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价的两极化——《地心引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前段日子在影院看了驰名已久的电影《地心引力》。从这部电影早期的宣传态势,以及各种先驱者的评论来看,这无疑是一部神作级的电影,对于电影的视觉效果,各种评论都不吝赞美之词,几乎要把这部电影推向近年来视觉效果最强的宝座。
但上映之后,这部电影的口碑情况却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豆瓣上的评分由未在国内上映前的接近9分跌到如今的8.0,说不定会在未来几日跌破8分,而豆瓣的8分,几乎是一个区分国外电影等级的分段。许多人为了泄愤,给出众多一星二星的评分。
一部电影在网站上的评分是相当有趣的。它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制约,而非仅仅是电影本身的优秀与否。《地心引力》的评价下滑,很大程度上就是电影早期评论者的过度赞美导致的。这群先驱者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为之叫好呐喊,这本不是错事,只不过对那些看到他们评价而走进电影院的人来说,有一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地心引力》绝不是烂片,但也并非一部可以站在巅峰的“神作”,这部电影的受众其实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当今的中国,上映前口碑越好,越危险,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出这部电影的优点,而这部电影的缺点却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情节方面过于简单化,节奏虽然异常紧凑让人喘不过气,但却缺少戏剧冲突,不符合大部分观众对于电影的印象。而在前期宣传中最引人注意的电影画面,也并没有达到那种惊世骇俗的效果。这不是电影本身的特效不好,而是因为《地心引力》原本就是一部写实风格的电影,《少年派》为什么在视觉效果上那么突出让人过目不忘?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梦幻般的美景,这种场景我们不可能见过,不论是在现实还是网络上。
心理预期和电影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这种落差,是大部分电影评分两极化的最大因素。其实如果在看电影之前没有那种“我在看的一定是一部影史巨作”的感觉,我们发现这部电影优点的可能性更大。我们会发现电影中长镜头所带来的身临其境的压迫感,会对主角心理变化感同身受,也会对电影主题的回归和重生有一个更客观的评价。
我是不愿意看到这部电影的评分继续下跌的。因为它原本没有那么好,更不会那样差。可就像我们对待豆瓣上很多被莫名打压的电影一样,客观始终是评价一样东西的最大前提,当然,诚实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也不失是一种更为直接了当的方法,即使是矫枉过正,也是事物本身存在发展的代价而已。
但上映之后,这部电影的口碑情况却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豆瓣上的评分由未在国内上映前的接近9分跌到如今的8.0,说不定会在未来几日跌破8分,而豆瓣的8分,几乎是一个区分国外电影等级的分段。许多人为了泄愤,给出众多一星二星的评分。
一部电影在网站上的评分是相当有趣的。它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制约,而非仅仅是电影本身的优秀与否。《地心引力》的评价下滑,很大程度上就是电影早期评论者的过度赞美导致的。这群先驱者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为之叫好呐喊,这本不是错事,只不过对那些看到他们评价而走进电影院的人来说,有一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地心引力》绝不是烂片,但也并非一部可以站在巅峰的“神作”,这部电影的受众其实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当今的中国,上映前口碑越好,越危险,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出这部电影的优点,而这部电影的缺点却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情节方面过于简单化,节奏虽然异常紧凑让人喘不过气,但却缺少戏剧冲突,不符合大部分观众对于电影的印象。而在前期宣传中最引人注意的电影画面,也并没有达到那种惊世骇俗的效果。这不是电影本身的特效不好,而是因为《地心引力》原本就是一部写实风格的电影,《少年派》为什么在视觉效果上那么突出让人过目不忘?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梦幻般的美景,这种场景我们不可能见过,不论是在现实还是网络上。
心理预期和电影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这种落差,是大部分电影评分两极化的最大因素。其实如果在看电影之前没有那种“我在看的一定是一部影史巨作”的感觉,我们发现这部电影优点的可能性更大。我们会发现电影中长镜头所带来的身临其境的压迫感,会对主角心理变化感同身受,也会对电影主题的回归和重生有一个更客观的评价。
我是不愿意看到这部电影的评分继续下跌的。因为它原本没有那么好,更不会那样差。可就像我们对待豆瓣上很多被莫名打压的电影一样,客观始终是评价一样东西的最大前提,当然,诚实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也不失是一种更为直接了当的方法,即使是矫枉过正,也是事物本身存在发展的代价而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