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
现在,年轻的父母总是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从小就为孩子做好详细的规划,总是事事帮孩子规划,认为孩子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快乐,其他的事情都由自己承包,不需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在非学习方面。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是以孩子的学习为重,但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似乎没有进步,有些时候表现得像个小孩子,和同龄的孩子比较起来娇气了许多,生活能力各个方面都是比较差的。
并不是说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完全错误,毕竟在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如小时候很多家务不能自己完成、生活方面都需要家长的帮忙,这个时候家长都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脚手架",能给孩子搭把手,帮助孩子解决难题,完成任务。但是,错误的是,家长忘记了要及时地撤离,让孩子自己去摸索。
也就是说,家长需要把握好"时机",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地充当"脚手架"给孩子搭把手;而当孩子能够逐渐地适应情况、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及时撤出"脚手架"。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家长要及时出手帮助呢?我们又得在什么时间及时撤走呢?这就需要家长来了解一下"最近发展区"和"脚手架"理论,我们接下来就来详细地谈谈。
"发展区":家长要及时充当"脚手架"小的时候,孩子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可是当孩子长大,他们面对的难题就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这个时候孩子都需要借助外人的力量来解决,如父母的帮助。研究指出,孩子的认知发展很大程度受到与他人互动程度的影响,只有不断地通过和他人的交流才能逐渐地形成孩子完整的认知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体系。
由此,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孩子的认知能力都是通过不断地接触"引起兴趣又不难处理的新信息"来发展和完善的。他把孩子在某种状态下,即"孩子的能力已经接近,但还不能独立完成"和"在具备能力的人帮助下完成了任务"之间的产生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ZPD)。我们可以来看个简单的例子:
在孩子已经具备站立能力,要学习独立行走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还不能独立地完成这个任务,但是家长可以充当孩子的"助手",像是牵着孩子的手或让孩子扶着椅子练习行走,这样子孩子就能慢慢地学习走路,而且能够逐渐地摆脱外力帮助,自己慢慢地就会独立行走了,这是个自然的过程。
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地给予孩子帮助,那么孩子可能就要自己摸索很多、或是经常摔倒等,练习行走的速度都会比有帮助的孩子慢,过程是比较艰辛的。
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孩子在自己能力之外的区域,即要步入"最近发展区"的时候,家长要及时身处援手,给予孩子帮助,那么孩子就能更好地认知和掌握能力。
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家长要及时伸出援手的时机呢?其实简单的说,就是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孩子从"舒适区"过度到"最近发展区"的特点。
1、孩子无从下手、总是走神。
在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孩子总是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总是坐在那里发呆,或是总是漫无目的的走来走去的时候,这个家长可以尝试问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
2、孩子屡屡受挫,心情低落。
有些时候,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例如一道数学题、手工,自己做了很多次却总是完成不了,孩子心情低落,没有兴趣去做自己平时喜欢的事情。
3、孩子主动向家长寻求帮助。
有的难题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如孩子不能自己骑自行车,那么就要寻求大人的帮助。
当孩子逐渐地掌握了独立能力的时候,家长如果孩子继续帮孩子解决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子对孩子发展是不利的,也就是说,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帮助,但也得及时撤离。
孩子在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最近发展区",当孩子掌握了独立应对的能力,我们就得及时地缩回援手、撤出支架,这就"脚手架"理论。也就是说,在孩子走出舒适区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搭建"脚手架",等到孩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家长要及时撤走,让孩子独立发展。这样才能让孩子继续地探索,去走出下一个舒适区,这个时候新的脚手架再出来相助,这样帮助、撤离的过程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展。
一开始,家长能够示范、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等到孩子能独立完成的时候,家长就要舍得放手,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对于孩子的发展只有不利。过度的陪伴只能是"溺爱",这样只会剥夺孩子独立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变成低能儿。
家长要明白,让孩子"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等到孩子有能力解决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和发展,不要总是想着帮孩子做好一切,以后孩子的道路还得自己走的。
给孩子预留自由发展的空间很重要,在自由的空间之下,孩子能够更好地去思考,他们的发展空间更大。如果家长总是舍不得放手,那么只会困住孩子的手脚,孩子永远都无法真正地长大。
家长要舍得:抓准撤离时机家长要舍得放手,孩子才能更好地发展,掌握独立生活需要的能力,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时机来撤离呢?
1、独立吃饭训练。
在孩子三岁左右,他们都具备肚子吃饭的能力,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要给孩子喂饭,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吃饭,不要让孩子形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可以借助可爱的餐具或家人一起围桌吃饭等来鼓励孩子也参与到"独自吃饭"中。
2、分房睡觉时刻。
等到孩子长大的时候,家长就得让孩子练习独自睡觉,年龄没有硬性规定,一般在孩子五岁左右就能引导孩子自己睡觉了,这个过程需要慢慢地引导,不能强制进行。
3、秘密私人空间。
等到孩子6、7岁的时候,他们开始出现"男女有别"的意识,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尊重孩子,给孩子预留私密空间,让孩子独立思考,不要窥探孩子的秘密。
4、独自生活阶段。
等到孩子十四、十五岁的时候,家长就要让孩子练习做家务,让孩子能够独自解决生活难题,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增强实践能力,这是孩子以后独自生活的必备能力,所以家长不要包办一切,让孩子尝试独自生活。
5、自主选择阶段。
等到孩子十八岁的时候,孩子已经成年,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和选择负责,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出选择,可以提建议,但不要过度干涉,要尊重孩子,把最终的选择权交给孩子,这些都是孩子要面对的。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我们需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必要时出手,也要懂得及时撤出,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但不能一直护着孩子,要懂得在关键的时刻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这样才是真正地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