孩子很少有交流,爸爸妈妈下班很累,经常用电视和手机当成哄孩子的玩具,因此,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敏感期。
什么是语言敏感期?蒙特梭利提出: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的敏感期。如果儿童在敏感期遭遇阻碍就无法正常发育,其心智就会紊乱甚至扭曲。0-3岁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
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也曾有一份调查,证明孩子在3岁之前,父母最大的教育在与语言,不同的家庭词汇量的差距竟达3000多个。孩子接受词汇量的数量和质量越高,差异就越大,9个月以后的宝宝,学习的差异就已经形成了。语言能力培养对宝宝的成长有多重要。
1,观察和模仿
当你对着婴儿说话的时候,他会专心致志地看你的口型,观察你说话的表情。婴儿的观察能力很强,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每个表情对应的语境,知道妈妈是开心的,还是生气的。到了三四个月的时候,宝宝可以发出声音了,他在通过观察你都口型,模仿,发出"啊啊哦哦"的声音。
2,感官刺激
蒙特梭利认为:词语捕捉住了感觉,稳固了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明晰的属他的对象。因此,婴儿期的语言就是通过各种感觉的刺激来学习。
例如他通过触摸软软的毯子,和触摸硬硬的桌子,感知到了物品的软和硬,我们可以在婴儿触摸感知物体的时候,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样,孩子就逐步建立了感官的链接,明白了他能感知到的物体叫什么名称。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语言是表达自身生理和心理感受的主要途径。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培养孩子语言发展存在很多误区,从而导致孩子从一开始就较晚认知社会。
二、家庭中存在的带娃观念误区1,陪同不等于陪伴。
有的家长每天都陪着宝宝,但是陪伴效率不高,很少跟宝宝交流,尤其孩子年龄小,家长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于是各自做各自的,家长看电视、玩手机,保证孩子不哭就行。殊不知,这样做已经是埋下了错误的种子。
2,孩子小时候让老人带就行,长大懂事再管。
对于父母都要上班的家庭而言,老人或者保姆带孩子无疑帮父母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有不少家庭把孩子送回老家,长大了再接回来。
岂不知,教育子女,是父母永远逃脱不了的责任。而孩子成长的好多关键期都在婴幼儿时期,其中,语言的发育就是在3岁之前。
有研究数据表明,带娃质量最高的是父母。隔代教育的问题很多,老人身体能力,认知水平都有明显差距。把孩子寄养在老家,是绝对不可取的一点。
3,孩子长大了就会说话了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会说话了。语言发展有着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在不同的领域发展水平也不一致,但并不代表完全不管,孩子也能正常发育。
狼孩卡玛拉的故事就足矣证明,良好语言环境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狼孩从婴儿时期就跟狼在一起生活,被发现时,已经6岁了。她习得了狼的语言和生活习性,一直到16岁离世,也没能掌握人类语言。
1,增加有效刺激
婴儿是通过感官刺激学习的,看,听,闻,摸,尝,都是感官的学习。语言的习得也要通过外界刺激。比如,让孩子品尝苹果,知道酸和甜,通过触摸让孩子感知苹果软硬,他的印象中就有了具体形象的概念,并且告诉他,这是"苹果"。
而不是单纯给孩子一个食物,只管喂,并不建立有效刺激。有效刺激越多,孩子神经链接越多,语言发育越好。
2,提高陪伴质量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年龄越大,需要你的帮助越少,在出生头三年,是建立亲子关系至关重要的时间,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开始。
多带孩子走出去,认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感知万事万物的形状,颜色,冷热……而不是给孩子买一堆玩具,摊在他面前任由玩耍,自己窝在沙发里看手机追剧。
3,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定在家里营造良好的需要环境,多跟宝宝进行语言的交流,吃饭的时候,告诉宝宝,我们要吃饭了,吃的是什么!玩玩具的时候告诉宝宝,我们玩的是什么!告诉宝宝具体的名称。在宝宝醒来,情绪好的时候,听听语速缓慢的故事,优美的音乐。
家人在跟宝宝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放慢语速,看着宝宝。通过看书刺激宝宝语言发育,婴儿期适合看的书有洞洞书,撕不烂的布书,可以触摸的书,都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提高宝宝认知和语言能力发展。
孩子语言能力学习,要靠家人的培养,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照顾宝宝生活起居的同时,用对方法,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