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文言文中得用法

 我来答
冬花老00
2023-07-05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27%
帮助的人:794万
展开全部
在文言文中,“而”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用法。以下是“而”的一些常见用法:
1. 表示并列关系: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事件之间平等并列的关系,可译为“又”“而且”“并且”等。例如:“太宗为人聪明英武,而又天赋异禀。”(《新唐书·魏征传》)
2. 表示递进关系:表示在意义上有更进一层的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 表示承接关系:表示前一事件或行为的顺承或结果,可译为“就”“接着”等。例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表示转折关系:表示后一事件或行为与前一事件或行为在意义上有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可译为“但”“然而”“却”等。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 表示修饰关系:表示两个事件或行为之间的修饰关系,可译为“而”“而且”“尚且”等。例如:“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6. 表示假设关系:表示前一事件或行为是后一事件或行为的假设前提或条件,可译为“如果”“假如”“要是”等。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需要注意的是,“而”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用法,具体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清晨在云端
2022-08-16 · TA获得超过2.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4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2663万
展开全部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如下: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而”在古文中常常被借作代词,后来被假借为人称代词,表示第二人称。有时还假借为连词,连接两个词或者词组,分别表示并列、承接、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卯碧琳34
2011-10-15 · TA获得超过3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9万
展开全部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