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诗之页】五:陆游的茶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大诗人,一生创作诗词无数,今存诗9000多首(其中涉茶诗就有100余首)、词150余题。与吾邑杜氏五高友善,笔者曾多篇文章写他与我们兰溪的情缘,分别刊于省报和地方报刊上。
陆游好茶,在众多诗篇中茶诗不少,如《试茶》、《雪后煎茶》、《喜得建茶》、《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饭罢碾茶戏书》、《昼卧闻碾茶》《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等等,其中有一题甚长,曰《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囯院,煎泉试日铸、顾渚茶,院有二泉皆甘寒,传云唐僖宗幸蜀在道不豫,至此饮泉而愈,赐名“报囯灵泉”云》,是他在蜀中写的。全诗三首并有附注,录如下:
滴沥珠玑翠壁间,遭时曾得奉龙颜。栏倾甃缺无人管,满院松风尽掩关。
行殿凄凉迹已陈,至今父老记南巡。一泓寒碧无今古,付与闲人作主人。
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只应碧缶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自注云:日铸贮以小瓶,蜡纸丹印封之。顾渚贮以红蓝缣囊,皆有岁贡。)
此处陆游讲了一个故事、写了三首茶诗。陆游乾道六年(1170)入蜀,直到淳熙五年(1178)回返临安,首尾在蜀中待了九年,故写蜀中的诗最多,这三首诗写他在武连(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安囯院煎茶有感。武连县北柳池安囯院非同一般,它是唐代广明间(880)黄巢兵乱,唐僖宗入蜀避难之处。相传僖宗入蜀后久病未愈曾在此驻留,饮用这里的泉水而得以病愈,于是便赐名此泉为“报囯灵泉”,并建安囯院纪念之。300年后陆游到此煎泉煮茶,却见“行殿凄凉迹已陈,至今父老记南巡”,“栏倾甃缺无人管,满院松风尽掩关”,幸喜泉水尚存,“一泓寒碧无今古”“滴沥珠玑翠壁间”。陆游感慨万端,望着这泓甘泉和陈旧的院舍,叹息道:只好让我来当一回主人了,但我也仅是一位匆匆的过客而已啊!第三首写煎茶品茗,他自比“桑苎翁”陆羽,煎的是家乡日铸和顾渚茶,碧缶鹰爪,红囊白雪,汲泉品茗中寄托了他对过往唐皇的感叹和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又有一题《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诗云:
一州佳处尽裴回,惟有东丁院未来。身是江南老桑苎,诸君小住共茶杯。
雪芽近于峨嵋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寄三人。
陆游这二首茶诗也是在蜀中写的,写与好友何元立、蔡肩吾在蜀中汉嘉城(今四川雅安北)东丁院煮茶故事。关于东丁院,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有记载:“汉嘉城西北山麓有一石洞,泉出其间,时闻洞中泉滴声。黄鲁直题诗云:古人题作东丁水,自古东丁直到今。”可见这东丁院也是大有来历的。这回陆游仍自比桑苎翁陆羽,一起煮茶的是二位文人雅士何立元、蔡肩吾。但煮的不是家乡顾渚或日铸茶,而是地道的“峨嵋雪芽”,“雪芽近于峨嵋得,不减红囊顾渚春”,看来“峨嵋雪芽”的风味不比“顾渚紫笋”差,况且身处在这古老的东丁院,汲的是古老的东丁水。在浓荫蔽日的“东丁”声里,三个异乡客一块煎泉品茗,也足以流芬百世的!
陆游的茶诗很多,刚刚飘了迎新瑞雪,就再录一首他的《雪后煎茶》诗作结:
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此诗说的是他晚年在山阴(绍兴)老家用融雪后的井水烹茶,百年人生,唯此乐事了。
2019年元月2日晚施福山于黄龙洞寓
陆游好茶,在众多诗篇中茶诗不少,如《试茶》、《雪后煎茶》、《喜得建茶》、《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饭罢碾茶戏书》、《昼卧闻碾茶》《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等等,其中有一题甚长,曰《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囯院,煎泉试日铸、顾渚茶,院有二泉皆甘寒,传云唐僖宗幸蜀在道不豫,至此饮泉而愈,赐名“报囯灵泉”云》,是他在蜀中写的。全诗三首并有附注,录如下:
滴沥珠玑翠壁间,遭时曾得奉龙颜。栏倾甃缺无人管,满院松风尽掩关。
行殿凄凉迹已陈,至今父老记南巡。一泓寒碧无今古,付与闲人作主人。
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只应碧缶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自注云:日铸贮以小瓶,蜡纸丹印封之。顾渚贮以红蓝缣囊,皆有岁贡。)
此处陆游讲了一个故事、写了三首茶诗。陆游乾道六年(1170)入蜀,直到淳熙五年(1178)回返临安,首尾在蜀中待了九年,故写蜀中的诗最多,这三首诗写他在武连(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安囯院煎茶有感。武连县北柳池安囯院非同一般,它是唐代广明间(880)黄巢兵乱,唐僖宗入蜀避难之处。相传僖宗入蜀后久病未愈曾在此驻留,饮用这里的泉水而得以病愈,于是便赐名此泉为“报囯灵泉”,并建安囯院纪念之。300年后陆游到此煎泉煮茶,却见“行殿凄凉迹已陈,至今父老记南巡”,“栏倾甃缺无人管,满院松风尽掩关”,幸喜泉水尚存,“一泓寒碧无今古”“滴沥珠玑翠壁间”。陆游感慨万端,望着这泓甘泉和陈旧的院舍,叹息道:只好让我来当一回主人了,但我也仅是一位匆匆的过客而已啊!第三首写煎茶品茗,他自比“桑苎翁”陆羽,煎的是家乡日铸和顾渚茶,碧缶鹰爪,红囊白雪,汲泉品茗中寄托了他对过往唐皇的感叹和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又有一题《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诗云:
一州佳处尽裴回,惟有东丁院未来。身是江南老桑苎,诸君小住共茶杯。
雪芽近于峨嵋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寄三人。
陆游这二首茶诗也是在蜀中写的,写与好友何元立、蔡肩吾在蜀中汉嘉城(今四川雅安北)东丁院煮茶故事。关于东丁院,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有记载:“汉嘉城西北山麓有一石洞,泉出其间,时闻洞中泉滴声。黄鲁直题诗云:古人题作东丁水,自古东丁直到今。”可见这东丁院也是大有来历的。这回陆游仍自比桑苎翁陆羽,一起煮茶的是二位文人雅士何立元、蔡肩吾。但煮的不是家乡顾渚或日铸茶,而是地道的“峨嵋雪芽”,“雪芽近于峨嵋得,不减红囊顾渚春”,看来“峨嵋雪芽”的风味不比“顾渚紫笋”差,况且身处在这古老的东丁院,汲的是古老的东丁水。在浓荫蔽日的“东丁”声里,三个异乡客一块煎泉品茗,也足以流芬百世的!
陆游的茶诗很多,刚刚飘了迎新瑞雪,就再录一首他的《雪后煎茶》诗作结:
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此诗说的是他晚年在山阴(绍兴)老家用融雪后的井水烹茶,百年人生,唯此乐事了。
2019年元月2日晚施福山于黄龙洞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