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文100字 作文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10-29 · TA获得超过51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1万
展开全部
端午节快到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儿歌,来历和风俗吗?如果还不知道,那我就向你们介绍一下吧。 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有:“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活动,那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我和外婆拿出两条板凳坐在小院里,面前放着一盘糯米,用酱油搅拌成黄褐色,再用开水把粽叶烫一烫,空气里冒着阵阵雾气,每一个小水珠里都饱含了棕叶的香气,浸泡在水里,粽叶更加绿的可爱了。 巷子很小,粽叶的香味也就“四处碰壁”,怎么也绕不出去,我喜欢这种清新的味道。外婆用洗净的手摸了一张粽叶,弯成一个圆锥,锥顶朝下,先涂上层糯米,再放上五花肉、板栗等馅料,然后又涂上层糯米,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用棉线住粽子,既要保证外形美观还要保证缠的够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呀,每一次我要么是包的不美观,要么就是缠的不牢固,小棉线在我的手里滑来滑去。 外婆包粽子的手法很是娴熟,只要翻动一部分粽叶,一个形状美轮美奂的粽子就包成了,外婆喜欢包成一个可爱的正三角形,而我则是胡乱一缠,啥形状都有。 瞄瞄盆里快要满的溢出来的粽子就有流口水的冲动,那时的我总会用我的小脏手拉着外婆的一角问:“外婆,好了没呀,想吃了呢”,外婆也不嫌弃我的小脏手,总会放下手中正在包裹的粽子,嘴角向上扬说“小馋猫,马上就好了”。“嚓”一声,最后一个粽子也落进了盆里。 在蒸锅里垫一张白布,把粽子摆在上面在锅的底部加足够多的水,打开煤气,随着火焰的翻动,香味也随之浓厚,直到锅顶白烟滚滚,外婆才走进来,揭开锅盖的那一刻才是最幸福的时刻,热气夹杂着香味一点一点灌进我的身体里。 我会那个小板凳,然后踩在上面,再“指挥”着外婆给我拿那个我挑中的粽子。然后小心翼翼的解开棉线,原本分离的糯米早已粘成了整体,筷子擦进去再提上来,总会粘上那么一片,赶紧往嘴里送,糯糯的、香香的、甜甜的、粘粘的,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满足感。糯米和棕叶的碰撞,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真的,中国的传统民间文化是这样的耐人琢磨。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方法/步骤1. 1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 2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3. 3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4. 4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5. 5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史,屈原之绝唱;解,端午之风韵;端午节已延续了百年,华夏精神已傲然了千载,又迎来了新的端午,让 *** 活跃于龙舟上,让心愿绽放在艾草上,让韵味流溢于粽子中,让欢乐,让精神升华在我们心中!端午,延伸!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