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施工要点
设计支护桩施工要点
(1)支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80mm,正常基底标高处桩间距1.2m。
(2)支护桩分两批施工,相邻桩采用挖一个跳一个,待相邻桩浇筑C30混凝土24h后方可开孔。
(3)间距1.2m支护桩配置12根Φ12钢筋和7根Φ14钢筋两种类型, 箍筋配置Φ8@150螺旋筋。
(4)护桩基坑底以上部分桩间采用挂Φ6.5@200×200mm钢丝网,喷80mm厚C20细石混凝土。
(5)严格控制桩顶标高、桩底标高、桩径、桩距,孔底沉渣不大于100mm。
(6)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工艺,充盈系数不小于1.1。
(7)状态垂直偏差不大于0.5%,桩径允许偏差50mm,桩位允许偏差50mm。
(8)钢筋笼箍筋和加强筋与主筋焊接必须牢固,保护层应确保钢筋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每4m一组,一组三块垫块。
(9)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复查确认钢筋直径及数量。
(10)配合基坑监测单位进行桩身应力盒预埋。
合理选择支护施工方法
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结构、混合式支护结构和悬臂式支护结构是深基坑支护的三种主要方式。
式支护结构潜入基坑底部的岩体或土体,借助于岩土体的支撑作用保证结构的稳定,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而重力式挡土墙则依靠自身的重量来保证支护结构在各种压力下的平衡,混合式支护结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锚杆支护结构,借助于锚杆以及喷射混凝土面层,使基坑与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天,相互作用,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在经济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保证安全和稳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建筑基坑支护防水技术要求
当地下水位变化较大或地基长期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需要对基坑进行降水工作,保证正常施工,对可能出现流沙、管涌的基坑,需要制订应急预案措施。
在基础过程中,为了防止雨水侵入,基础顶部基坑边线外周边采用开挖截水沟的方法疏导开挖范围内的地表积水,阻止地表面水浸入坑入;基坑设简易排水沟和集水井,水泵抽水在坑内周边开挖排水沟、集水井,进行降水,沟、集水井保持沟底比挖土面低0.3~0.5m,集水井底比沟底低约1m,其直径0.7~1.0m,井壁进行临时支护,底铺碎石0.3m厚,排水沟距坡脚0.3m,沟底宽0.3m,坡度1%~5%,基坑降排水应降至施工面以下500mm,且应持续至地下室结构外防水及回填结束,且建筑物自重能克服浮力后才能完全停止。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要派专人理顺地表排水沟和及时水泵抽水,有组织排出场外。
建筑基坑工程开挖
由于建筑基坑工程多在土质地基或软弱岩层地基下施工,挖土量一般都较大,在基坑的开挖过程汇总,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开挖方式,一般可采用分开挖的方式进行,这样就可以一边进行开挖一边进行开挖土的运输,避免了在工作面处土方的堆积,提供了好的施工环境。
同时,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对维护结构进行适当的监测,合理地控制土方开挖的速度和进程。
安全防护措施
(1)永久性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边坡坡度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在不能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留设边坡时,应设置支撑。支撑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且必须牢固可靠。
(2)在设置支护的基坑中使用机械挖土时,应防止碰坏支护,或直接压过支护结构的支撑杆件;在基坑(槽)上边行驶,应复核支护强度,必要时应进行加固。
(3)钢板桩、挡土灌注桩、地下连续墙与土层锚杆结合的支护,必须逐层及时设置土层锚杆,以保证支护的稳定,不得在基坑全部挖完后再设置。
(4)支护(撑)的设置应遵循由上到下的程序,支护(撑)拆除应遵循由下而上的程序,以防止基坑(槽)失稳塌方。
(5)支护(撑)安装和使用期间要加强检查、观察和监测,发现支撑折断、支护变形、坑壁裂缝、掉渣、上部地面裂缝、邻近建筑物下沉裂缝、变形倾斜,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或进行加固。
(6)拆除支撑应自下而上进行,更换支撑应先装后拆。拆除固壁支撑时应考虑对四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
2024-12-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