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的饲养管理要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鹌鹑是目前家禽生产中最小的禽类。家鹑 饲养 在各地都有较大发展。你知道怎样去养殖鹌鹑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鹌鹑的饲养管理要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鹌鹑的品种
鹌鹑的品种较多,按照现代经济用途分类,可大概分为蛋用型与肉用型,蛋用型主要品种有:1、日本鹌鹑,又称日本改良鹑;2、朝鲜鹌鹑;3、中国白羽鹌鹑;4、黄羽鹌鹑,即隐性黄羽鹌鹑;肉用型主要品种有:1、法国巨型肉鹑,2、莎维麦脱肉用鹌鹑。在我市,蛋用型主要品种为朝鲜鹌鹑和中国黄羽,肉用型主要品种为法国巨型肉鹑。
二、养殖鹌鹑的准备工作
(一)鹑舍建筑
1、建设地点: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好、背风向阳、远离污染和水、电、交通便利的地方。鹑舍最好座北朝南,以利于采光和通风。要有平整的路通往鹑舍,又不能离交通要道太近,要避免往来车辆及其他噪音的干扰。
2、屋顶:要求屋顶材料保温性能好、隔热,并易于排雨。最好使用瓦片建造,先抹泥再挂瓦,屋顶要有顶棚,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隔热。顶棚距地面2.2-2.4米高。
3、墙壁和地面:墙壁以砖墙为好,砖墙保温性能好,坚固耐用,便于清扫消毒,但造价较高。如采用造价低廉的石墙,保温性能差,水气凝结在墙上不易散发。因此,使用石墙时要在墙上抹一层麦秸泥,再用石灰乳刷白,可以增强防潮保温。
(二)笼具准备:
1、雏鹑笼:主要供1-15日龄的雏鹑使用,笼壁和笼顶可用木板和铁丝制作,配置专用食槽与水槽。小型育雏笼的规格一般为100厘米×57厘米×43厘米,设一个活动门,可叠4~5层,每层下设一承粪板。热源可采用煤炉加热,管道取暖。
2、仔鹑笼:主要供商品鹑使用,规格为100厘米×57厘米×17厘米。
3、成鹑笼:一般 4~5层配置,每层长100厘米、宽57厘米、高22厘米。
(三)消毒:鹑舍内的地面、墙壁和各种设备都应先进行消毒,场地消毒可用石灰,办公室、宿舍用百毒杀1:200消毒,笼具用1:300配制的菌毒杀消毒液消毒,发生疫情消毒用1:200菌毒杀消毒液喷雾器喷洒。粪便暂放要用火碱消毒。进鹑前,还应进行熏蒸消毒。消毒时要将鹑舍的门窗关闭,所有进出气孔都应堵严。根据鹑舍的容积,按每立方米28ml福尔马林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有热源时加入等量的水一起加热蒸发,无热源时每立方米28ml福尔马林与28ml温水混合后加入14g高锰酸钾)。
三、鹌鹑的孵化
1、温度。 温度是孵化的最重要的外界条件之一。温度决定胚胎的生长发育,影响雏鹑的成活。温度过高过低不仅对孵化率有直接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胚胎死亡。立体孵化器整批孵化的温度为:第1—14天,38.5℃,一般冬天在38.3-38.5℃,夏天在37.9-38.2℃;第15—17天,34-36℃。孵化室的温度也会影响孵化机的温度,因此孵化室也要保持干燥,以20—25℃为宜。
2、湿度。湿度对胚胎发育也有很大影响。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过多,胚胎与胎膜粘连,影响胚胎正常发育和出壳,孵出的雏鹑身体干瘦、毛短;如果湿度过高,蛋内水分不能正常蒸发,阻碍胚胎发育,孵出的雏鹑大肚脐,无精神,活力差。一般要求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前期为55%-60%,后期为70%。可用水盘的数量及其内的盛水量来对湿度进行调节。孵化室内的湿度对孵化器内的湿度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孵化室的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60—70%。湿度过低,可在地面洒水,湿度过高,应加强通风,促使水分散发。
3. 通风。随着胚胎的生长发育,其需氧量及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不断增加,应做好孵化器内的通风,以补足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特别是孵化的中、后期尤应注意,否则会发生死胚多、畸形鹑多的现象。孵化器内的通风可通过孵化器上的进出气孔来加以控制。孵化初期可关闭进、出气孔,中、后期则应经常打开进出气孔,经常进行换气。但要注意不能有过堂风或风量太大。
4、翻蛋。禽类在自然孵化过程中会不断进行翻蛋,并能将窝边的蛋与中央的蛋调换,这样就可使孵化蛋均匀受热,有利于胚胎发育,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因而当以机器代替禽类进行人工孵化时,翻蛋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 措施 了,它可以降低死胚率,提高孵化率和孵化质量。翻蛋的 方法 、要求、次数及时间,因孵化器类型及胚龄的不同而有别。
从种蛋入孵当天开始翻蛋,直至出雏前2—3天落盘时止,一般每昼夜翻蛋3—12次。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白天每小时翻蛋1次,黑夜每三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要求翻转90度。
5、凉蛋。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到中、后期会产生大量的热,当孵化温度偏高时,应先行凉蛋,不能立即翻蛋,使温度趋于正常后方可翻蛋,以减少死胚率。凉蛋可以更换孵化器内的空气,降低机温,排除机内污浊气体。而较低的气温可以刺激胚胎发育,并增强雏鹑将来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一般每天需要凉蛋2次。凉蛋的时间因不同的孵化时期、不同的季节而异。孵化初期及冬天,凉蛋时间不宜长;孵化后期及夏天,凉蛋时间稍长。一般凉蛋时间为10—20分钟,凉蛋至蛋温下降到30—35℃即应停止。
6、照蛋。为了了解胚胎是否发育以及发育情况,孵化过程中一般要进行2次照蛋。
第一次照蛋(头照)在种蛋入孵5天后进行,目的是检查种蛋是否受精,以便剔出淘汰无精蛋。发育正常的胚蛋,气室透明,其余部分呈淡红色,用照蛋器透视,可看到将来要形成心脏的红色斑点,以及以红色斑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扩散的有如树枝状的血丝。无精蛋的蛋黄悬浮在蛋的中央,蛋体透明。死精蛋蛋内混浊,也可见到血环、血弧、血点或断了的血管,这是胚胎发育中止的蛋,应剔出加以淘汰。
第二次照蛋(二照)在入孵后10天左右进行,目的是检出死胚蛋。此时胚胎发育正常的种蛋气室变大且边界明显,其余部分呈暗色。死胚蛋则蛋内显出黑影,两头发亮。易于鉴别。
由于照蛋时间稍长,易使蛋温骤然下降,尤其在冬天,因此必要时增加室温,以免孵化率受影响。如果种蛋的受精率在90%以上时,可不必照蛋。或头照时证实种蛋受精率很高,也可以不进行二照。这样做既可以减少种蛋的破损率,又可节约劳动力,孵化质量也不受影响。
一般用鹑蛋专用照蛋器进行照蛋,亦可使用鸡蛋用照蛋器。
7、落盘。种蛋孵化至14—15天时,将蛋由蛋盘移至出雏盘内,叫做落盘。
落盘的蛋要平放在出雏盘上,落盘的蛋,蛋数不可太少,太少温度不够;但也不能过多,过多容易造成热量难以散发及新鲜空气供应不足,导致胚胎热死或闷死。
落盘的种蛋平放后停止反动,温度保持在35-36℃左右,等待出雏。如果温度不够高,可在种蛋上加盖棉毡或棉胎,可以提高温度。一般夏天在35℃,冬天在36℃。
8、出雏。如果孵化条件恰当,种蛋孵至第16天开始啄壳出雏,第17天为出雏高峰。以立体孵化机孵化的,常需20小时左右才能出齐。
雏鹑刚出壳时全身湿透,且很疲劳。但几小时后,羽毛干燥,体力恢复。雏鹑即会乱蹦乱跳,异常活跃。当出雏超过50%时,应将已出壳的雏鹑检出,以防止尚未孵化出雏的胚蛋受到它的干扰。出壳后的雏鹑(蛋鹑)应分别雄,分开饲养。
孵化器内的温度为35-36℃,因而取出的雏鹑不能突然放于冷的地方,而应将其放在预先准备好的保温育雏箱内或笼内,让其充分休息和恢复体力。如果鹑苗要外运的,将雏鹑装入运输专用箱内,及时运出。无论是育雏箱内或运输专用箱内,不能铺垫光滑的纸类。因为雏鹑在光滑表面上难以站稳,两脚极易打滑叉开,日久鹌鹑的脚就会变成畸形。因而应用麻袋布或粗棉布等一类东西作垫料。
9、清盘。出雏后的蛋壳、“毛蛋”、垫纸等要及时清除干净,然后将孵化室、孵化器、蛋盘等冲刷干净、晾干。在第二次使用前重新进行消毒。
一、鹌鹑的品种
鹌鹑的品种较多,按照现代经济用途分类,可大概分为蛋用型与肉用型,蛋用型主要品种有:1、日本鹌鹑,又称日本改良鹑;2、朝鲜鹌鹑;3、中国白羽鹌鹑;4、黄羽鹌鹑,即隐性黄羽鹌鹑;肉用型主要品种有:1、法国巨型肉鹑,2、莎维麦脱肉用鹌鹑。在我市,蛋用型主要品种为朝鲜鹌鹑和中国黄羽,肉用型主要品种为法国巨型肉鹑。
二、养殖鹌鹑的准备工作
(一)鹑舍建筑
1、建设地点: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好、背风向阳、远离污染和水、电、交通便利的地方。鹑舍最好座北朝南,以利于采光和通风。要有平整的路通往鹑舍,又不能离交通要道太近,要避免往来车辆及其他噪音的干扰。
2、屋顶:要求屋顶材料保温性能好、隔热,并易于排雨。最好使用瓦片建造,先抹泥再挂瓦,屋顶要有顶棚,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隔热。顶棚距地面2.2-2.4米高。
3、墙壁和地面:墙壁以砖墙为好,砖墙保温性能好,坚固耐用,便于清扫消毒,但造价较高。如采用造价低廉的石墙,保温性能差,水气凝结在墙上不易散发。因此,使用石墙时要在墙上抹一层麦秸泥,再用石灰乳刷白,可以增强防潮保温。
(二)笼具准备:
1、雏鹑笼:主要供1-15日龄的雏鹑使用,笼壁和笼顶可用木板和铁丝制作,配置专用食槽与水槽。小型育雏笼的规格一般为100厘米×57厘米×43厘米,设一个活动门,可叠4~5层,每层下设一承粪板。热源可采用煤炉加热,管道取暖。
2、仔鹑笼:主要供商品鹑使用,规格为100厘米×57厘米×17厘米。
3、成鹑笼:一般 4~5层配置,每层长100厘米、宽57厘米、高22厘米。
(三)消毒:鹑舍内的地面、墙壁和各种设备都应先进行消毒,场地消毒可用石灰,办公室、宿舍用百毒杀1:200消毒,笼具用1:300配制的菌毒杀消毒液消毒,发生疫情消毒用1:200菌毒杀消毒液喷雾器喷洒。粪便暂放要用火碱消毒。进鹑前,还应进行熏蒸消毒。消毒时要将鹑舍的门窗关闭,所有进出气孔都应堵严。根据鹑舍的容积,按每立方米28ml福尔马林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有热源时加入等量的水一起加热蒸发,无热源时每立方米28ml福尔马林与28ml温水混合后加入14g高锰酸钾)。
三、鹌鹑的孵化
1、温度。 温度是孵化的最重要的外界条件之一。温度决定胚胎的生长发育,影响雏鹑的成活。温度过高过低不仅对孵化率有直接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胚胎死亡。立体孵化器整批孵化的温度为:第1—14天,38.5℃,一般冬天在38.3-38.5℃,夏天在37.9-38.2℃;第15—17天,34-36℃。孵化室的温度也会影响孵化机的温度,因此孵化室也要保持干燥,以20—25℃为宜。
2、湿度。湿度对胚胎发育也有很大影响。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过多,胚胎与胎膜粘连,影响胚胎正常发育和出壳,孵出的雏鹑身体干瘦、毛短;如果湿度过高,蛋内水分不能正常蒸发,阻碍胚胎发育,孵出的雏鹑大肚脐,无精神,活力差。一般要求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前期为55%-60%,后期为70%。可用水盘的数量及其内的盛水量来对湿度进行调节。孵化室内的湿度对孵化器内的湿度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孵化室的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60—70%。湿度过低,可在地面洒水,湿度过高,应加强通风,促使水分散发。
3. 通风。随着胚胎的生长发育,其需氧量及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不断增加,应做好孵化器内的通风,以补足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特别是孵化的中、后期尤应注意,否则会发生死胚多、畸形鹑多的现象。孵化器内的通风可通过孵化器上的进出气孔来加以控制。孵化初期可关闭进、出气孔,中、后期则应经常打开进出气孔,经常进行换气。但要注意不能有过堂风或风量太大。
4、翻蛋。禽类在自然孵化过程中会不断进行翻蛋,并能将窝边的蛋与中央的蛋调换,这样就可使孵化蛋均匀受热,有利于胚胎发育,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因而当以机器代替禽类进行人工孵化时,翻蛋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 措施 了,它可以降低死胚率,提高孵化率和孵化质量。翻蛋的 方法 、要求、次数及时间,因孵化器类型及胚龄的不同而有别。
从种蛋入孵当天开始翻蛋,直至出雏前2—3天落盘时止,一般每昼夜翻蛋3—12次。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白天每小时翻蛋1次,黑夜每三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要求翻转90度。
5、凉蛋。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到中、后期会产生大量的热,当孵化温度偏高时,应先行凉蛋,不能立即翻蛋,使温度趋于正常后方可翻蛋,以减少死胚率。凉蛋可以更换孵化器内的空气,降低机温,排除机内污浊气体。而较低的气温可以刺激胚胎发育,并增强雏鹑将来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一般每天需要凉蛋2次。凉蛋的时间因不同的孵化时期、不同的季节而异。孵化初期及冬天,凉蛋时间不宜长;孵化后期及夏天,凉蛋时间稍长。一般凉蛋时间为10—20分钟,凉蛋至蛋温下降到30—35℃即应停止。
6、照蛋。为了了解胚胎是否发育以及发育情况,孵化过程中一般要进行2次照蛋。
第一次照蛋(头照)在种蛋入孵5天后进行,目的是检查种蛋是否受精,以便剔出淘汰无精蛋。发育正常的胚蛋,气室透明,其余部分呈淡红色,用照蛋器透视,可看到将来要形成心脏的红色斑点,以及以红色斑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扩散的有如树枝状的血丝。无精蛋的蛋黄悬浮在蛋的中央,蛋体透明。死精蛋蛋内混浊,也可见到血环、血弧、血点或断了的血管,这是胚胎发育中止的蛋,应剔出加以淘汰。
第二次照蛋(二照)在入孵后10天左右进行,目的是检出死胚蛋。此时胚胎发育正常的种蛋气室变大且边界明显,其余部分呈暗色。死胚蛋则蛋内显出黑影,两头发亮。易于鉴别。
由于照蛋时间稍长,易使蛋温骤然下降,尤其在冬天,因此必要时增加室温,以免孵化率受影响。如果种蛋的受精率在90%以上时,可不必照蛋。或头照时证实种蛋受精率很高,也可以不进行二照。这样做既可以减少种蛋的破损率,又可节约劳动力,孵化质量也不受影响。
一般用鹑蛋专用照蛋器进行照蛋,亦可使用鸡蛋用照蛋器。
7、落盘。种蛋孵化至14—15天时,将蛋由蛋盘移至出雏盘内,叫做落盘。
落盘的蛋要平放在出雏盘上,落盘的蛋,蛋数不可太少,太少温度不够;但也不能过多,过多容易造成热量难以散发及新鲜空气供应不足,导致胚胎热死或闷死。
落盘的种蛋平放后停止反动,温度保持在35-36℃左右,等待出雏。如果温度不够高,可在种蛋上加盖棉毡或棉胎,可以提高温度。一般夏天在35℃,冬天在36℃。
8、出雏。如果孵化条件恰当,种蛋孵至第16天开始啄壳出雏,第17天为出雏高峰。以立体孵化机孵化的,常需20小时左右才能出齐。
雏鹑刚出壳时全身湿透,且很疲劳。但几小时后,羽毛干燥,体力恢复。雏鹑即会乱蹦乱跳,异常活跃。当出雏超过50%时,应将已出壳的雏鹑检出,以防止尚未孵化出雏的胚蛋受到它的干扰。出壳后的雏鹑(蛋鹑)应分别雄,分开饲养。
孵化器内的温度为35-36℃,因而取出的雏鹑不能突然放于冷的地方,而应将其放在预先准备好的保温育雏箱内或笼内,让其充分休息和恢复体力。如果鹑苗要外运的,将雏鹑装入运输专用箱内,及时运出。无论是育雏箱内或运输专用箱内,不能铺垫光滑的纸类。因为雏鹑在光滑表面上难以站稳,两脚极易打滑叉开,日久鹌鹑的脚就会变成畸形。因而应用麻袋布或粗棉布等一类东西作垫料。
9、清盘。出雏后的蛋壳、“毛蛋”、垫纸等要及时清除干净,然后将孵化室、孵化器、蛋盘等冲刷干净、晾干。在第二次使用前重新进行消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崔翠玲
2024-06-21 广告
2024-06-21 广告
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产疫病:1.科学正确使用增氧机,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氧气。缺氧易导致疫病频发和池底亚硝酸盐积累;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2小时,促进上下水层对流,缓解底层缺氧或溶氧不足的状况;晚上23:00以后开启增氧机4-6小...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崔翠玲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