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起源

 我来答
机器1718
2022-07-22 · TA获得超过683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05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61万
展开全部
翻译名义集:“佛陀(浮屠)。大论云。秦言知者。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  正如季羡林说:“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 

原始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称为原原始佛教,这段时间称为原始佛教时期。

自佛陀入灭百年后起,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曾发生多次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

原始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称为原原始佛教,这段时间称为原始佛教时期。

自佛陀入灭百年后起,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曾发生多次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

印度大陆的声闻佛教和菩萨乘佛教是同时传入东土的。除大乘经典外,中国现存的印度大陆各部派的声闻乘经典也很丰富。达摩祖师西来,曾赞叹“东土汉地,好一派大乘气象!”由于中华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根性,汉传佛教主流为菩萨乘佛教(又称大乘佛教),声闻佛教在汉地一直不如菩萨乘佛教被接受和流行,尤其到后代,“汉传佛教”几乎成了大乘佛教的代名词。

公元前后,佛教就已正式传入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传统不同,佛教一传入中国即开始的佛典翻译事业,是以皇室官方组织高僧,严谨制度下的书面系统翻译。随着汉明帝打开官方佛教的大门,随后数百年间,天竺西域与中原两地传经、取经之高僧络绎不绝,如鸠摩罗什、真谛、法显等祖师菩萨。到了唐朝的玄奘法师遍参天竺数十国取经,并在大小乘各派均取得最高成就圆满归唐后,印度佛教大小乘各部派的主要经典之后都渐翻译到了汉地。此时的东土,各大宗派纷纷成熟,高僧辈出,证者无数,从教理研释证悟到民间百姓的广泛传弘,大乘佛教在中国的辉煌实践与隋唐盛世交相辉映。世界佛教的中心也渐转移到了中国,并进而传播影响到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及我国的西藏等地。佛教至此成为世界性宗教。而印度佛教此后则日趋没落而消亡了。中国翻译收藏的佛教典藏是最全面、系统和完整的。

时间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学术界多数认为是在东汉明帝时期(公元67年)。皇帝诏书、佛典东传与佛寺建立,是学者们判定佛教在汉明帝时传入中国的主要依据。

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韩伟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最迟应在秦始皇时代。他认为,“《史记》中有秦始皇‘禁不得祠’的记载,‘不得’就是佛陀的音译,‘不得祠’就是佛寺。” 

建筑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

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

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

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文学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

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

《法华》、《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

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绘画和音乐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阎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至于音乐方面,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乌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忏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潜川如斯
高粉答主

2024-02-26 · 用最浅白的口语,为你说最复杂的佛教
潜川如斯
采纳数:19154 获赞数:24410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依照佛经总结:佛祖是注定来地球普度众生的,降临在尼泊尔(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家,虽为太子,但一出生就被仙人预言,长大后或为国王或为佛陀,于是净饭王给太子早早结婚生子,安排各种奢靡生活,想改变太子出家预言,但在太子29岁时,出城游玩,看到了“众生四相”(一老人、一病人、一逝者、一沙门),感受到凡夫的生命无常,于是决定出家修行,终成正果,并创立了佛教。
依照佛祖生存年代、社会背景和个人信息推断,佛教起源应有以下原因:
其一、性格特征:佛陀出身七天,母亲即死(推断应该是难产导致)。佛祖自小缺乏母爱,内心极为敏锐,这也促使他对世间诸苦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当看到“众生四相”中“老、病、死”对比沙门的从容快乐时,引起内心强烈的冲击。
其二、成长环境:净饭王四十岁得子,希望能有继承人承担王位,但是又惧怕太子出家,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人世的荣华与物欲禁锢太子在家,反而构成了爱的牢笼,使得太子迫不及待想逃离这个家。
其三、身份的压力:佛陀年代犹如春秋战国,诸侯林立,混战征伐,而释迦族早已没落,迦毗罗卫国兵微将寡,随时有做亡国奴的可能,要想逆境崛起,困难重重,作为承付一个国家的太子,确实压力山大。
其四、沙门思潮的影响:佛陀年代,沙门思潮兴起,求解脱之心及行动更为彻底,已渐渐在当时成为主流,故而更容易成为佛陀的思想依靠对象。
——以上四种原因,导致太子出家,创立佛教,并一直延续至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