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有什么呢?
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主旋律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保障制度与发展体系日趋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与经济基础发生着变革,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制与民族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具体而言,主要面临以下束缚和桎梏。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一是,东西部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不平衡。
中东部汉族地区传统养生文化气氛浓烈,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特色体育文化比较淳厚,两者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不断遭受破坏、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外出务工较多等影响因素,导致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开展频率大大降低,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遭受巨大冲击;中东部地区充分利用经济资源与自然资源,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而西部地区地域较为偏远、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信息闭塞等原因导致东西部体育文化交流受限,进一步加大了中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不平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人才引进、财政投入、技术支撑等方面受到较大阻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较边远的西部贫困乡村相比较发达的东部城镇虽有较多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但其开展往往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且大部分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的收入来源保障体系滞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项目无人组织,导致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不断降低。
而东部城镇地区基础设施及其质量相对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及群众参与度较好,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其城镇居民的体育文化观念及生活方式不断冲击着原本脆弱的乡村体育文化项目,致使乡村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受限。
此外,部分乡村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开展仍然保留着传统鬼神思想,与现代人们对于体育文化的价值诉求相背离,此类不合时宜的乡村传统体育文化思想观念逐渐被人们摒弃。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之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秩序被不断边缘化,在受到现代商业文化以及西方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之后,人们对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与认知感逐渐被冲淡,致使中华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面临新的威胁。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性程度还远远不够,其发展仍然处于边缘地带,财政文化的投入力度较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消失速度过快。民族地区各级政府面对当前传统体育文化的尴尬境地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因地理、交通、经济以及执行力弱等内外因素影响,这些措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最终戛然而止。
基层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政策引导不够,管理机制体制不全。从基层政府执行民族体育政策的情况就可以看出,虽然部分民族地区设立传统体育文化站,但它的实际地位却非常低,没有足够的收入和经费支持保障,传统体育设施破旧落后,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广大民族地区民众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需求得不到保障。
此外,法律保障是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可以正确引导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念的形成。但当前民族地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缺少法律保障和政策体系落后等一系列保障机制不全,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公共性和公平性问题令人担忧。大部分民族地区也未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传统体育文化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最终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