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如何自我疗愈
心理疾病如何自我疗愈
并不是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只能靠外界治疗的,心理疾病也有自愈的可能,下面心理疾病如何自我疗愈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1.其实你根本就没病
稍微有点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从心理健康到心理问题再到心理疾病,它是一种逐渐过渡的过程。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也是如此(有器质性病变的心理疾病暂且不谈)。因此,心理问题(疾病)的诊断和生理疾病的诊断有所不同,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促使对生理疾病的诊断非常准确,但是对心理疾病的诊断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
就拿抑郁症来说吧,我看到一个数据说中国有抑郁症患者9000万人,我不知道这个数据从何而来,它的科学性有几何?如果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随机选择的样本进行施测,如何判定每一个人都如实填写量表?即使每一个人如实地填写了量表,抑郁和非抑郁的分界线在哪里,这个分界线真的准确吗?应该说这个诊断标准过于宽松,把很多并没有达到抑郁症的'人诊断成了抑郁症,如果执行更加严格的标准的话,我想至少30%的人并没有达到抑郁症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数据基本可靠的话,也就是说2700万人并没有抑郁症。其实你根本就没病。
有人可能会说,没病我为什么这么痛苦?痛苦不代表有病,不痛苦也不代表没病。比如我们去爬山,爬了以后浑身酸痛,浑身酸痛只是你身体的反应,不代表你有病。心里痛苦、情绪抑郁不代表你的心理就有问题,它可能只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回应。
2.接受症状你的问题就好了一半
那真的有病怎么办?真的有病其实也不可怕。对问题的抗拒比问题本身还可怕。人的完美主义倾向注定每个人都不想生病,生病了最大的希望就是完全康复。但是现代人发现,对于很多疾病来说,完全康复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一些慢性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等,慢慢地人也学会了接受自己的症状。其实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也是如此,问题并不可怕,对问题的抗拒才是最大的问题。
比如考试焦虑,如果你有心理学常识就会明白,适度的焦虑是有利于自己考试发挥的。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焦虑的程度也远远达不到焦虑症的程度。偏偏有一些人就想完全消除自己的考试焦虑,他认为考试焦虑严重的影响了自己的考试发挥(其实他夸大了考试焦虑的负面影响),于是过度担心焦虑对自己的影响,形成对焦虑的焦虑,导致问题更加严重。如果他懂得接受自己的焦虑,那么焦虑本身就不成了问题。
比如强迫症,强迫症是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就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种相反的想法同时存在大脑中,令人痛苦不堪。如果你这时又拼命地想控制强迫症状,两股力量岂不是变成三股互相对立的力量了吗?令问题更加复杂。反之,如果你接受自己的强迫症状存在,不再去注意它,强迫症状也就会减轻。
再比如说抑郁,其实抑郁并没有这么可怕,只是我们现代人把它妖魔化。想一想,古代就没有抑郁症吗?肯定是有的。那么为什么古代没有这么高的自杀率?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我不敢妄下定论。但是你首先要明白,自杀的并不都是有抑郁症的,有抑郁症的也并不会每一个人都会去自杀。有些时候也要接纳自己的抑郁情绪,像接纳自己的每一种情绪一样。有些抑郁患者认为我为什么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加重了自己的无力感,令抑郁症状更加严重。
其实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焦虑的焦虑;其实强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强迫的强迫;其实抑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抑郁的抑郁。接受你的症状,接纳自己的每一种情绪,很多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
3.像没病一样去战斗
我经常会听到有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人给我讲,如果我没病了,我会怎么怎么样。是啊,假设一下,从现在开始你的症状全部消失了,你会做什么?然后就按照自己想象的去实施就行了。假装自己没病,该干嘛就干嘛,你的病也就好了。
但是很多人只是假设一下,然后又退回去了。因为有焦虑症,所以我考不好。我先把我的焦虑症治好,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实,你不需要这么关注自己的焦虑,只管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你的焦虑自然就消失了。你需要做的就是像没病一样去战斗。
请不要再说没有考试焦虑,我可以考全校第一;请不要再说没有强迫症,我可以更加优秀;请不要再说没有抑郁症,我会天下无敌。不要再说我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我有病。因为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狄更斯是双相障碍患者,他在躁狂的时候写作,抑郁的时候默默地誊写自己的文章。贝多芬也是双相障碍患者,躁狂的时候创作,抑郁的时候誊抄。《美丽心灵》的主人公的原型约翰·纳什是精神分裂,因为他对博弈论的研究还获得了诺贝尔的经济学奖。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举例有心理疾病的伟人,一天一夜都讲不完。
有病和你没有成功是两码事,不要总想着当你病好了,你会一飞冲天。可能恰恰是有病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像没病一样去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