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历史上结局如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狄仁杰,社稷之臣,一代名相,是中国 历史 上“十大名相”(管仲、李斯、萧何、陈平、诸葛亮、房玄龄、寇准、王安石、张居正)之一,与其他九位不同的是,狄仁杰身前、身后的名声都很好,结局也很好。
狄仁杰的 历史 贡献不是断案,断案如神这事,近代才被欧洲吹捧,最近影视剧炒作才广为人知。他在官场清正廉明、不畏权势、犯言直谏,保卫平民百姓利益,使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他善于举贤才,所用之人,很多成为名臣,正是因为有狄仁杰,唐朝在武则天时期又一次中兴;他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保住了李唐王朝。
狄仁杰的早年官场并不顺利,年轻时参加科举,从基层干起,后来升为京官。在大理寺寺丞位子上,他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案,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无一上诉,依靠功劳积累提拔到宰相,却被酷吏来俊臣陷害,牵涉谋反案,被贬为彭泽县令。武承嗣多次要杀狄仁杰,都被武则天拒绝。后来契丹作乱,狄仁杰被起复,重新做到宰相。
狄仁杰最为人称道的,是举荐贤才。他两次举荐张柬之,果然被武则天重用,官至宰相,在恢复李唐王朝这件事上立下首功;他保荐李楷固、骆务等契丹降将,稳定边疆;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所举荐之人,都成为国家栋梁。
狄仁杰的晚年相当好。他是武则天最信任的人,公元700年,进拜内史,武则天赐予豪宅一所,这在当时是唯一的,也是无上的恩宠。当年九月,狄仁杰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一岁,武则天为他废朝三日,赐谥号文惠。705年唐中宗追赠为司空,710年唐睿宗追封梁国公,747年与张柬之等八人配享太庙,后晋年间还被追封为太师。
宰相是一个位高权重却又风险很高的位子。和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时代的其他宰相相比,狄仁杰是很成功的一个,是死后名声光鲜亮丽的一个。
对他而言,女皇武则天把他高看一眼;对武则天而言,狄仁杰又言无不尽,是政治上的好帮手。有人曾经说,“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足见狄仁杰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狄仁杰的成功,在于他体恤百姓、清正公廉、嫉恶如仇。他最为光彩的阶段是在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武则天上台后,狄仁杰也是起起伏伏,风雨飘摇,过了一段苦不堪言的日子。在谪贬彭泽之后,在契丹入侵和安西四镇镇守和解决突厥南下造成的困局中,狄仁杰对局势的判断有板有眼、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深得武则天赏识。
身居宰相之位,狄仁杰对武则天忠心耿耿,知无不言。特别是在皇位的传承问题上,他权衡大势,坚决支持李唐光复,力劝武则天第二次把庐陵王李显立为太子,才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狄仁杰衷心不二有胆识,武则天深信不疑有胸怀。武则天后来甚至下令狄仁杰上朝时不用跪拜,其他大臣不得无辜打扰。699年,武则天巡幸三阳宫。狄仁杰和一杆子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只有狄仁杰获赐宅所。
700年,七十一岁的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哀痛不已,发出了“朝堂空矣”的慨叹,并下令停朝三天,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
705年,中宗李显追赠狄仁杰为司空;710年唐睿宗李旦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941年,后晋追封狄仁杰为太师。时至今日,狄仁杰一直是正义公理的化身,在老百姓的心中立着。
狄仁杰无疑是一个善终的宰相,他的人生历程并不平坦。纵观他的人生,我们会发现正义、人格、胸怀等是撑起人生的基础。
狄仁杰(公元630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政治家。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
狄仁杰执法刚正廉明,公正无私,以身护法,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他力劝武则天立唐嗣继位。有知人之明常举荐贤才,他推荐的众多人才如张柬之、桓彦范、姚崇等等皆为唐朝中兴名臣。
公元697年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公元700年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惜失去栋梁,褒奖厚葬。赠文昌右丞,谥号文惠。唐睿宗感其恩德才略后封狄仁杰为梁国公。狄仁杰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有匡正改革,深受同僚和百姓爱戴。狄仁杰在贞观之治后开元盛世前的武周时代,为大唐盛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狄仁杰一生能称的上“辉煌”了,名声很好!官场阅历非常丰富,先后担任过大理寺丞、侍御史、宁州刺史、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还曾当过一段时间的宰相,地方官和京官都做过,但最出名的还是刑名和监察,现在很多影视剧都是以“神探”的身份展现给大家。
第一次拜相后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差点被置于死地,还好武则天看的清楚,没有杀他。平反后贬为县令,几年后起复再次拜相。武则天非常敬重狄仁杰,称他为国老,从不直呼其名,还不批他的退休申请。他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力谏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废朝三日,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后来,唐复辟,唐中宗追认狄仁杰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配享太庙!
随着有关狄仁杰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市场上大为卖座,狄仁杰的故事也开始广为人知。观众无不喜欢荧屏中的狄仁杰形象,英明、睿智、聪明、正义。在影视作品中的狄仁杰似乎是人生的赢家,他虽偶惹武则天不满,但大体上仍是安顺的。 历史 上的狄仁杰其生平与结局是怎样的呢?这就得从史籍中去钩沉狄仁杰的事迹了。
正如影视作品所演绎的,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重臣,深得武则天的倚重和厚爱,在武则天时期云诡波谲的政治浪涛中,狄仁杰虽一度蒙冤下狱,但最终还是安然无事,稳居相位。不仅为时人所赞誉,也为后世史家所称道。
对于武则天时期那种恐怖的政治气氛来说,狄仁杰的结局应该说是完美的。生前深获武则天信任和敬重,大殿之上准许狄仁杰不用行跪拜之礼,并常以“国老”称呼狄仁杰以示敬重。最终狄仁杰以71岁的高龄病逝于宰相任上,武则天为之痛哭,并罢朝三天。
此后武则天每逢朝政大事不决时,总是对着群臣感叹要是狄仁杰仍在就好了。大概是念及狄仁杰的功绩,武则天追封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承大统后,又追赠狄仁杰为司空,唐睿宗时又追封为梁国公。这样的殊荣在有唐一代可是少见的。
这个吧,也没太多可说的。狄仁杰不像于谦这样的大臣,辛苦一生,到头来被处死。他的结局还是不错的。
狄仁杰的一生大家应该都有耳闻--一代名相,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一生都在兢兢业业为国家奉献,很有才能!
六十多岁的时候被人诬陷,差点处死,还好武则天打心底对他还是很器重的,最后化险为夷。将近70岁的时候,办了一件大事:说服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延续了李唐一脉。
71岁,病死!武则天很伤心,说“朝堂空了”、“老天为什么要夺走我的国老?”然后追赠为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并废朝三日。
李显即位后,追赠为司空。唐睿宗继位后,又追封为梁国公。
在正史中,狄仁杰是病死的。《旧唐书 卷89 狄仁杰传》:
狄仁杰在630年出生,在700年11月11日去世,寿年70岁。武则天称帝是在690年,当时狄仁杰已经60岁,已经是一个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头。因此影视剧中的40——50岁正值壮年的狄仁杰形象,是不符合 历史 上真实的狄仁杰形象。
狄仁杰卒年争议
《旧唐书》中记录狄仁杰是在久视元年9月去世的。但在河南文物研究所中所收藏的《千唐志斋藏志》中有一则署名为 “河北道安抚大使狄仁杰撰书 ”的《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公瑜)墓志铭》的墓志铭文中记录墓主人下葬的日期:
这就和《旧唐书》中记录狄仁杰是久视元年9月去世的记载矛盾:
700年9月狄仁杰病死,10月如何还能为别人写碑文呢?
王京阳; 袁宪在他们的论文《 唐狄仁杰卒年考辨》中认为长安四年9月去世的。相差4年的时间。
正史中的狄仁杰履历并不复杂
1、658年以明经中科举,任职汴州判佐;
2、661年被阎立本推荐任职并州都督府法曹;
3、675年升任大理寺丞;并在676年一年时间里,迅速半截了1.7万人的官司案件,没有一个案件有人喊冤;676年9月,因为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案被提升为侍御史;
4、680年,任职度支郎中;
5、683年,出任宁州刺史;
6、686年,被郭翰举荐为东官侍郎;
7、688年,被授安抚使,6月被任命为江南道巡抚大使,9月出任豫州刺史,为越王李贞谋反案的无辜牵连者上奏赦免,后被张光辅弹劾,出任复州刺史
8、689年被张光辅诬告下狱,之后被复职为洛阳司马
9、691年9月担任中书、门下二省平章事,即丞相
10、693年1月,因被告谋反而被来俊臣下狱,被武则天弄清案由后,贬为彭泽县令;
11、696年5月,任职魏州刺史,即藩镇时期的魏博节度镇所在,说服武则天重用投降的契丹人李楷固
12、697年,为河北安抚使,不久升为幽州都督,闰十月,出任丞相职位;
13、698年2月,建议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9月以副元帅身份和太子李显抗击南下的突厥,10月为河北道安抚大使;
14、700年,任内史(中书令),9月病死在洛阳。
狄仁杰早年基本上就是法律工作者
从658年中科举后出任判佐,一直到676年升任侍御史,狄仁杰从事法律工作18年。在其42年的职业生涯中,占据43%的工作时间,几乎一半的时间。这也是狄仁杰为什么能够在693年从来俊臣手中得以生存获释的原因——办案经验丰富!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时会有人以狄仁杰的为主角来写演义小说《狄公案》的原因——包拯办案的经验,比起狄仁杰,那是差远了。
虽然狄仁杰办理很多案件,但狄仁杰是一个坚持儒家观念的人,反对戍守疏勒等西域西镇要求撤兵,反对直接治理高句丽土地要求立高句丽王后裔为王,反对佛教称之为“佛者,夷狄之神”,主张减轻徭役、安抚人们。
狄仁杰,来俊臣,就是 历史 上个朝代中执法者的两个极端做派。
狄仁杰的走红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推理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造成的,作者是一位名叫高罗佩的荷兰人,他将自己写的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故事集在一起统称《狄法官的破案故事》,引入中国后被翻译为《大唐狄公案》。这部作品在中国和西方都曾引起过轰动,狄仁杰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那么 历史 上真实的狄仁杰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事实上他并不仅仅只是一名神探而已。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狄仁杰出生在太原狄氏家族。据说孩童时代的狄仁杰就表现得卓尔不群:有一次狄仁杰正在读书,有一门人被害。负责查案的县吏诘问周围的人,众人都纷纷回答县吏的质询,唯独狄仁杰坐着一动不动,继续读书。县吏责问他为何不回答质询,他回答说:“书卷之中历代圣贤们都在,我和他们交谈,尚且时间不充裕,哪有闲暇时间来和你们这些俗吏说话!你们凭什么责备我!”成年后的狄仁杰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被授予汴州判佐一职。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爱惜其才,因此向朝廷举荐其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在他任职大理寺寺丞的一年内判决了前任积压的大量案件,这些案件一共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这也是他被誉为神探的原因。调露元年(679年)狄仁杰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后随唐高宗李治巡幸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充任知顿使。
唐睿宗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被外放为宁州刺史,因在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而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当地百姓立碑勒石以颂扬他的德政。当时御史郭翰巡察陇右,所过之处不断弹劾举荐地方官吏,当他抵达宁州时却不断听到当地百姓对狄仁杰的称颂,于是向朝廷上书举荐,狄仁杰因此被征拜为冬官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垂拱四年(688年)九月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恰逢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为反抗武则天擅政而起兵讨伐。宰相张光辅率军讨平叛乱,但却纵容部将大肆勒索,狄仁杰当面斥责张光辅称其罪甚于李贞。受李贞叛乱事件牵连而要被处死者有六七百人,被罚为奴隶的高达五千人。狄仁杰密表上奏请求武则天对无辜牵连者予以宽贷,最终武则天听从狄仁杰的劝谏特下敕书赦免这些囚犯的死罪,然而狄仁杰自己却不怀恨在心的张光辅以出言不逊侮辱宰相为由弹劾,狄仁杰因此被贬为复州刺史。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自立为帝,成为中国史上的一代女皇。次年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狄仁杰入朝后武则天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狄仁杰答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武则天不由大为叹服。尽管武则天重用提拔狄仁杰,但与此同时武则天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也重用了来俊臣、周兴等一帮酷吏,这些酷吏大多出身于市井地痞,他们往往通过罗织罪名诬陷他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上位,这时的狄仁杰也没能逃脱酷吏陷害的命运:长寿元年(692年)正月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
狄仁杰被下狱后在第一时间认了罪:“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见自己还没用刑狄仁杰就如此“配合”地认了罪,于是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时来俊臣又通过判官王德寿带话给狄仁杰:“如果你愿意举报杨执柔也参与了谋反,就算是戴罪立功了,可以免除你的死刑。”狄仁杰说:“我和他基本没有什么来往,如何把他牵连进来呢?”王德寿曰:“他以前曾在你手下任职,凭这就可以把他牵连进此案。”狄仁杰仰天长叹说:“皇天后土神灵在上,我狄仁杰怎么能做这种不仁不义的无耻之事呢!”说完后他就一头狠狠撞在柱子上,顿时鲜血满面,吓得王德寿赶紧谢罪,不敢再提及此事。
狄仁杰承认谋反罪名后来俊臣就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趁机恳求狱卒给他笔砚,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在上面书写自己的冤情。写好后就将帛书塞进棉衣,然后对王德寿说:“天气热了,请将这件棉衣给我的家人,让他们把里面的棉撤去,浆洗后给我送回来,还可以当单衣穿。”王德寿不疑有他,于是就将棉衣送到了狄府。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将棉衣拆开后发现了藏在里面的帛书,于是手持帛书去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看完帛书后召来俊臣前来质问。来俊臣辩称:“臣并未对狄仁杰等人用刑,如何能说是屈打成招而判罪呢?”半信半疑的武则天派通事舍人周綝到狱中查看。来俊臣先给狄仁杰等人穿戴齐整,然后让周綝入内查看。周綝惧怕来俊臣,只是唯唯诺诺,甚至都没有看狄仁杰等人一眼,便回去向武则天复命。来俊臣还让手下以狄仁杰的名义写了一份《谢死表》,表示认罪伏法毫无怨言。周綝随即带着来俊臣等人伪造的《谢死表》呈给武则天。尽管如此武则天并未打消怀疑,于是她单独召见了狄仁杰,亲口询问他:“你为什么要亲口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还写谢死表呢?”狄仁杰回答称并未写过。武则天便让人拿出署有狄仁杰名字的《谢死表》,这一对质方知《谢死表》是伪造的。真相大白后武则天赦免了狄仁杰的死罪,但仍将其贬官为彭泽县令。此后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但都被武则天拒绝。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起兵作乱的契丹首领孙万荣攻陷冀州,一时间河北震动。狄仁杰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魏州刺史。孙万荣听说狄仁杰被起复后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为狄仁杰立碑颂德。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特意在紫袍上题写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负责征讨突厥事宜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突厥军闻之杀尽俘虏,由五回道(在今河北易县西)退回漠北。狄仁杰率十万大军追击,但未能追上,只得退回河北。武则天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让他安抚河北。当时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胁从,在突厥退军后害怕受到牵连,纷纷逃匿。狄仁杰上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武则天批准了他的上奏。
狄仁杰的政治立场一直是主张兴复唐室的,不过和之前的李贞等人所不同的是他不主张以武力推翻武周政权。面对武则天称帝的既成事实他无力改变,也不打算强行改变,而是选择作为武则天的臣子尽力辅佐朝政以免政局动荡天下不安。尽管如此狄仁杰一直在为恢复唐室做着各种工作:武则天曾让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举荐了荆州长史张柬之并称其有宰相之才。武则天遂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后来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却说:“我此前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道:“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狄仁杰道:“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其为宰相。举荐过了宰相后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一位尚书郎,结果狄仁杰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狄光嗣,武则天吃惊地问道:“阁老举荐自己的儿子就不怕别人说闲话?”狄仁杰回答说:“陛下让我举荐的是人才,没问我的儿子是谁。”狄仁杰举荐狄光嗣绝不是任人唯亲,因为他不仅举荐了自己的儿子——当初狄仁杰被贬官时途经汴州,在这里狄仁杰因患病而滞留,当地县令霍献可却勒令他当日离境。狄仁杰被贬官后已升任御史的霍献可又极力请求诛杀狄仁杰,然而狄仁杰重新复任宰相后却举荐霍献可为御史中丞。武则天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在儿子李显和侄子武三思之间犹豫不决。后来武则天做了一个梦:梦中一只大鹦鹉的两翼全部折断。狄仁杰道:“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相王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解完梦的狄仁杰又说道:“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传于子孙。先帝将二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现在却要把天下移交给外姓吗?况且姑侄与母子哪个关系更亲近?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武则天对此很不高兴道:“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干预。”狄仁杰却说:“王者四海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为四肢,犹如一个整体,况且臣忝任宰相,怎能不管呢?”
狄仁杰任相期间先后举荐过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位日后的名臣,时人有言:“天下贤才尽出狄国老门下。”对此狄仁杰的回复是:“荐贤为国,非为私人也。”武则天对狄仁杰极为敬重——特意免去他的跪拜之礼说“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久视元年(700年)九月七十一岁的狄仁杰病逝,武则天特意为此废朝三日并痛哭流涕道:“朝堂空矣!”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由狄仁杰推荐的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李显,由此完成了狄仁杰生前兴复唐室的理想。重登帝位的李显追赠狄仁杰为司空。景龙四年(710年)唐睿宗继位后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天宝六载(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
狄仁杰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宰相,但在影视剧的演绎中,他最大的亮点就是办案高高手,比现在的技术都神奇。
言归正传, 历史 上的狄仁杰当然不止会断案,接下来悦史君就谈谈真正的狄仁杰。
唐高宗时期,狄仁杰曾担任汴州判佐、大理寺寺丞等职务,以擅长断案著称,这也是后世小说和现在影视剧的取材点。
武则天太后临朝时期,狄仁杰的官职有反复,但声望都很好。
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已经称帝的武则天将狄仁杰升为宰相,狄仁杰不追究打小报告的人,让武则天对他更信任。
一年后,来俊臣以谋反为名抓了狄仁杰,狄仁杰先认罪,然后让儿子找武则天,虽然来俊臣找人伪造《谢死表》,但武则天问过狄仁杰后,一切真相大白,但还是被贬为彭泽县令,在武则天的保护下多次免死。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在契丹兵叛乱后,任命狄仁杰为魏州刺史,狄仁杰的威名吓跑了契丹兵,一年后再次担任宰相。
武则天长期在立侄子还是儿子的问题上摇摆,狄仁杰坚决主张立儿子,最终武则天召回李显当皇太子。
武周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赐他谥号为“文惠”。
五年后,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让位给李显,张柬之正是之前狄仁杰多次推荐的人才。
唐朝皇帝们没有忘记狄仁杰的功劳,对他加官进爵,最后还把他送进了太庙,接受唐朝世世代代的祭祀。
应该说,狄仁杰的结局是非常完美的,生前得到武则天的信任,死后得到武则天和李唐皇帝们的共同认可,悦史君认为,这是他传奇人生的必然。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 公众号: 历史 这样说)
写有趣的 历史 ,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狄仁杰,一代名相,武周王朝中的“唐室砥柱”,但又深受武则天的信任,所以他身前身后的结局都很不错,唯一的污点就是有一个坑爹的儿子。
狄仁杰,为我们所熟知的是电视剧中断案如神,他担任大理寺丞期间一年断案一万七千余起。这意味着每天断案40余起,但 历史 上的狄仁杰擅长的应该是是对案件的审判,像现在的“法官”、“检察官”之类的司法工作人员,而非直接去侦察的侦探。到了武则天时期,他升任宰相,这时他不在是查案,而是协助武则天处理政事,成为真正内阁中枢,他与武则天既是君臣又是益友,深得武则天的信任,武则天视他为珍宝。狄仁杰为官 清正廉明、不畏权势、犯言直谏,保卫平民百姓利益,使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他善于举贤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所荐之人,很多成为名臣,正是因为有狄仁杰,唐朝在武则天时期又一次中兴;他又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不愧为“唐室砥柱”,从而保住了李唐王朝。
久视元年(700年),获武则天赠与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那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为此废朝三日,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唐中宗时追封为“司空”,唐睿宗时封为“梁国公”,后又与张柬之等八人配享太庙,后晋年间还被追封为太师。
狄仁杰有三个儿子,光嗣光远很不错,狄光嗣,历任司府丞、地官员外郎、汴州刺史、扬州长史、歙州别驾,为狄仁杰最杰出的大儿子。狄光远,曾持狄仁杰所写的帛书向武则天鸣冤,官至州司马,也很不错。唯有最小的儿子,有些坑爹。狄仁杰原先担任魏州刺史时,因为政绩卓著,百姓为他建立生祠。但是后来,他的小儿子狄景晖也来到魏州任职,贪婪残暴,受到百姓的痛恨,导致狄仁杰的生祠也因此被毁。好在狄仁杰察觉后,非常气愤,断然罢其官职,停其俸禄。
狄仁杰的 历史 贡献不是断案,断案如神这事,近代才被欧洲吹捧,最近影视剧炒作才广为人知。他在官场清正廉明、不畏权势、犯言直谏,保卫平民百姓利益,使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他善于举贤才,所用之人,很多成为名臣,正是因为有狄仁杰,唐朝在武则天时期又一次中兴;他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保住了李唐王朝。
狄仁杰的早年官场并不顺利,年轻时参加科举,从基层干起,后来升为京官。在大理寺寺丞位子上,他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案,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无一上诉,依靠功劳积累提拔到宰相,却被酷吏来俊臣陷害,牵涉谋反案,被贬为彭泽县令。武承嗣多次要杀狄仁杰,都被武则天拒绝。后来契丹作乱,狄仁杰被起复,重新做到宰相。
狄仁杰最为人称道的,是举荐贤才。他两次举荐张柬之,果然被武则天重用,官至宰相,在恢复李唐王朝这件事上立下首功;他保荐李楷固、骆务等契丹降将,稳定边疆;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所举荐之人,都成为国家栋梁。
狄仁杰的晚年相当好。他是武则天最信任的人,公元700年,进拜内史,武则天赐予豪宅一所,这在当时是唯一的,也是无上的恩宠。当年九月,狄仁杰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一岁,武则天为他废朝三日,赐谥号文惠。705年唐中宗追赠为司空,710年唐睿宗追封梁国公,747年与张柬之等八人配享太庙,后晋年间还被追封为太师。
宰相是一个位高权重却又风险很高的位子。和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时代的其他宰相相比,狄仁杰是很成功的一个,是死后名声光鲜亮丽的一个。
对他而言,女皇武则天把他高看一眼;对武则天而言,狄仁杰又言无不尽,是政治上的好帮手。有人曾经说,“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足见狄仁杰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狄仁杰的成功,在于他体恤百姓、清正公廉、嫉恶如仇。他最为光彩的阶段是在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武则天上台后,狄仁杰也是起起伏伏,风雨飘摇,过了一段苦不堪言的日子。在谪贬彭泽之后,在契丹入侵和安西四镇镇守和解决突厥南下造成的困局中,狄仁杰对局势的判断有板有眼、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深得武则天赏识。
身居宰相之位,狄仁杰对武则天忠心耿耿,知无不言。特别是在皇位的传承问题上,他权衡大势,坚决支持李唐光复,力劝武则天第二次把庐陵王李显立为太子,才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狄仁杰衷心不二有胆识,武则天深信不疑有胸怀。武则天后来甚至下令狄仁杰上朝时不用跪拜,其他大臣不得无辜打扰。699年,武则天巡幸三阳宫。狄仁杰和一杆子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只有狄仁杰获赐宅所。
700年,七十一岁的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哀痛不已,发出了“朝堂空矣”的慨叹,并下令停朝三天,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
705年,中宗李显追赠狄仁杰为司空;710年唐睿宗李旦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941年,后晋追封狄仁杰为太师。时至今日,狄仁杰一直是正义公理的化身,在老百姓的心中立着。
狄仁杰无疑是一个善终的宰相,他的人生历程并不平坦。纵观他的人生,我们会发现正义、人格、胸怀等是撑起人生的基础。
狄仁杰(公元630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政治家。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
狄仁杰执法刚正廉明,公正无私,以身护法,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他力劝武则天立唐嗣继位。有知人之明常举荐贤才,他推荐的众多人才如张柬之、桓彦范、姚崇等等皆为唐朝中兴名臣。
公元697年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公元700年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惜失去栋梁,褒奖厚葬。赠文昌右丞,谥号文惠。唐睿宗感其恩德才略后封狄仁杰为梁国公。狄仁杰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有匡正改革,深受同僚和百姓爱戴。狄仁杰在贞观之治后开元盛世前的武周时代,为大唐盛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狄仁杰一生能称的上“辉煌”了,名声很好!官场阅历非常丰富,先后担任过大理寺丞、侍御史、宁州刺史、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还曾当过一段时间的宰相,地方官和京官都做过,但最出名的还是刑名和监察,现在很多影视剧都是以“神探”的身份展现给大家。
第一次拜相后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差点被置于死地,还好武则天看的清楚,没有杀他。平反后贬为县令,几年后起复再次拜相。武则天非常敬重狄仁杰,称他为国老,从不直呼其名,还不批他的退休申请。他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力谏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废朝三日,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后来,唐复辟,唐中宗追认狄仁杰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配享太庙!
随着有关狄仁杰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市场上大为卖座,狄仁杰的故事也开始广为人知。观众无不喜欢荧屏中的狄仁杰形象,英明、睿智、聪明、正义。在影视作品中的狄仁杰似乎是人生的赢家,他虽偶惹武则天不满,但大体上仍是安顺的。 历史 上的狄仁杰其生平与结局是怎样的呢?这就得从史籍中去钩沉狄仁杰的事迹了。
正如影视作品所演绎的,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重臣,深得武则天的倚重和厚爱,在武则天时期云诡波谲的政治浪涛中,狄仁杰虽一度蒙冤下狱,但最终还是安然无事,稳居相位。不仅为时人所赞誉,也为后世史家所称道。
对于武则天时期那种恐怖的政治气氛来说,狄仁杰的结局应该说是完美的。生前深获武则天信任和敬重,大殿之上准许狄仁杰不用行跪拜之礼,并常以“国老”称呼狄仁杰以示敬重。最终狄仁杰以71岁的高龄病逝于宰相任上,武则天为之痛哭,并罢朝三天。
此后武则天每逢朝政大事不决时,总是对着群臣感叹要是狄仁杰仍在就好了。大概是念及狄仁杰的功绩,武则天追封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承大统后,又追赠狄仁杰为司空,唐睿宗时又追封为梁国公。这样的殊荣在有唐一代可是少见的。
这个吧,也没太多可说的。狄仁杰不像于谦这样的大臣,辛苦一生,到头来被处死。他的结局还是不错的。
狄仁杰的一生大家应该都有耳闻--一代名相,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一生都在兢兢业业为国家奉献,很有才能!
六十多岁的时候被人诬陷,差点处死,还好武则天打心底对他还是很器重的,最后化险为夷。将近70岁的时候,办了一件大事:说服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延续了李唐一脉。
71岁,病死!武则天很伤心,说“朝堂空了”、“老天为什么要夺走我的国老?”然后追赠为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并废朝三日。
李显即位后,追赠为司空。唐睿宗继位后,又追封为梁国公。
在正史中,狄仁杰是病死的。《旧唐书 卷89 狄仁杰传》:
狄仁杰在630年出生,在700年11月11日去世,寿年70岁。武则天称帝是在690年,当时狄仁杰已经60岁,已经是一个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头。因此影视剧中的40——50岁正值壮年的狄仁杰形象,是不符合 历史 上真实的狄仁杰形象。
狄仁杰卒年争议
《旧唐书》中记录狄仁杰是在久视元年9月去世的。但在河南文物研究所中所收藏的《千唐志斋藏志》中有一则署名为 “河北道安抚大使狄仁杰撰书 ”的《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公瑜)墓志铭》的墓志铭文中记录墓主人下葬的日期:
这就和《旧唐书》中记录狄仁杰是久视元年9月去世的记载矛盾:
700年9月狄仁杰病死,10月如何还能为别人写碑文呢?
王京阳; 袁宪在他们的论文《 唐狄仁杰卒年考辨》中认为长安四年9月去世的。相差4年的时间。
正史中的狄仁杰履历并不复杂
1、658年以明经中科举,任职汴州判佐;
2、661年被阎立本推荐任职并州都督府法曹;
3、675年升任大理寺丞;并在676年一年时间里,迅速半截了1.7万人的官司案件,没有一个案件有人喊冤;676年9月,因为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案被提升为侍御史;
4、680年,任职度支郎中;
5、683年,出任宁州刺史;
6、686年,被郭翰举荐为东官侍郎;
7、688年,被授安抚使,6月被任命为江南道巡抚大使,9月出任豫州刺史,为越王李贞谋反案的无辜牵连者上奏赦免,后被张光辅弹劾,出任复州刺史
8、689年被张光辅诬告下狱,之后被复职为洛阳司马
9、691年9月担任中书、门下二省平章事,即丞相
10、693年1月,因被告谋反而被来俊臣下狱,被武则天弄清案由后,贬为彭泽县令;
11、696年5月,任职魏州刺史,即藩镇时期的魏博节度镇所在,说服武则天重用投降的契丹人李楷固
12、697年,为河北安抚使,不久升为幽州都督,闰十月,出任丞相职位;
13、698年2月,建议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9月以副元帅身份和太子李显抗击南下的突厥,10月为河北道安抚大使;
14、700年,任内史(中书令),9月病死在洛阳。
狄仁杰早年基本上就是法律工作者
从658年中科举后出任判佐,一直到676年升任侍御史,狄仁杰从事法律工作18年。在其42年的职业生涯中,占据43%的工作时间,几乎一半的时间。这也是狄仁杰为什么能够在693年从来俊臣手中得以生存获释的原因——办案经验丰富!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时会有人以狄仁杰的为主角来写演义小说《狄公案》的原因——包拯办案的经验,比起狄仁杰,那是差远了。
虽然狄仁杰办理很多案件,但狄仁杰是一个坚持儒家观念的人,反对戍守疏勒等西域西镇要求撤兵,反对直接治理高句丽土地要求立高句丽王后裔为王,反对佛教称之为“佛者,夷狄之神”,主张减轻徭役、安抚人们。
狄仁杰,来俊臣,就是 历史 上个朝代中执法者的两个极端做派。
狄仁杰的走红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推理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造成的,作者是一位名叫高罗佩的荷兰人,他将自己写的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故事集在一起统称《狄法官的破案故事》,引入中国后被翻译为《大唐狄公案》。这部作品在中国和西方都曾引起过轰动,狄仁杰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那么 历史 上真实的狄仁杰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事实上他并不仅仅只是一名神探而已。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狄仁杰出生在太原狄氏家族。据说孩童时代的狄仁杰就表现得卓尔不群:有一次狄仁杰正在读书,有一门人被害。负责查案的县吏诘问周围的人,众人都纷纷回答县吏的质询,唯独狄仁杰坐着一动不动,继续读书。县吏责问他为何不回答质询,他回答说:“书卷之中历代圣贤们都在,我和他们交谈,尚且时间不充裕,哪有闲暇时间来和你们这些俗吏说话!你们凭什么责备我!”成年后的狄仁杰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被授予汴州判佐一职。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爱惜其才,因此向朝廷举荐其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在他任职大理寺寺丞的一年内判决了前任积压的大量案件,这些案件一共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这也是他被誉为神探的原因。调露元年(679年)狄仁杰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后随唐高宗李治巡幸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充任知顿使。
唐睿宗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被外放为宁州刺史,因在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而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当地百姓立碑勒石以颂扬他的德政。当时御史郭翰巡察陇右,所过之处不断弹劾举荐地方官吏,当他抵达宁州时却不断听到当地百姓对狄仁杰的称颂,于是向朝廷上书举荐,狄仁杰因此被征拜为冬官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垂拱四年(688年)九月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恰逢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为反抗武则天擅政而起兵讨伐。宰相张光辅率军讨平叛乱,但却纵容部将大肆勒索,狄仁杰当面斥责张光辅称其罪甚于李贞。受李贞叛乱事件牵连而要被处死者有六七百人,被罚为奴隶的高达五千人。狄仁杰密表上奏请求武则天对无辜牵连者予以宽贷,最终武则天听从狄仁杰的劝谏特下敕书赦免这些囚犯的死罪,然而狄仁杰自己却不怀恨在心的张光辅以出言不逊侮辱宰相为由弹劾,狄仁杰因此被贬为复州刺史。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自立为帝,成为中国史上的一代女皇。次年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狄仁杰入朝后武则天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狄仁杰答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武则天不由大为叹服。尽管武则天重用提拔狄仁杰,但与此同时武则天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也重用了来俊臣、周兴等一帮酷吏,这些酷吏大多出身于市井地痞,他们往往通过罗织罪名诬陷他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上位,这时的狄仁杰也没能逃脱酷吏陷害的命运:长寿元年(692年)正月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
狄仁杰被下狱后在第一时间认了罪:“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见自己还没用刑狄仁杰就如此“配合”地认了罪,于是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时来俊臣又通过判官王德寿带话给狄仁杰:“如果你愿意举报杨执柔也参与了谋反,就算是戴罪立功了,可以免除你的死刑。”狄仁杰说:“我和他基本没有什么来往,如何把他牵连进来呢?”王德寿曰:“他以前曾在你手下任职,凭这就可以把他牵连进此案。”狄仁杰仰天长叹说:“皇天后土神灵在上,我狄仁杰怎么能做这种不仁不义的无耻之事呢!”说完后他就一头狠狠撞在柱子上,顿时鲜血满面,吓得王德寿赶紧谢罪,不敢再提及此事。
狄仁杰承认谋反罪名后来俊臣就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趁机恳求狱卒给他笔砚,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在上面书写自己的冤情。写好后就将帛书塞进棉衣,然后对王德寿说:“天气热了,请将这件棉衣给我的家人,让他们把里面的棉撤去,浆洗后给我送回来,还可以当单衣穿。”王德寿不疑有他,于是就将棉衣送到了狄府。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将棉衣拆开后发现了藏在里面的帛书,于是手持帛书去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看完帛书后召来俊臣前来质问。来俊臣辩称:“臣并未对狄仁杰等人用刑,如何能说是屈打成招而判罪呢?”半信半疑的武则天派通事舍人周綝到狱中查看。来俊臣先给狄仁杰等人穿戴齐整,然后让周綝入内查看。周綝惧怕来俊臣,只是唯唯诺诺,甚至都没有看狄仁杰等人一眼,便回去向武则天复命。来俊臣还让手下以狄仁杰的名义写了一份《谢死表》,表示认罪伏法毫无怨言。周綝随即带着来俊臣等人伪造的《谢死表》呈给武则天。尽管如此武则天并未打消怀疑,于是她单独召见了狄仁杰,亲口询问他:“你为什么要亲口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还写谢死表呢?”狄仁杰回答称并未写过。武则天便让人拿出署有狄仁杰名字的《谢死表》,这一对质方知《谢死表》是伪造的。真相大白后武则天赦免了狄仁杰的死罪,但仍将其贬官为彭泽县令。此后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但都被武则天拒绝。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起兵作乱的契丹首领孙万荣攻陷冀州,一时间河北震动。狄仁杰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魏州刺史。孙万荣听说狄仁杰被起复后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为狄仁杰立碑颂德。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特意在紫袍上题写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负责征讨突厥事宜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突厥军闻之杀尽俘虏,由五回道(在今河北易县西)退回漠北。狄仁杰率十万大军追击,但未能追上,只得退回河北。武则天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让他安抚河北。当时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胁从,在突厥退军后害怕受到牵连,纷纷逃匿。狄仁杰上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武则天批准了他的上奏。
狄仁杰的政治立场一直是主张兴复唐室的,不过和之前的李贞等人所不同的是他不主张以武力推翻武周政权。面对武则天称帝的既成事实他无力改变,也不打算强行改变,而是选择作为武则天的臣子尽力辅佐朝政以免政局动荡天下不安。尽管如此狄仁杰一直在为恢复唐室做着各种工作:武则天曾让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举荐了荆州长史张柬之并称其有宰相之才。武则天遂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后来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却说:“我此前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道:“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狄仁杰道:“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其为宰相。举荐过了宰相后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一位尚书郎,结果狄仁杰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狄光嗣,武则天吃惊地问道:“阁老举荐自己的儿子就不怕别人说闲话?”狄仁杰回答说:“陛下让我举荐的是人才,没问我的儿子是谁。”狄仁杰举荐狄光嗣绝不是任人唯亲,因为他不仅举荐了自己的儿子——当初狄仁杰被贬官时途经汴州,在这里狄仁杰因患病而滞留,当地县令霍献可却勒令他当日离境。狄仁杰被贬官后已升任御史的霍献可又极力请求诛杀狄仁杰,然而狄仁杰重新复任宰相后却举荐霍献可为御史中丞。武则天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在儿子李显和侄子武三思之间犹豫不决。后来武则天做了一个梦:梦中一只大鹦鹉的两翼全部折断。狄仁杰道:“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相王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解完梦的狄仁杰又说道:“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传于子孙。先帝将二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现在却要把天下移交给外姓吗?况且姑侄与母子哪个关系更亲近?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武则天对此很不高兴道:“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干预。”狄仁杰却说:“王者四海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为四肢,犹如一个整体,况且臣忝任宰相,怎能不管呢?”
狄仁杰任相期间先后举荐过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位日后的名臣,时人有言:“天下贤才尽出狄国老门下。”对此狄仁杰的回复是:“荐贤为国,非为私人也。”武则天对狄仁杰极为敬重——特意免去他的跪拜之礼说“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久视元年(700年)九月七十一岁的狄仁杰病逝,武则天特意为此废朝三日并痛哭流涕道:“朝堂空矣!”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由狄仁杰推荐的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李显,由此完成了狄仁杰生前兴复唐室的理想。重登帝位的李显追赠狄仁杰为司空。景龙四年(710年)唐睿宗继位后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天宝六载(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
狄仁杰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宰相,但在影视剧的演绎中,他最大的亮点就是办案高高手,比现在的技术都神奇。
言归正传, 历史 上的狄仁杰当然不止会断案,接下来悦史君就谈谈真正的狄仁杰。
唐高宗时期,狄仁杰曾担任汴州判佐、大理寺寺丞等职务,以擅长断案著称,这也是后世小说和现在影视剧的取材点。
武则天太后临朝时期,狄仁杰的官职有反复,但声望都很好。
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已经称帝的武则天将狄仁杰升为宰相,狄仁杰不追究打小报告的人,让武则天对他更信任。
一年后,来俊臣以谋反为名抓了狄仁杰,狄仁杰先认罪,然后让儿子找武则天,虽然来俊臣找人伪造《谢死表》,但武则天问过狄仁杰后,一切真相大白,但还是被贬为彭泽县令,在武则天的保护下多次免死。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在契丹兵叛乱后,任命狄仁杰为魏州刺史,狄仁杰的威名吓跑了契丹兵,一年后再次担任宰相。
武则天长期在立侄子还是儿子的问题上摇摆,狄仁杰坚决主张立儿子,最终武则天召回李显当皇太子。
武周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赐他谥号为“文惠”。
五年后,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让位给李显,张柬之正是之前狄仁杰多次推荐的人才。
唐朝皇帝们没有忘记狄仁杰的功劳,对他加官进爵,最后还把他送进了太庙,接受唐朝世世代代的祭祀。
应该说,狄仁杰的结局是非常完美的,生前得到武则天的信任,死后得到武则天和李唐皇帝们的共同认可,悦史君认为,这是他传奇人生的必然。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 公众号: 历史 这样说)
写有趣的 历史 ,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狄仁杰,一代名相,武周王朝中的“唐室砥柱”,但又深受武则天的信任,所以他身前身后的结局都很不错,唯一的污点就是有一个坑爹的儿子。
狄仁杰,为我们所熟知的是电视剧中断案如神,他担任大理寺丞期间一年断案一万七千余起。这意味着每天断案40余起,但 历史 上的狄仁杰擅长的应该是是对案件的审判,像现在的“法官”、“检察官”之类的司法工作人员,而非直接去侦察的侦探。到了武则天时期,他升任宰相,这时他不在是查案,而是协助武则天处理政事,成为真正内阁中枢,他与武则天既是君臣又是益友,深得武则天的信任,武则天视他为珍宝。狄仁杰为官 清正廉明、不畏权势、犯言直谏,保卫平民百姓利益,使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他善于举贤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所荐之人,很多成为名臣,正是因为有狄仁杰,唐朝在武则天时期又一次中兴;他又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不愧为“唐室砥柱”,从而保住了李唐王朝。
久视元年(700年),获武则天赠与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那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为此废朝三日,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唐中宗时追封为“司空”,唐睿宗时封为“梁国公”,后又与张柬之等八人配享太庙,后晋年间还被追封为太师。
狄仁杰有三个儿子,光嗣光远很不错,狄光嗣,历任司府丞、地官员外郎、汴州刺史、扬州长史、歙州别驾,为狄仁杰最杰出的大儿子。狄光远,曾持狄仁杰所写的帛书向武则天鸣冤,官至州司马,也很不错。唯有最小的儿子,有些坑爹。狄仁杰原先担任魏州刺史时,因为政绩卓著,百姓为他建立生祠。但是后来,他的小儿子狄景晖也来到魏州任职,贪婪残暴,受到百姓的痛恨,导致狄仁杰的生祠也因此被毁。好在狄仁杰察觉后,非常气愤,断然罢其官职,停其俸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