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水北为阳,汉阳为何位于汉江以南?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6-12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1万
展开全部
汉江,古称汉水,是我国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合称“江淮河汉”。汉江发源于陕西汉中,流经陕、鄂两省,最终在武汉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汉口和汉阳正是以汉江为界,江北为汉口,江南为汉阳。汉口、汉阳、武昌并称武汉三镇,更是声名远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们都知道古人给某地命名的时候,常常以山川河流为参照,山南水北为阳是约定俗成的规则,那么为什么如今我们看到的汉阳却在汉江以南呢?“汉阳”之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不过此时的汉阳是个地域概念,范围要大得多。周王朝在汉水中游及至淮水上游地区分封了数十个姬姓诸侯国,如随、唐、蔡、应、息等,称为“汉阳诸姬”。汉阳诸姬存在的意义在于压制、防范楚国,不过这些小的诸侯国后来悉数被灭或吞并。

汉阳顾名思义就是位于汉水北岸,汉阳城本来也是在汉水以北。隋朝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设汉津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在汉阳江汉交汇处附近,有座小山叫龟山,古代称为大别山(非皖鄂交界处的大别山),也叫鲁山,古代汉阳城即建在大别山之麓,依山而建,山在县城东北一百步。至于汉江注入长江的汇口,《尚书·禹贡》是这么记载的:“蟠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说明汉江在大别山之南入长江,换句话说古代汉阳城曾在汉江之北,这样汉阳之名就名副其实了。

图-战国时期云梦泽示意图

我们知道,古代在今江汉平原上有个巨大的湖泽,名为云梦泽,是长江和汉江的支流分流而成。古云梦泽的范围非常广,整个江汉平原最初只在西部荆州一带和东部长江西侧成陆,其余大部分都为湖泽,随着江水漫流和泥沙沉积,沙洲不断向东扩展,逐渐成陆,留下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而这些湖泊大都互相连通,且有入江水道和长江相通,因此在江汉平原上,河道是极不稳定的。江山易改,而正是因为汉江的入江口位置发生改变,从龟山之南移至龟山之北,以至于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和汉江河道和《尚书·禹贡》所记载的并不一致。

明朝成化年之前,在汉阳境内,汉水通过黄金口、排沙口、郭师口(今郭茨口)等分流到各个湖泊,再从别处出湖泊入江。汉水主要分成南北两支入江:北支从宗关(在今武汉市硚口区)入襄河,汇入北湖等湖泊,在鹅公口(在今武汉市江岸区黎黄陂路一带)入江。南支流入龙阳湖、后官湖、知音湖、三角湖、墨水湖、太子湖、月湖等湖泊,从朝关(今白沙洲长江大桥汉阳桥头附近)、汉阳城南、龟山北侧等处汇入长江。

明朝成化初年,汉水下游连年发大水,在排沙口与郭师口之间冲出一条五公里左右的水道,从龟山北侧直接冲进长江,就是如今看到的位于汉阳之北的汉江入江水道。由于被大水新冲出的入江水道流程短、河道下切深,很快就形成了稳定的入江主水道,而那些古水道则因为水流减弱,便逐渐淤塞。明嘉靖《汉阳府志》记载:“成化初,忽于排沙口下、郭师口上,直通一道,约长十里。汉水径从此下,而古道遂淤。”

汉江发生改道之前,长江北侧只有汉阳,和武昌相对。改道之后,入江口一带满足建立航运码头的条件,汉口便应运而生,从汉阳分离出来。汉口在明朝嘉靖年间才正式设镇,但是借航运之利,汉口的商贸业发展极为迅速,很快强势崛起。到清时期,已成为国内内河航运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北京、苏州、佛山一起被称为“天下四聚”,而且位居四大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之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