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却听老师的话?
现代很多孩子都不听家长的话,但对老师却是服服贴贴的,这不得不人让人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种现象,首先是身份差异,一边是亲子关系,一边是师生关系,前者更亲密也更稳定,孩子可以预估到犯错的后果所以有恃无恐。其次是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导致其变得非常任性,所以孩子自然会越来越不听话,而老师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或者通过奖惩方案来约束孩子,这样他们自然就会听老师的话。
第一,两者身份不同
陈奕迅的《红玫瑰》中有句歌词是这么说的“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这也从侧面应证了现实中为何伤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亲近之人这种规律。因为对待陌生人我们始终都怀有戒心并且保持距离,这样他们自然很难伤害到我们,但对于亲近之人而言,他们凭借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挑战对方底线,因为可以预知后果所以一点都不害怕,他们永远都有信心让别人会原谅自己,但因为高估对方耐心最终导致爆发巨大矛盾。
孩子之所以不听家长的话也是这个道理,两者是亲子关系,他知道父母永远都会原谅自己,更不会因为犯错而彻底抛弃自己所以他有恃无恐,而胆子就是一步步试探被慢慢养肥的。但师生之间顶多算上下级关系,远不如前者亲密,所以孩子无法预估更无法承担任性的后果。比如别人都写了作业就你没写,老师将你罚站半节课,如果不照做那意味着跟全班人为敌。孩子也好面子,也怕老师严厉责怪自己,所以自然只能乖乖听话。
第二,两者教育方式不同
除此以外两者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孩子出现不同表现的重要原因。父母溺爱子女即便对方不听话也只能无奈接受,那么孩子在了解到大人底线之后自然就不可能听话了。这种教育方式显然存在很大问题,它根本没有约束孩子的个性发展,这导致他很多时候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接受他人管教。但是老师教这么多学生必然要严格执行一套标准,那就是要你做什么就得去做什么,做得好就奖励做不好就惩罚,所有人一视同仁。孩子不听话就得承担严重后果,小小年纪的他肯定无法承受所以只能照办。甚至一些高明的老师会通过各种方法去激发孩子的动力,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些事情,这就教育方式的功劳。
你别看孩子小,看似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其实很多东西他们心中都非常的清楚,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比较聪明。在孩子们心中,对家长和老师的定位是不同的 ,他们对老师的定位永远都是老师,对老师从内心是非常的敬畏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对于自己家长的定位,就只是妈妈或者是爸爸,从角色上来讲和老师是不同的,没有那么强的敬畏感和神圣感了,自然就不太愿意听话了。尤其是当家长所说的话是对他们没有好处的时候,他们更加不愿意听了。
2.老师有底线,家长无底线。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老师都是要有一定的规矩的,每个老师内心都有一条不可触碰的红线,一旦谁触碰到了红线,就要承担一定的后果。违规的同学会被老师批评或者处罚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而不是批评,自然就会听老师的话。
家长和老师相比,说句不好听的话,很多家长是没有底线的,孩子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刷新家长的底线。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很多家长会选择妥协或者让步,即使不听话家长说要揍,孩子心里都知道,那是假打或者只是说说而已,所以孩子有胆量去不听话,去刷新自己父母的底线。
有句话说得好:校有校纪,家有家规,作为家长我们在家里教育孩子时,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能让孩子一次次刷新自己的底线,甚至让自己无底线。小时不立规矩,孩子长大之后就会缺少规矩意识,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没有底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小时候敢和家长拌嘴,再大一些就敢和家长动手的原因。
总之,作为家长,孩子的榜样,我们一定要有自己不可触碰的红线,从小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面临原则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让妥协让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规则意识,对孩子来说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