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 我来答
影视达人17
2022-06-05 · TA获得超过59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2万
展开全部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和艺术

      阅读,什么是阅读?怎样才能高效的阅读?为什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报纸和读专业书籍又有什么不同?从你牙牙学语到跟着老师诵读,从你逐字逐句到一目十行。过程的递进我们可一概省略,但其中的奥妙却决不可一言以蔽之。

      作者开篇名义,指名道姓的说出这本书是写给谁的。是写给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的。

      下面,我将分三个部分来概括第一章的内容。

一、提出受众的特定目标---增进理解能力。

      在我们一般的观念中一般认为书读的越多越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名言警句就是最好的证明。但作者认为书读的多并不一定就代表这理解能力的高超。知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理解”的先决条件。作者洞察到在当今社会媒体精心炮制的信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消磨我们的思考能力。人们不需要仔细的思考就能得到“高人”分享的结论。即时的“拿来主义”正在侵蚀我们主动思考的意愿。

二、阅读的目标分级---为获取资讯而读还是为求得理解而读

      除非你是文盲或远超人类精英的水平,否则,无论你的知识水平如何,总会有高于你水平及低于你水平的图书存在。一本书,如果你能成功的获取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那么,对于这本书,您更多的是在获取资讯,而不是求得理解。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为了增进理解而读呢?作者总结出两种状况。一是从一开始时就存在这不相等的理解程度;二是阅读的人一定要把这种不相等的理解程度缩小到一定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只有作者的技艺比你更高超,而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对作者发起挑战。最后,你们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才实现理解程度的跃进。

三、指导型的学习和自我发现型的学习

      在上述分类中,作者耍了一个小小的诡计。在作者眼里,不管是自我发现的学习方式,还是被引导的学习,只有真正的学习到了才是最终的目标。而实现真正学习到了的手段是主动性。作者在这里举了一个相当生动的例子。用棒球赛中的两个角色来类比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其中的投手相当于书的作者,捕手相当于读者。对于相当于投手的作者使出的各种抛球的技巧---快速球,慢速球,曲线球等,身为读者的捕手都应该主动的去迎合投手,实现与投手共舞。

        主动性不仅仅是带着明确的目的,还意味着要调动你所有的感官,甚至想象力、积极的思考等。当你问一本书一个问题,书本不会主动的回答你,而需要你去寻找。也许作者与你开了个玩笑,提供的线索不是环环相扣,而需要你去抽丝剥茧的探索。而现在的我们如果打算继续学习与发现,也必须懂得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

      至此,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海量的信息以及精心炮制的信息对理解程度的提高往往会形成阻拦。读一本能够提升你理解力的书需要你带着不谙世事的目光,调动全部的感官,去审视,去辨别,去感悟,去通达。如茫茫水雾间的一叶孤舟,仅凭着“匹夫之勇”,孤独却无畏的前行。

书中好句: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地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的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