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七章 概括各组思想
金字塔原则的其中一条是:位于金字塔结构的每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下一个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因为,上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从下一个层次衍生、提炼、总结出来的。
如果某组思想表达了演绎推理最后得出的结论,那么我们只需要抓住这个层次最后得出的结论,将其作为主体,并进行总结概括,以得到更高层次的思想。而如果这组思想表达了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即这组思想表达了事物的共同特性,那么更高一层的思想必须说明该组思想之间的关系所代表的意义。
很多人常犯的错误是“缺乏思想”,即同一组中的思想之间逻辑关系松散,或者实则并没有什么逻辑联系,因此更高一层的句子并不能概括这一层的精华。为此,在写作中我们要避免写出这样的句子。
一、 总结句避免“缺乏思想”
缺乏思想的句子不仅让读者觉得枯燥无味,更糟糕的是,这样的句子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让我们错失一个进行逻辑思考、创造思考的好机会,因此我们在写作中要练习逻辑思考,推动思维的发展。当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个概括性的思想时,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用以下两种方法延续思路:
对其做进一步评论 (演绎法)。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 (归纳法)。
当然,这两个步骤的前提,是我们能对低一级的层次做出正确的归纳和概括。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概括呢?
面对行动性语句时(即和做什么相关的句子),我们要学会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行动、行为、步骤、流程),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的等)。
面对描述性思想时(介绍背景、信息),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
下面将依次说明这两个原则。
如何概括总结句?
二、 总结句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很多在不同的逻辑层面、或者是实际上互不相关的行动,因为导致同一个结果或者引向同一个目标,而被放在同一个论述层面。这种行动和结果的相互依赖性会让作者难以理清自己的思路,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有三个办法:
在将各行动联系起来之前,要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个行动。
找出明显的因果组合,尽量把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五个以内。
直接从这些行动中总结、概括出目标和结果。
1.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总结句切忌泛泛而谈,这样会导致最后每一个层次上的总结句看上去都是一样的。相反的,总结句需要十分具体,详细写出的可识别的行为、步骤或者流程。我们可以通过作者在书中提供的两个版本的表达方式,来感受总结句清晰明确的好处。
可以看到,清晰的总结句会更加明确地表达意思,让沟通更加畅通,效率也由此提高。
2.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在看到不同的步骤、流程时,要有意识的把他们进行区分;分出层次,并且把每一个层次包含的步骤、流程控制在五个以内。如果希望读者在采取某一步骤以前先采用另一步骤,那么这两个步骤便在同一层次。如果希望读者能够先采取前一项行动以便采取下一项行动,那么这两个步骤便属于不同层次。
3.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在概括了所有步骤之后,作者面临的考验是概括行动的结果或效果。此时应该注意: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遵守归纳推理的原则,即不重合,完全穷尽而且无遗漏。
总结概括性句子必须具体的指出该步骤的直接结果,越具体越好。
先明确表述各个行动,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从行动中总结、概括出结果。
三、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要找出共性,而不止步于单纯的罗列,必须做到:
找出把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这一点我们在第五章“演绎论证与归纳推理”中已经了解到,要找到结构上的共性,可以通过观察许多句子或者思想的主语、谓语(动作或者对象)、或者是隐含的同一类隐形思想进行归纳。
找出这些思想之间更加密切的联系:可以找出同一组思想之间关系的来源,为跃进式归纳做准备。
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第三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这部分将告诉读者如何写比较长的研究报告或者PPT演示文稿(用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项目计划书和咨询建议(说明如何着手解决问题)。这类文章通常需要回答下面三个问题的其中一个:
应该做什么?(在不知道解决方案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做吗?(如果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做?(如果已经知道而且接受解决方案)
在此类文章里,序言的作用是对问题定性,看文中的主要问题属于上面三种中的哪一种。一般来说,在写长文章时,最好遵循以下的思维过程。
提高写此类文章效率的秘诀是:
学会界定问题。
有条理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将其转化为金字塔结构。
第八章将介绍如何界定问题,第九章将引入其他能够帮助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框架。
第八章 界定问题
判断是否存在问题,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和希望得到的结果(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由特定背景导致的结果,我们称为R1(Undesired Result,非期望结果,即现状)。这个现状也可以被定义为问题。而我们期望得到的结果被称为R2(Desired Result,期望结果,即目标)。界定问题的解决方案要研究的是如何从现状R1变成目标R2。
上图所示的方法叫做连续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按照如下逻辑寻找问题的答案。
是否有/可能有问题(机会)?
问题/机会在哪里?
为什么会产生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和原因)?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该做什么?
问题1和2 是为了界定问题,问题3能够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4和5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其中界定问题的部分,即问题1和问题2 的答案将构成文章的序言。问题3到5的答案便是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论点、看法等。
一、 界定问题的框架
正如之前说的,问题是现状和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这种差距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来自某种特定的背景,或在特定条件下产生。那么在界定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便是展开连续分析方法框架中的各个要素,依次进行分析,最后再将你的分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写成文字。最后不要忘记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检查:
是否展开了分析框架的基本部分。
检查你的解决方案处于哪一个阶段(是已经提出还是已经被接受了)。
是否提出了适当的疑问。
检查序言是否呈现了你界定的问题。
检查金字塔是否回答了疑问。
二、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在连续性分析框架中,问题的四个要素如下:
1. 切入点/序幕
就像在戏剧里一样,序幕描绘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刻,为的是引出困惑和困扰。一般来说在商业或者企业类文章里,切入点是对于流程的描述。
2. 困惑/困扰
困扰是指某些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者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它们的出现影响了上述流程的正常运转,并且可能引发非期望结果。
困扰产生的原因有:
外部原因:比如流程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出现新的竞争对手、新的技术、政府新的政策等等。
内部原因:如公司内部的变化。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3. R1——现状、非期望结果
现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是由困扰引起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非期望结果也许不止一个。
4. R2——目标、期望结果
需要对R2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描述,才能判断R2是否为我们想要的结果。
三、 发掘读者的疑问
在完成了上述界定之后,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寻找读者在不同阶段的疑问。一般来说,有七种问题。
四、 开始写序言
针对上述七种问题,我们可以写出以下七种形式的序言。
第九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
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一、 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不是漫无目的地收集,这样大部分都是无用功。相反的,我们可以尝试思考问题的各种原因(外展推理)。那么如何对可能的原因进行思考呢?这就需要用到诊断框架。
二、 设计诊断框架
寻找原因一般依据三种逻辑关系:
呈现有形的结构。
寻找因果关系,得出最终结果:其中包括财务结构(财务上为什么比去年同期多/少?原因是什么?);任务结构(明确企业必须组织的重要任务);活动(行动、措施)结构。
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归类:按照归纳法的寻找相似性原理把全部原因分成几个大类,再进行叙述。
三、 使用诊断框架
在设计好诊断框架之后,我们就要开始使用诊断框架。
首先我们要十分明确顾客面临的问题,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便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来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接下来我们需要建立逻辑树,并根据逻辑树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思想缺陷。
阅读本章节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突显框架(一)
第四篇 逻辑的演示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在书面呈现时要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一篇报告的重点,突显文章整体的思维框架。这时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在文章开篇呈现:
多级标题法
下划线法
数字编号法
首行缩进法
项目符号法
与此同时,主标题和各级标题的拟定也十分重要,具体可以参考下图:
一、 突出显示文章的框架结构
如果文章比较短,那么可以给每一段的中心主题句加上下划线,以吸引读者眼球,突出重点。
如果文章较长,则需要给各章节加上小标题,引导读者阅读。
1.多级标题法
多级标题法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层次的观点用不同的标记区分,层次越低,离右端越近;同一层次的思想采取同一表现形式。格式如下:
使用标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每一层次的标题不止于一个。
相同的思想、观点应该使用同一句型。
标题用词应提炼思想精髓。
标题与正文应该分开考虑。(标题更加考虑眼球,正文更加注重逻辑)
每组标题应该提前集中介绍。(这样做是为了提前告知读者此段的论点)
不要滥用标题。(这是最重要的)
2.下划线法
下划线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具体排版如下:
下划线法对读者来说能够提高阅读效率,但是对作者来说难度增加了,因为作者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严格使用提问/回答结构:下一层次的论点,有且只有回答上一层次论点提出的问题。
注意论点的措辞,说明论点的信息越少越好。
把论点限制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框架内。
3.数字编号法
数字编号法的优点在于有利于信息的快速搜索,缺点是如果文章内容有所改动,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重新编排所有的数字编号,较为繁琐。
常用的数字编号法有两种:
1)纯数字法
1. xxxxx
1.1 xxxxx
1.1.1 xxxxx
1.1.1.1 xxxxx
2)数字和字母混合法
4.首行缩进法
如果文章很短,不太需要标题或者数字编号,但仍想呈现出层次上的分别,那么可以采用首行缩进法。在首行缩进时,记得也要用相同的句式来表达,使读者更容易读懂,更清楚。
5.项目符号法
这是首行缩进法的变形,具体如下:
二、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在序言完成之后,就进入到正文部分。这时候需要写一段话,把正文中涉及到的主要观点给读者预热一下,让读者对整个文章的框架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同时应该做到论点和论点之间衔接自然。不要把两个章节的目的(在做什么)连在一起,而是应该把他们的主要思想内容联系起来。
1.讲故事
如上文中一多次提到过的,一个很好的把读者带入关键句的方法是讲故事。通过背景——冲突——疑问三部曲引入关键句。
2.承上启下
从金字塔结构的的前一部分挑选一个能够总结其中心思想的词、短语或者句子,把它用在下一部分的起始句中。
3.总结各部分内容
当遇到特别长或者特别复杂的章节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做一个总结,帮读者做一个回顾,然后再继续。这里只需要简洁地重复之前写过的内容即可。
4.得出完整结论
在金字塔结构中,写结论是一种心理需求,因为其实你的结论在上文的叙述中已经得以论证了。因此结尾处我们在重复结论的同时,也可以适当煽情,恰到好处地添上一笔。
第十一章 在PPT中呈现金字塔结构
本章将介绍一些制作PPT的原则,并且告诉大家金字塔结构是如何转换到PPT制作上的。
首先是一些基本准则:
文字幻灯片要尽量简洁,只写最重要的总结性文字、提炼概括文字的思想。
PPT要图文并茂,文字、图表相互配合。
PPT要呈现经深思熟虑之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因为PPT分为文字和图片两类,所以理想的搭配比例是图表90%, 文字10%。
文字的作用是说明整个展示的框架,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论点和措施。图表的作用是用来呈现文字难以表达的数据和结构关系。
一、 设计文字PPT
文字PPT和你的讲稿是有很大差别的,在PPT中尽量只呈现金字塔结构中的重要论点。
要记住一些指导原则:
每张PPT只说明和展示一个论点。
论点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关键词。
文字尽可能简短。
尽可能使用数字和简单词汇。
字号要大。
注重幻灯片的趣味性(布局、字号和颜色)。
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二、 设计图表PPT
制作图表PPT的诀窍是首先要确定图表应该回答的问题,把问题的答案做成这张PPT的标题,然后选择适合的图表。
三、 故事梗概
在了解了文字和图片的制作原则之后,就可以开始做PPT了。把金字塔原则转化为演示文稿,作者推荐的办法是:
写详细的序言。
采取写故事梗概的形式。每张幻灯片的顺序依次是从上往下:序言要素,关键句要点,关键句下一层次论点。
初步确定采用的呈现方法。
准备好每张PPT,保证PPT像讲故事一样流畅。
完成PPT的设计和图表。
排练。
第十二章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结构
首先需要打破的一种迷思是认为在公文写作中,专业术语越多越好。但其实不然,好的公文写作在传达专业知识的同时,仍然能够做到引人入胜,而不是枯燥无味。要做到这一点,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在写作过程中,借助我们在建构金字塔结构时使用的那些图像,通过图像来想象文字。
一、 画脑图
在阅读一段文字时,我们可以练习把这段文字转化成图像,这样可以增进记忆。例如读到一段关于流程的文字,我们可以把这个流程通过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 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这一方法的诀窍是在读文字的时候努力找出名词和名词之间的关系,同时把它们看成是视觉图像。
金字塔原则的其中一条是:位于金字塔结构的每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下一个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因为,上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从下一个层次衍生、提炼、总结出来的。
如果某组思想表达了演绎推理最后得出的结论,那么我们只需要抓住这个层次最后得出的结论,将其作为主体,并进行总结概括,以得到更高层次的思想。而如果这组思想表达了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即这组思想表达了事物的共同特性,那么更高一层的思想必须说明该组思想之间的关系所代表的意义。
很多人常犯的错误是“缺乏思想”,即同一组中的思想之间逻辑关系松散,或者实则并没有什么逻辑联系,因此更高一层的句子并不能概括这一层的精华。为此,在写作中我们要避免写出这样的句子。
一、 总结句避免“缺乏思想”
缺乏思想的句子不仅让读者觉得枯燥无味,更糟糕的是,这样的句子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让我们错失一个进行逻辑思考、创造思考的好机会,因此我们在写作中要练习逻辑思考,推动思维的发展。当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个概括性的思想时,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用以下两种方法延续思路:
对其做进一步评论 (演绎法)。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 (归纳法)。
当然,这两个步骤的前提,是我们能对低一级的层次做出正确的归纳和概括。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概括呢?
面对行动性语句时(即和做什么相关的句子),我们要学会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行动、行为、步骤、流程),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的等)。
面对描述性思想时(介绍背景、信息),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
下面将依次说明这两个原则。
如何概括总结句?
二、 总结句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很多在不同的逻辑层面、或者是实际上互不相关的行动,因为导致同一个结果或者引向同一个目标,而被放在同一个论述层面。这种行动和结果的相互依赖性会让作者难以理清自己的思路,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有三个办法:
在将各行动联系起来之前,要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个行动。
找出明显的因果组合,尽量把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五个以内。
直接从这些行动中总结、概括出目标和结果。
1.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总结句切忌泛泛而谈,这样会导致最后每一个层次上的总结句看上去都是一样的。相反的,总结句需要十分具体,详细写出的可识别的行为、步骤或者流程。我们可以通过作者在书中提供的两个版本的表达方式,来感受总结句清晰明确的好处。
可以看到,清晰的总结句会更加明确地表达意思,让沟通更加畅通,效率也由此提高。
2.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在看到不同的步骤、流程时,要有意识的把他们进行区分;分出层次,并且把每一个层次包含的步骤、流程控制在五个以内。如果希望读者在采取某一步骤以前先采用另一步骤,那么这两个步骤便在同一层次。如果希望读者能够先采取前一项行动以便采取下一项行动,那么这两个步骤便属于不同层次。
3.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在概括了所有步骤之后,作者面临的考验是概括行动的结果或效果。此时应该注意: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遵守归纳推理的原则,即不重合,完全穷尽而且无遗漏。
总结概括性句子必须具体的指出该步骤的直接结果,越具体越好。
先明确表述各个行动,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从行动中总结、概括出结果。
三、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要找出共性,而不止步于单纯的罗列,必须做到:
找出把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这一点我们在第五章“演绎论证与归纳推理”中已经了解到,要找到结构上的共性,可以通过观察许多句子或者思想的主语、谓语(动作或者对象)、或者是隐含的同一类隐形思想进行归纳。
找出这些思想之间更加密切的联系:可以找出同一组思想之间关系的来源,为跃进式归纳做准备。
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第三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这部分将告诉读者如何写比较长的研究报告或者PPT演示文稿(用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项目计划书和咨询建议(说明如何着手解决问题)。这类文章通常需要回答下面三个问题的其中一个:
应该做什么?(在不知道解决方案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做吗?(如果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做?(如果已经知道而且接受解决方案)
在此类文章里,序言的作用是对问题定性,看文中的主要问题属于上面三种中的哪一种。一般来说,在写长文章时,最好遵循以下的思维过程。
提高写此类文章效率的秘诀是:
学会界定问题。
有条理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将其转化为金字塔结构。
第八章将介绍如何界定问题,第九章将引入其他能够帮助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框架。
第八章 界定问题
判断是否存在问题,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和希望得到的结果(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由特定背景导致的结果,我们称为R1(Undesired Result,非期望结果,即现状)。这个现状也可以被定义为问题。而我们期望得到的结果被称为R2(Desired Result,期望结果,即目标)。界定问题的解决方案要研究的是如何从现状R1变成目标R2。
上图所示的方法叫做连续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按照如下逻辑寻找问题的答案。
是否有/可能有问题(机会)?
问题/机会在哪里?
为什么会产生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和原因)?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该做什么?
问题1和2 是为了界定问题,问题3能够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4和5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其中界定问题的部分,即问题1和问题2 的答案将构成文章的序言。问题3到5的答案便是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论点、看法等。
一、 界定问题的框架
正如之前说的,问题是现状和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这种差距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来自某种特定的背景,或在特定条件下产生。那么在界定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便是展开连续分析方法框架中的各个要素,依次进行分析,最后再将你的分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写成文字。最后不要忘记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检查:
是否展开了分析框架的基本部分。
检查你的解决方案处于哪一个阶段(是已经提出还是已经被接受了)。
是否提出了适当的疑问。
检查序言是否呈现了你界定的问题。
检查金字塔是否回答了疑问。
二、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在连续性分析框架中,问题的四个要素如下:
1. 切入点/序幕
就像在戏剧里一样,序幕描绘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刻,为的是引出困惑和困扰。一般来说在商业或者企业类文章里,切入点是对于流程的描述。
2. 困惑/困扰
困扰是指某些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者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它们的出现影响了上述流程的正常运转,并且可能引发非期望结果。
困扰产生的原因有:
外部原因:比如流程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出现新的竞争对手、新的技术、政府新的政策等等。
内部原因:如公司内部的变化。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3. R1——现状、非期望结果
现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是由困扰引起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非期望结果也许不止一个。
4. R2——目标、期望结果
需要对R2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描述,才能判断R2是否为我们想要的结果。
三、 发掘读者的疑问
在完成了上述界定之后,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寻找读者在不同阶段的疑问。一般来说,有七种问题。
四、 开始写序言
针对上述七种问题,我们可以写出以下七种形式的序言。
第九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
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一、 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不是漫无目的地收集,这样大部分都是无用功。相反的,我们可以尝试思考问题的各种原因(外展推理)。那么如何对可能的原因进行思考呢?这就需要用到诊断框架。
二、 设计诊断框架
寻找原因一般依据三种逻辑关系:
呈现有形的结构。
寻找因果关系,得出最终结果:其中包括财务结构(财务上为什么比去年同期多/少?原因是什么?);任务结构(明确企业必须组织的重要任务);活动(行动、措施)结构。
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归类:按照归纳法的寻找相似性原理把全部原因分成几个大类,再进行叙述。
三、 使用诊断框架
在设计好诊断框架之后,我们就要开始使用诊断框架。
首先我们要十分明确顾客面临的问题,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便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来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接下来我们需要建立逻辑树,并根据逻辑树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思想缺陷。
阅读本章节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突显框架(一)
第四篇 逻辑的演示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在书面呈现时要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一篇报告的重点,突显文章整体的思维框架。这时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在文章开篇呈现:
多级标题法
下划线法
数字编号法
首行缩进法
项目符号法
与此同时,主标题和各级标题的拟定也十分重要,具体可以参考下图:
一、 突出显示文章的框架结构
如果文章比较短,那么可以给每一段的中心主题句加上下划线,以吸引读者眼球,突出重点。
如果文章较长,则需要给各章节加上小标题,引导读者阅读。
1.多级标题法
多级标题法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层次的观点用不同的标记区分,层次越低,离右端越近;同一层次的思想采取同一表现形式。格式如下:
使用标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每一层次的标题不止于一个。
相同的思想、观点应该使用同一句型。
标题用词应提炼思想精髓。
标题与正文应该分开考虑。(标题更加考虑眼球,正文更加注重逻辑)
每组标题应该提前集中介绍。(这样做是为了提前告知读者此段的论点)
不要滥用标题。(这是最重要的)
2.下划线法
下划线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具体排版如下:
下划线法对读者来说能够提高阅读效率,但是对作者来说难度增加了,因为作者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严格使用提问/回答结构:下一层次的论点,有且只有回答上一层次论点提出的问题。
注意论点的措辞,说明论点的信息越少越好。
把论点限制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框架内。
3.数字编号法
数字编号法的优点在于有利于信息的快速搜索,缺点是如果文章内容有所改动,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重新编排所有的数字编号,较为繁琐。
常用的数字编号法有两种:
1)纯数字法
1. xxxxx
1.1 xxxxx
1.1.1 xxxxx
1.1.1.1 xxxxx
2)数字和字母混合法
4.首行缩进法
如果文章很短,不太需要标题或者数字编号,但仍想呈现出层次上的分别,那么可以采用首行缩进法。在首行缩进时,记得也要用相同的句式来表达,使读者更容易读懂,更清楚。
5.项目符号法
这是首行缩进法的变形,具体如下:
二、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在序言完成之后,就进入到正文部分。这时候需要写一段话,把正文中涉及到的主要观点给读者预热一下,让读者对整个文章的框架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同时应该做到论点和论点之间衔接自然。不要把两个章节的目的(在做什么)连在一起,而是应该把他们的主要思想内容联系起来。
1.讲故事
如上文中一多次提到过的,一个很好的把读者带入关键句的方法是讲故事。通过背景——冲突——疑问三部曲引入关键句。
2.承上启下
从金字塔结构的的前一部分挑选一个能够总结其中心思想的词、短语或者句子,把它用在下一部分的起始句中。
3.总结各部分内容
当遇到特别长或者特别复杂的章节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做一个总结,帮读者做一个回顾,然后再继续。这里只需要简洁地重复之前写过的内容即可。
4.得出完整结论
在金字塔结构中,写结论是一种心理需求,因为其实你的结论在上文的叙述中已经得以论证了。因此结尾处我们在重复结论的同时,也可以适当煽情,恰到好处地添上一笔。
第十一章 在PPT中呈现金字塔结构
本章将介绍一些制作PPT的原则,并且告诉大家金字塔结构是如何转换到PPT制作上的。
首先是一些基本准则:
文字幻灯片要尽量简洁,只写最重要的总结性文字、提炼概括文字的思想。
PPT要图文并茂,文字、图表相互配合。
PPT要呈现经深思熟虑之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因为PPT分为文字和图片两类,所以理想的搭配比例是图表90%, 文字10%。
文字的作用是说明整个展示的框架,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论点和措施。图表的作用是用来呈现文字难以表达的数据和结构关系。
一、 设计文字PPT
文字PPT和你的讲稿是有很大差别的,在PPT中尽量只呈现金字塔结构中的重要论点。
要记住一些指导原则:
每张PPT只说明和展示一个论点。
论点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关键词。
文字尽可能简短。
尽可能使用数字和简单词汇。
字号要大。
注重幻灯片的趣味性(布局、字号和颜色)。
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二、 设计图表PPT
制作图表PPT的诀窍是首先要确定图表应该回答的问题,把问题的答案做成这张PPT的标题,然后选择适合的图表。
三、 故事梗概
在了解了文字和图片的制作原则之后,就可以开始做PPT了。把金字塔原则转化为演示文稿,作者推荐的办法是:
写详细的序言。
采取写故事梗概的形式。每张幻灯片的顺序依次是从上往下:序言要素,关键句要点,关键句下一层次论点。
初步确定采用的呈现方法。
准备好每张PPT,保证PPT像讲故事一样流畅。
完成PPT的设计和图表。
排练。
第十二章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结构
首先需要打破的一种迷思是认为在公文写作中,专业术语越多越好。但其实不然,好的公文写作在传达专业知识的同时,仍然能够做到引人入胜,而不是枯燥无味。要做到这一点,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在写作过程中,借助我们在建构金字塔结构时使用的那些图像,通过图像来想象文字。
一、 画脑图
在阅读一段文字时,我们可以练习把这段文字转化成图像,这样可以增进记忆。例如读到一段关于流程的文字,我们可以把这个流程通过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 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这一方法的诀窍是在读文字的时候努力找出名词和名词之间的关系,同时把它们看成是视觉图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上海德大天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2023-08-23 广告
2023-08-23 广告
作为上海德大天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我建议您选择专业生产化工设备的公司进行萃取塔的采购。在选择过程中,您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 公司的技术实力和生产工艺,以确保萃取塔的质量和性能;2. 公司的售后服务,包括安装调试、维修保养和技术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德大天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