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子”和“后七子”各指什么?

 我来答
yqsy一切隨缘
高能答主

2023-01-08 ·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给你听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6.3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5044万
展开全部
1、前七子后七子 明前七子是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以李、何为代表; 后七子是嘉靖、隆庆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王为代表。

2、他们相同的是提倡复古拟古,师唐废宋。

3、 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反对充斥文坛的台阁体、八股文、理气诗,主张廓清萎靡不振、陈陈相因的诗风。

4、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5、前七子多在政治上敢与权臣、宦官作斗争。

6、尽管诗文创作成就不等,但均有一些面对现实、揭露黑暗的作品。

7、 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
8、而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9、在这一方面,作为后七子复古理论集大成者的王世贞(1526—1590)显得更为突出。

10、他提出:“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

11、”(《艺苑卮言》一)进一步结合才思来谈格调。

12、他还主张诗与文的创作都要重视“法”的准则,而“法”落实到具体作品的辞采、句法、结构上都有具体的讲究。
shuodao
2023-01-07 · TA获得超过8.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55
采纳率:8%
帮助的人:1821万
展开全部
明代诗词方面“前七子”“后七子”:
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

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66)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