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小说《苦恼》读后感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06-04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7万
展开全部

导语:《苦恼》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86年。小说写的是一位名叫姚纳的车夫,一心想跟别人谈谈他才死不久的儿子,减轻一些内心的伤痛,可几次三番没有人听他的,结果他只好把满腹心事向他的小马诉说。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契诃夫小说《苦恼》读后感,供您参阅。

契诃夫小说《苦恼》读后感1

读了契柯夫的《苦恼》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生活的凄惨。

《苦恼》讲述的是马车夫约纳在一个冬夜的拉车生活。约纳的儿子这个星期在医院死去,他老人家早已失去老伴,现在孤苦伶仃,悲痛麻木。他接慎哗待了几批乘客,路上几次想向乘客苦诉自己的苦恼与悲痛,但得到的却是乘客催赶的责骂,因为人们嫌他心不在焉。夜深了,他回到大车店,但连喂马的燕麦钱都没赚到。黑暗,孤寂与悲痛又涌上心头,天冷使他心更冷。他轻轻地抚摩着自己忠实的小母马,把心里话统统对它说了……马车夫约纳只是千万生活在社会底层命运悲惨的人们中的一个。

这些人贫穷,没有依靠,生活凄惨。他们不能享受生活,每天为了生计奔波。他们生活艰难,经常为下一顿饭的着落犯愁。这租判些人全力为生计劳动,心中的苦恼能向谁人倾诉呢?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呢?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是生活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且他们比我们常人有更多的苦恼。其实,不管在哪个社会,无论繁荣还是落后,都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而且他们的命运都是同样悲惨的。

读了《苦恼》以后,我想起了那些在街边捡垃圾为生的老人。这些老人衣衫褴褛,驼着背,背着个沉重的大垃圾袋,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终日在大街游荡。他们有时翻着脏兮兮的垃圾桶,找有没有可卖钱的东西,有时尾随着行人,捡弊孝改他们扔下的易拉罐,包装袋。这些老人可能是没有子女的,也可能是失去子女的,也可能是被子女抛弃的,也可能是残疾的,或者没有多少学识的。他们没有多少劳动力,所以只能过这种穷苦的生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还要遭人白眼和鄙视。他们长期生活压抑,心中的苦恼向谁去述说?他们有人承受着失去子女的悲痛,有人承受着被子女抛弃的凄凉,有人承受着残疾人的自卑,有人承受着“少壮不努力”的悔恨……

这些人都把各自的苦恼憋在心里,他们找不到人诉苦,也没有时间去伤春悲秋,因为慢下一步,下一顿饭又没有着落了。《苦恼》中马车夫约纳的生活固然悲惨,但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苦恼。

契诃夫小说《苦恼》读后感2

《苦恼》是契科夫小说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代表作。评论家普遍认为,这篇写于1886年的小说,标志着契科短篇小说主题从早期幽默讽刺风格走向更严肃深刻风格的重大转变。

这篇小说讲一个马车夫经历丧子之痛,却无人可诉的内心孤独。约纳是个年老的马车夫,他和他的瘦马一整天都没拉到生意。傍晚,终于有军人坐上了他的马车。他试探着和军人诉说他儿子刚刚去世这件事,可军人敷衍了几句他,就睡着了。到站后,军人走了,又坐上来三个小流氓。他们在马车后座侃侃而谈,约纳的倾诉欲被再度勾起,他告诉他们说他儿子刚刚死了,三个小流氓也随便敷衍了几句,还不断打趣约纳,一路上嘻嘻哈哈。约纳的车停在路上,他心里堵得慌,想找人倾诉儿子去世的事情,他和一个扫地的仆役搭讪,希望他能听自己说说心里话。可仆役压根没功夫听他的话。他赶着马车回到大车店,马车夫们睡地横七竖八。他这才发现今天挣的钱实在少的可怜,连饭钱都没挣回来。这时有个车夫爬起来找水喝,他想和这个人说说他的心事,刚说完他儿子死了,一回头才发现那人早就睡着了。关于儿子的死,具体细节不断折磨着他,他却无人诉说。深夜,他来到院子里,一边看着吃夜草的瘦马,一边情不自禁地开始向这匹马诉说内心的悲伤……

从年初到现在,这篇小说读了很多遍,每一次读完心里都隐隐堵得慌。也不由对契科夫更加崇敬,他对人内心真实情感的深刻洞见真是举世罕见。小说写的深邃而动人,延续了契科夫小说一贯的淡化情节的路子。通篇文字充斥着淡淡地忧伤,当结尾主人公不得不向瘦马倾吐心事时,这种忧伤化为巨大的悲伤,把小说推向高潮。有一种直击人心的震撼。

这篇小说让我想起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祥林嫂和约纳多像啊,同样是经历了丧子之痛,痛彻心扉,但他们又很不同,约纳是无人可诉,祥林嫂念叨阿毛被狼叼走的事见人就说,成了鲁镇人人皆知的八卦旧闻。然而,他们的结局是如此相似,都是无人理睬,约纳最后只能对自己的瘦马讲述,祥林嫂讲了一遍遍之后,连最心软的女人也听烦了,弃她而去。一个人的的`悲伤不管多巨大,最后都不免沦为别人嘴里无关痛痒的谈资。有句话说“你以为的,那只是你以为的”。套用这个句式,其实“你经历的,那只是你经历的”、“你难过的,那只是你难过的”……所以,我还是相信,人与人之间不可能真正相互理解,除非你走过和ta一模一样的路。话说回来,即使走的路一样,个人内心感受也未必一样。更别提走不一样的路了。是的,你的悲伤只属于你自己。就像约纳和祥林嫂的悲伤也只属于他们各自一样。快乐幸福可以共享,孤独悲伤却无法共担。这是人性使然,没什么对错之分。武志红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人活着的意义在于让别人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并收到对方的反馈(大意如此)。如果人对着空气讲伤心事,恐怕只会更伤心。因为得不到任何回应。其实,约纳和祥林嫂的悲伤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只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罢了。

陶渊明有首诗把这种人性深处的孤独写地很透。他写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样看来,还是古人站得高看得远。哪怕天大的悲伤,几十年后随着肉身被黄土掩埋,什么痛不痛苦的,一切都跟着黄土堆去见阎王他老人家了。

但是,我还是非常非常喜欢这篇小说。因为我深信,每个人心底深处,都隐藏着某种不能言说的痛。契科夫只是用他的慧眼发现了隐藏在人性深处的这个规律,并用他细腻的笔端把它写了下来。仅这一点,就足够伟大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