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职业规划
毕业生职业规划 篇1
眼下正是应届毕业生忙着找工作的时候,然而,在求职招聘的旺季里,不少毕业不久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刚进单位没多长时间,甚至没过实习期就选择了辞职,成为所谓的“闪辞族”。
毕业生:
薪酬低发展空间不大
在近期市人才市场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记者发现,前来找工作的求职者中,大学生“闪辞族”占了相当一部分,其中大多数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今年毕业于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黄东林本就职于一家外语培训机构,但他只工作了不到一个月,便提出了辞职,“每天都是重复一些简单、琐碎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无关,也不能锻炼能力。”他认为,这份工作无法满足自己的个人发展需求,没有挑战性,因此想重新找份工作。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高校毕业生频频“闪辞”、跳槽,主要出于福利待遇不符合理想,嫌工作没有挑战性,发展空间不大,或对实际工作内容不感兴趣等原因。其中,“闪辞族”中,以文科类毕业生为主,他们因无法适应所从事的销售、服务类岗位的工作环境及压力,最终选择了辞职。
用人单位:
新人频繁跳槽缺乏责任感
“一些人连声招呼都不打就走了,走后公司打电话给他也不接。”市内一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招聘人员朱贵海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公司共招了十多名销售及市场专员,大多工作不到半年时间,有的还没过见习期就辞职,“这么短的时间里,新人才刚接受完系统培训,熟悉了一些业务,在这个时候离开,对企业、对自己都不够负责,也容易让工作交接出现问题。”
在对待“闪辞”现象上,很多用人单位持同样的态度,他们认为,单位花心思从众多求职者中进行筛选录用,并进行上岗指导,但招到的人却频繁跳槽辞职,是现在不少职场新人盲目求职、缺少稳定性的表现,对单位也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不少用人单位更因此以跳槽频率作为招聘员工的评判标准,他们更青睐那些能稳定长期工作的员工,如果在面试时发现求职者有很频繁的跳槽经历往往不会录用。
专家建议:
毕业生和企业应共同努力
对于应届毕业生的“闪辞”现象,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大学生在择业上,有自己明确的选择性,是值得肯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懂得追求个人自身发展。而过于盲目和频繁地更换工作,是就业观念不成熟、缺乏职业规划的表现。“大学生刚出校门,对用人单位、工作环境不了解,且抱着比较理想的想法,结果工作后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较大,觉得自己的工作太琐碎,没意义,体现不了个人能力和价值,一时调整不了心态,便选择了辞职。”
同时,一些企业用人管理欠规范也是造成该现象的诱因。“有些企业用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员工培养不够,难以为新人发展提供良好平台。还有一些用人单位急于填补用工缺口,给新人安排一些额外的工作,或是开出一些不能落实的条件和待遇,让其难以接受。”
对此,该负责人认为,作为刚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应当对自己有一个基本定位,不仅需要对当下的就业形势有适当判断,相应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还要对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进行筛选,谨慎选择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将职业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作为企业,应当承担起培训员工的责任,尽力创造好的就业环境吸引人才。在用人过程中,加强岗前培训,并做好新人的思想工作,给新人指明发展路线,引导新人度过浮躁期,更快地融入到单位集体中来。
毕业生职业规划 篇2
姓名:
性别:女
年龄:18
籍贯:江苏省
身份证号码:60
学校及学院:语学院
班级及专业:班
学号:
目录
一。引言
二。自我评估
三。未来职业规划
四。结束语
一、引言
在这天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正确的适合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你更加了解自我,也是用人公司了解你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如果不明白自我想要做什么、没有合理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是不能在这个拥挤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大学生务必涉及的重要问题。这一方面是我国现今就业形势和就业制度所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大学生根据市场经济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自我的客观要求。成功的人生,从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所以,我为自我拟定了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合理的规划自我的未来。在大学期间向着自我规划的未来前进。有了明确的目标我相信我会更加努力。
二、自我评估
1。兴趣爱好:我是一名专科生,平日里除了学习喜欢看书,尤其是漫画书。这在很多人眼里好像很幼稚,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论是名著还是小说抑或是漫画都是这样。2。优势与优点:我是家中的独生女,不都说此刻的独生子女都被宠坏了,做事不记后果,为人自私。但是我并不是这样,我做什么事都会先思考清楚,会为他人着想。这是我觉得自我好的地方。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思考周详,与他人相处也很和谐。3。劣势与缺点:做什么事都爱思考周详的我,有时会因为太过于思考而缺乏决定事情的果断,也会影响决定事情的正确性。而经常为他人思考的我,会因为太在意别人而失去自我。我觉得我的性格和人品都没问题,就是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4。生活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来到了大学校园继续学习这离不开家人对我的支持。高考刚开始的落榜对我打击很大。此刻进入了大学,我要求自我要用心,对待学习要持之以恒。在大学中锻炼自我,使自我变得优秀。5。职业取向的分析测试:为了进一步认清自我属于何种类型的社会人,初步确定今后未来数年内更适宜从事的工作岗位究竟是什么,我对自我进行了相关测试。透过职业取向的分析测试证明,我比较适合文员类或是服务类的行
业。
三。未来职业规划
1。确定职业道路:根据自我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在未来就应会在教师或是翻译两方面选取就业取向。2。长期规划:围绕着两个方面,我对未来二十年初步规划如下:
⑴20xx-2011年,学习基础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为专升本做准备。⑵20xx-2013年,学业有成期:进入本科的学习,培养学习、工作、生活潜力,为就业做准备。⑶20xx-2015年,熟悉适应期:利用这两年的时间,去努力尝试,初步找到适合自我的工作岗位。⑷20xx-2028年,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踏实的工作,用心进取。在适合的'时间结婚。
主要资料:
⑴学历、知识结构:提升自身学历层次,专升本,专业技能熟练。日语过一级、普通话过级,且拿到导游、计算机等级证书。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⑵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沟通,虚心求教,精益求精。
⑶婚姻家庭:工作稳定后会思考结婚。
⑷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要构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多看书,丰富自我的文化储备。当然也要适量的运动,提高自我的身体素质。
毕业生职业规划 篇3
职业生涯规划由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组成。
首先,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驱动力的话,人们是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的。
第三,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
最后,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不断地反省修正生涯目标,反省策略方案是否恰当,以能适应环境的改变,同时可以作为下轮生涯设计的参考依据。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
因此,毕业生应当立足长远,做好职业规划,学会全面分析自己的“求职小环境”。
学会分析经济大环境的发展走势
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很快便会直接影响到个人发展的小环境。比如,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些行业逐渐衰落甚至被淘汰,而新兴的行业则孕育着更多的机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逐渐被高附加值、走品牌路线的企业所替代;行业的冷热随时在发生变化等等。所以要能够及时感知经济大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分析所在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从而对自身发展做出调整,在变化中寻找机会,趋利避害。
充分认识和分析自身价值
结合专业背景、资历、经验、年龄、所从事行当在职场上的竞争态势等,来分析自身目前的价值,这是确立个人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在客观认识和分析了自身价值之后,要深入考虑工作与自身的匹配程度,即将要应聘的工作是否能够体现并发展自己的核心价值。
了解相关岗位的职业知识
职场分工越来越精细,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所做的工作往往只是工作流程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在工作中更需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同事进行沟通协作。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注意相关岗位的职业知识,特别是那些与工作发生协作关系的岗位的相关知识,对谋职更加重要。
能够结合地域发展定位分析机会
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地域环境,个人发展倘若能结合地域经济的发展定位,则能够寻找到更多的机会。比如,想要从事金融行业的职业人士在上海能够找到更多机会,而一名石油开采专家可能到中西部发展更加有利。
需要关注与工作相关的外围知识
外围知识是在平常的工作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同样是成功谋职的准备。就像一名房地产公司的HR不仅要懂得HR工作的专业知识,还要知晓他所在企业的发展情况、业务领域。倘若是到房地产销售公司,则不能不了解营销方面的业务知识。有了这些还不够,还要了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动态,大到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小到银行贷款流程等等。
毕业生职业规划 篇4
在美国,人文学科毕业生今后的发展业已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近期,《高等教育纪事》发表了来自高等教育研究咨询机构的玛伦·伍德 (L. Maren Wood)和碧翠丝·格威茨(Beatrice Gurwitz)的研究成果。研究认为,人文学科毕业生就业前景堪忧,其原因更多在于学生没有为多样化的就业市场做好准备。
通过分析历史学博士毕业生的就职情况,研究者发现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学术并无直接关系,包括在非营利组织、联邦和州政府、档案馆、图书馆以及中学工作。事实证明,这些学生并不缺乏转型技能。对此,研究者认为,很多博士生缺乏的是好的职业规划,学生对在高校以外的职业选择缺乏足够清晰的了解,包括简历等介绍材料的准备以及对自己在高校外的职业定位。
研究者选取了正在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的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向美国90所院系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自34所院系的497份有效问卷显示,在如今高校的人文教育中,对学生的培养大多只针对学术就业市场;无论是院系还是导师,在学生追求非学术职业道路上往往缺少足够的支持;学生也往往太过关注寻找一份学术性教职,若未能如愿,就会有强烈的挫败感。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感到院系和导师没有帮助他们为今后进入非学术就业市场做好充足准备。过半被调查者表示,导师更多地培训他们为学术就业市场做准备。相比之下,只有不到10%的人在寻找非学术工作应具备哪些基本技巧方面得到了导师的建议,如建立社会关系网、准备简历、突出转型技巧等。
大多数学生称导师对自己寻找非学术的工作表示支持,但他们自己也不知该如何为学生提供帮助、建议和指导。也有一些学生表示,当他们提及关于非学术职业的想法时,导师的反应往往是负面的,认为这是失败或者退而求其次。
相比之下,院系提供的帮助较导师稍多一些,有26.9%的学生表示院系为他们寻找非学术工作提供了建议,包括组织研讨会或系列讲座,邀请校友分享其在非学术道路上的职业发展经历。然而,这样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是鼓励和信心,在具体操作层面帮助并不大。
有些学生表示,不敢在导师面前提及自己考虑寻找非学术的工作,担心会因此失去奖学金或助学金,或被认为是一个不严谨的学者。对此,研究者建议,导师应鼓励学生拓宽就业思路。
在被问到哪些资源对寻找非学术职位帮助最大时,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来自校外的帮助,包括网络、博客以及口耳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