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动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不规则动词,在不同的情节、时态、语境下表示同一个的意思的词,好比英语中的is、was和been。他们都是在不同的时态下表达“be”这个意思的。翻译成中文也都翻译成“是”。
西方有个哲学家伯兰特·罗素曾经有过这样的调查:在一本杂志上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征集不规则动词。其中一些结果挺有意思的,比如:坚定、倔强、呆板;义愤、生气、暴怒;重新考虑、违背诺言……很多组这样的词语,都说的是同一件事儿,但听起来有的舒服,有的刺耳。
虽然不规则动词好像是舶来品,中文似乎没有这个概念(作者印象中没有,知识水平有限)。但是,中国人运用不规则动词之生动丝毫不比外国人差。有杞人忧天,又有防患未然;有量小非君子,又有无毒不丈夫;有远亲不如近邻,也有各家自扫门前雪;有铮铮铁骨,宁死不屈,又有胯下之辱,卧薪尝胆;有能说会道,又有巧舌如簧;有识时务者为俊杰,又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嗐!说话还真是一门大学问!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难怪有人说听人说话不是听声,而是听心!
听一个人讲话,还得听心。中国文化是懂这个道理的。一些成语比如指桑骂槐,春秋笔法可以看出来。文艺作品也有这样的例子,样板戏《沙家浜·智斗》可算是高度总结了这个精神内涵:阿庆嫂与刁德一,不卑不亢,不阴不阳,察言观色,旁敲侧击。心里各怀鬼胎。只有胡司令那堵草包迷迷糊糊,“这小刁搞得什么鬼花样?”。胡司令大概是听话,没有听出心的!
西方有个哲学家伯兰特·罗素曾经有过这样的调查:在一本杂志上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征集不规则动词。其中一些结果挺有意思的,比如:坚定、倔强、呆板;义愤、生气、暴怒;重新考虑、违背诺言……很多组这样的词语,都说的是同一件事儿,但听起来有的舒服,有的刺耳。
虽然不规则动词好像是舶来品,中文似乎没有这个概念(作者印象中没有,知识水平有限)。但是,中国人运用不规则动词之生动丝毫不比外国人差。有杞人忧天,又有防患未然;有量小非君子,又有无毒不丈夫;有远亲不如近邻,也有各家自扫门前雪;有铮铮铁骨,宁死不屈,又有胯下之辱,卧薪尝胆;有能说会道,又有巧舌如簧;有识时务者为俊杰,又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嗐!说话还真是一门大学问!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难怪有人说听人说话不是听声,而是听心!
听一个人讲话,还得听心。中国文化是懂这个道理的。一些成语比如指桑骂槐,春秋笔法可以看出来。文艺作品也有这样的例子,样板戏《沙家浜·智斗》可算是高度总结了这个精神内涵:阿庆嫂与刁德一,不卑不亢,不阴不阳,察言观色,旁敲侧击。心里各怀鬼胎。只有胡司令那堵草包迷迷糊糊,“这小刁搞得什么鬼花样?”。胡司令大概是听话,没有听出心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