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历史
江油的历史江油的历史
李白故里
李白故里位于四川江油市区南15公里青莲场(旧彰明县治)。唐诗人李白故乡。包括青莲镇李白故里、市区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海灯武馆及太白洞等景点。是以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故居为主的人文景观长廊。距绵阳市40公里。
太白碑林
碑林以园林为基调,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根据李白诗风的脉络,分为“李白诗精品园”、“清风明月园”、“故园山水园”、“磨针寻梦园”、“诗仙醉酒园”等五大部分。碑刻的内容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等近二千件创作精品,风格迥异,足以体现我国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的深刻魅力,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专门为此题写了“太白碑林”碑名。
陇西院
位于江油市区西南15公里青莲场天宝山麓。为唐诗人李白故宅。现存殿宇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增修仓颉、太白、文昌、地母等殿,并祀李白塑像。至民国年间,诸殿堂多残破,仅山门照壁尚完整。照壁上方所嵌“陇酉院”三字犹存。建国后历经修葺。院东数百步有李白妹月园墓。
太白洞
位于江油市武都镇北2公里许涪江左岸。是一天然洞穴。相传唐李白青少年时常坐船来此游览,天晚,对岸灯笼洞出现灯笼一对,四周通明,李白乘兴在洞口夜读,合卷后灯光即自行消失。因此,民谣有“灯笼洞对太白洞,灯照太白把书诵”。洞口高约7米,宽约10米,可乘船入内。
李杜祠
李杜祠在绵阳市东2公里的芙蓉溪东岸。后人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来过绵州而在此建李杜祠。
海灯武馆
位于江油市昌明河畔,与李白纪念馆隔河相望。由于现代著名高僧海灯法师生于江油重华镇,故在此地建立武馆。该馆成馆于1988年。
窦圌山
窦圌山,又名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又名圌山。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县)主簿窦圌(字子明)隐居于此,故名。
佛爷洞
位于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处, 是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此处上接匡山(又名戴天山);下连李白读书台;东临观雾、窦团山;西依莹华山、乾元山。 它是通往九寨沟风景区的必经之地。
白龙宫
白龙宫位于李白故里四川江油市以西18公里处,
距绵阳市区五十六公里,距成都市一百八十五公里,地处九寨沟黄龙寺旅游热线上。
老君山
坐落在四川江油市北重华镇境内,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明建文帝曾在此隐居而得名。景区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700-2 500米之间。在老君山发现的古代制硝洞遗址,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元山
乾元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油市西含增镇境内,是“封神演义”、“哪吒传”等神话故事的主要发祥地。主要景区(点)有白龙宫、金光洞、香水湖、可汗狩猎场等。
江油的历史变迁
江油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设郡,后改江油县。
东汉设置的德阳县,以后历经演变,到隋初县境分置阴平、昌隆2县。以后又几经演变,至南宋时江油县治迁入县境后,分置江油、彰明2县。
1935年红四方面军驻县时,曾分设过济时、重华、彰明3县和中坝镇。1940年8月,为适应抗战需要,统一行政区划,撤销联保改为乡镇,撤并部分保、甲。
全县仍分为3个区,原24个联保改为4个镇17个乡,原492个保撤并为295个保,原4920个甲撤并为3156个甲。时为区、乡(镇)、保、甲四级制。
与江油相邻的彰明县,当年也在按省 *** 指令调整县以下行区划,撤销区的建制,由县 *** 直辖联保(当时彰明是全省最小的一个县,面积仅600多平方千米)。1950-1955年,先后7次调整行政区划。
至1955年,全县分设5个区(县的派出机构)、2个镇、32个乡、284个村、10个居民委员会,约3000个村(居)民小组。1958年江油、彰明两县合并为江彰县,全县分设为9个区、40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361个管理区、1588个生产小队。
1959年复改江油县。1984年后,江油县(市)多次进行撤区并乡建镇工作。
1997年,全市面积2719.3平方千米,人口85万,辖4街道20镇21乡,市 *** 驻中坝镇。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江油市。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油市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2000年,江油市辖4个街道、20个镇、21个乡:长钢街道、武都长钢街道、含增长钢街道、华平街道、中坝镇、三合镇、太平镇、含增镇、青莲镇、彰明镇、龙凤镇、武都镇、大康镇、新安镇、战旗镇、双河镇、永胜镇、小溪坝镇、重华镇、河口镇、厚坝镇、二郎庙镇、马角坝镇、雁门镇、九岭镇、西屏乡、方水乡、八一乡、香水乡、大堰乡、东兴乡、北城乡、义新乡、贯山乡、新春乡、新兴乡、东安乡、文胜乡、铜星乡、重兴乡、云集乡、石元乡、敬元乡、六合乡、枫顺乡。
有彝族、藏族、苗族、 *** 、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2003年12月8日,江油市北城乡 *** 驻地由白石村一组迁至白衣村九组天竹山。
2004年,江油市辖4个街道、21个镇、19个乡2006年1月6日,省 *** (川府民政[2006]2号)批复同意撤销北城乡,将原北城乡的龙井、兴隆、云顶3个村和白石村的第五、六、七、八村民小组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永胜镇管辖,将原北城乡的白衣、柳林、代东、大坪、观雾、小河6个村和白石村的第三村民小组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武都镇管辖。2014年,省 *** (川府民政[2014]14号)批复同意撤销文胜乡、大堰乡、贯山乡、西屏乡,设立文胜镇、大堰镇、贯山镇、西屏镇。
2015年,省 *** (川府民政[2015]2号)批复同意撤销方水乡、香水乡,设立方水镇、香水镇。4月29日,绵阳市 *** 批复同意江油市撤销原长钢三个街道成立长城街道:撤销长钢街道、武都长钢街道、含增长钢街道,设立长城街道,街道办事处驻长钢路130号,辖原长钢、武都长钢、含增长钢3个街道以及厚坝长钢生活区行政区域,共9个社区。
同年,撤销八一乡,设立八一镇(川府民政[2015]13号)。至此,全市辖2个街道、28个镇、12个乡。
江油的来历史
江油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设郡,后改江油县。
东汉设置的德阳县,以后历经演变,到隋初县境分置阴平、昌隆2县。以后又几经演变,至南宋时江油县治迁入县境后,分置江油、彰明2县。
1935年红四方面军驻县时,曾分设过济时、重华、彰明3县和中坝镇。
1940年8月,为适应抗战需要,统一行政区划,撤销联保改为乡镇,撤并部分保、甲。全县仍分为3个区,原24个联保改为4个镇17个乡,原492个保撤并为295个保,原4920个甲撤并为3156个甲。时为区、乡(镇)、保、甲四级制。与江油相邻的彰明县,当年也在按省 *** 指令调整县以下行区划,撤销区的建制,由县 *** 直辖联保(当时彰明是全省最小的一个县,面积仅600多平方千米)。
1950-1955年,先后7次调整行政区划。至1955年,全县分设5个区(县的派出机构)、2个镇、32个乡、284个村、10个居民委员会,约3000个村(居)民小组。
1958年江油、彰明两县合并为江彰县。
1958年秋,彰明县并入江油县,全县分设为9个区、40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361个管理区、1588个生产小队。1959年复改江油县。
1984年后,江油县(市)多次进行撤区并乡建镇工作。1997年,全市面积2719.3平方千米,人口85万,辖4街道20镇21乡,市 *** 驻中坝镇。
1988年撤县设市。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江油市。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油市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2000年,江油市辖4个街道、20个镇、21个乡:长钢街道、武都长钢街道、含增长钢街道、华平街道、中坝镇、三合镇、太平镇、含增镇、青莲镇、彰明镇、龙凤镇、武都镇、大康镇、新安镇、战旗镇、双河镇、永胜镇、小溪坝镇、重华镇、河口镇、厚坝镇、二郎庙镇、马角坝镇、雁门镇、九岭镇、西屏乡、方水乡、八一乡、香水乡、大堰乡、东兴乡、北城乡、义新乡、贯山乡、新春乡、新兴乡、东安乡、文胜乡、铜星乡、重兴乡、云集乡、石元乡、敬元乡、六合乡、枫顺乡。有彝族、藏族、苗族、 *** 、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12月8日,江油市北城乡 *** 驻地由白石村一组迁至白衣村九组天竹山。
2004年,江油市辖4个街道、21个镇、19个乡。
2015年,江油市辖4个街道、26个镇、14个乡。
江油的来历史
江油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设郡,后改江油县。
东汉设置的德阳县,以后历经演变,到隋初县境分置阴平、昌隆2县。以后又几经演变,至南宋时江油县治迁入县境后,分置江油、彰明2县。
1935年红四方面军驻县时,曾分设过济时、重华、彰明3县和中坝镇。 1940年8月,为适应抗战需要,统一行政区划,撤销联保改为乡镇,撤并部分保、甲。
全县仍分为3个区,原24个联保改为4个镇17个乡,原492个保撤并为295个保,原4920个甲撤并为3156个甲。时为区、乡(镇)、保、甲四级制。
与江油相邻的彰明县,当年也在按省 *** 指令调整县以下行区划,撤销区的建制,由县 *** 直辖联保(当时彰明是全省最小的一个县,面积仅600多平方千米)。 1950-1955年,先后7次调整行政区划。
至1955年,全县分设5个区(县的派出机构)、2个镇、32个乡、284个村、10个居民委员会,约3000个村(居)民小组。 1958年江油、彰明两县合并为江彰县。
1958年秋,彰明县并入江油县,全县分设为9个区、40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361个管理区、1588个生产小队。1959年复改江油县。
1984年后,江油县(市)多次进行撤区并乡建镇工作。1997年,全市面积2719.3平方千米,人口85万,辖4街道20镇21乡,市 *** 驻中坝镇。
1988年撤县设市。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江油市。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油市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2000年,江油市辖4个街道、20个镇、21个乡:长钢街道、武都长钢街道、含增长钢街道、华平街道、中坝镇、三合镇、太平镇、含增镇、青莲镇、彰明镇、龙凤镇、武都镇、大康镇、新安镇、战旗镇、双河镇、永胜镇、小溪坝镇、重华镇、河口镇、厚坝镇、二郎庙镇、马角坝镇、雁门镇、九岭镇、西屏乡、方水乡、八一乡、香水乡、大堰乡、东兴乡、北城乡、义新乡、贯山乡、新春乡、新兴乡、东安乡、文胜乡、铜星乡、重兴乡、云集乡、石元乡、敬元乡、六合乡、枫顺乡。
有彝族、藏族、苗族、 *** 、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12月8日,江油市北城乡 *** 驻地由白石村一组迁至白衣村九组天竹山。
2004年,江油市辖4个街道、21个镇、19个乡。 2015年,江油市辖4个街道、26个镇、14个乡。
江油地名的来历是什么
江油是以江水所由之意,“由”通“油”,故名江油。
江油县政区最早始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公元504年)设置的江油郡、县,“江油”郡、县名沿袭蜀汉政权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设置的“江由戍”,原址在今平武县南坝镇 。
南宋理宗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江油县治由平武南坝迁于今江油市大康镇旧县坝(雍村),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复设置江油县于今武都镇。
据《蜀中名胜记》载:“是以江水所由之意”,“由”通“油”,故名。其后历经明、清两代,虽亦有兴废变革,江油县的设置一直延续了下来。建国后,江油县治于1951年5月迁中坝镇 。
195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江油、彰明两县同时撤销合并设立江彰县。1959年4月,江彰县更名为江油县。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江油县,设立江油市,由四川省直辖,四川省批转由绵阳市代管。
扩展资料:
江油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成渝经济区北端,幅员面积2719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
5000多年前,“大水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自蜀汉设江油关(戍)以来,历经岁月沧桑,迄今已有1800多年建县(郡)史,1988年撤县设市。
唐代诗仙李白在这里出生并生活了24年,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和珍贵遗迹以及光耀古今的李白文化和诗歌情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同志为江油亲笔题写“李白故里”,被评为“中国诗歌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