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为什么会产生记忆?
科学家认为记忆与大脑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有关。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构、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
大脑是如何产生记忆的?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科学家们研究了1个多世纪,到现在为止也是略知一二。一些科学家认为,记忆与大脑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有关。一些美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把老鼠放在一个有明室和暗室的笼子里,喜欢黑暗的老鼠总是躲在暗室里。科学家多次电击这些老鼠,把它们训练得害怕黑暗。然后再把这些老鼠脑子里的化学物质提出来,注射到正常老鼠的脑子里,结果这些老鼠也变得害怕黑暗了。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任何信息传到大脑后都形成电信号(跟现实生活中的电流不同,大脑中的电信号是带负电的纳离子的间歇流动,大脑中充满着纳离子,科学家还研究发现河豚毒素的作用原理就是它能阻塞这种纳离子的流动,因而具有剧毒),然后在神经元不同的网络中通行而形成记忆。
能形成记忆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大脑的神经元网络具有可塑性,这是人脑与电脑的本质区别,电脑没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科学家已经证实它的真实存在,不是推测。理论上来讲:一个死去的人,如果保持大脑的物理状态不发生变化,任何长时间之后,通过对大脑施加电流,通过还原技术,完全可以复原这个人活着时候的图画,也就是知道他的人生经历!
为什么有得记忆是长久的,有的记忆是短暂的?比如:我记得今天早晨的早餐,但2个月之前某天的早餐我不记得,但是年前的工作年会那天的早餐我却记得。这是因为大脑的神经元网络的可塑性,分两种,一种是过N小时后回复原始状态的可塑性,一种是固化的可塑性(固化是因为大脑中可以合成一种氨基酸,它能固化神经元网络)。这种固化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就是在人印象深刻的时候。大脑中的电信号,每秒钟的传输速度为100m,对于印象深刻的信息,大脑会反复不断的在同一神经元回路中传输,而这种传输有一种特性,传输的次数越多,传输起来越容易,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激发神经元细胞核中的部分基因片断,这部分基因指导合成上面所讲的固化神经网络的氨基酸。这就形成了固化的可塑性,因此形成了长久记忆。
是不是说长久记忆形成之后就不会忘记?不是这样的。因为大脑中还有一种氨基酸,专门慢慢的破坏这种可塑性,它的目的就是使神经元网络恢复原始状态,所以人脑不会因为记忆太多而容纳不下,重要的、印象深刻的,固化的可塑性最难被恢复。
电脑能形成记忆是利用了数字信号“1”、“0”,而大脑能储存记忆是利用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相结合,带负电的钠离子的间歇性流动可以称之为数字信号,因为这种信号只要产生就不会消失或减弱;而各个神经元连接处是有一定间隙的(大约十万分之一毫米)这里的信号传输属于模拟信号,会根据情况不同,传输情况也不同。大脑就是利用这种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无限组合产生了千差万别的记忆。
大脑产生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神经元和神经回路之间的相互作用。记忆的形成和存储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的生物学过程:
突触可塑性: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记忆的形成依赖于突触的可塑性,即突触连接的强度和效率可以随着学习和经验的变化而改变。这种突触可塑性可以通过长期增强或长期抑制的机制来实现,涉及到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结构的改变以及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
神经元活动和同步:记忆的形成涉及到神经元之间的活动和同步。当我们经历新的经验或学习新的信息时,特定的神经元群体会被激活,形成一种特定的神经活动模式。这些神经元之间的活动和同步促进了信息的编码和储存,形成了记忆的痕迹。
大脑区域的交互:记忆的形成和存储涉及多个大脑区域之间的复杂交互。不同类型的记忆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大脑区域,如海马体、额叶皮层、杏仁核等。这些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传递有助于记忆的形成、存储和检索。
神经化学途径:神经化学途径在记忆的形成和存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神经递质是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它们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多巴胺、乙酰胆碱、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活动与记忆的形成和调节密切相关。
记忆形成的具体细节和机制仍然是科学研究的课题。大脑中的神经元和神经回路的复杂性使得记忆的产生变得多层次且多样化。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深入探索记忆的分子、细胞和回路机制,以期更好地理解记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