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记者:广场协议并不是日本经济“失落二十年”的罪魁祸首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日本作家船桥洋一写过一本书叫《管理美元》,其中讨论了对“广场协议”的看法。
因为这两年的形势,国内媒体反复提起,大家对这个协议并不陌生。
但是,在不同的叙事中,“广场协议”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这件事,本身并不复杂。
1985年,美国对日本、德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日、德、法、英5个国的代表就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会,决定让美元相对下跌,让日元和德国马克升值,旨在扭转逆差,从而使世界贸易体系保持稳定。
这件事,很多人有误解。
特别是国内,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广场协议美国逼着日元升值,结果导致日本出现“泡沫经济”,导致日本经济走向“失落的二十年”。
实际上,按照目前经济学界的共识,两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签订“广场协议”,是日本主动斡旋的结果。
那个时候,日本制造业风声水起,既因为日本确实搞得不错,也有美国送分。
为了抑制当时的通货膨胀,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下定决心,连续5年加息,降低流通货币量,确实把通货膨胀率打下去了,但美元作为世界贸易的结算货币,各国手里都有美元,他们可没跟美国互动,这就导致美元相比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升值。
升值意味着什么?
美国买别国的东西便宜了,美国自己的出口商品变贵了。
再加上当时日本的商品本来就物美价廉,巨额逆差就这样产生了。
美国企业出口下滑,不愿坐以待毙,那些大企业便到国会游说,希望美国政府对日本加征关税,对他们进行贸易保护。
贸易战眼看就打起来了,而且,日本面临的不仅是这方面的压力,美国 社会 对日本在文化、价值观念各方面的敌意越来越大。
日本既不想打贸易战,也不愿日美之间的尖锐对立,便寻求斡旋途径。经过深思熟虑,他们认为,让日元升值,是一条还不错的路。
到底“广场协议”是不是元凶?
“广场协议”确实改变了 游戏 规则,以往的平衡被打破了。
协议签订后,美元对日元和马克贬值均达40%,日元币值连续10年平均每年上升5%。
这时候,日本最好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呢?
需求侧,转变财政和货币政策;供给侧,转变产业结构。
签订协议之前,日本对美国的优势来自两个方面:你无我有,你有我便宜。
签订协议之后,“你无我有”的优势还在,“你有我便宜”就没有了,这时候,就得进行供给侧改革,让产业适合签订协议后的形势。
但是,日本主要瞄准的是需求侧,而且也不是结构调整,只是“降息”,也就是“放水”。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货币政策一定配合财政政策,否则“放水”就变成了无的放矢,资金到底流向哪儿,根本就控制不了,这就导致什么呢?
泡沫。
钱没有去日本的实体经济,而是去了股市、楼市,结果泡沫破裂,增长乏力。
回过头来看,美国是始作俑者,但确实不能完全怪到它头上。
它作为规则主导者,当利益受损时,当然要对博弈格局进行调整。
日本为了不过于被动,主动促成格局调整,但是忽视了对自身财政政策、产业结构的调整。
实际上,日本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调整,它的产业结构,实际上进行了部分调整,产生了很多优势领域。
广场协议另一个的附带效果,可能就是间接给另一个大国提供了机会,使得能够迅速融入世界分工体系,取得了飞速增长。
最后,不得不感慨几句:
历史 虽然不重演,但总是踏着相似的韵脚。
类似的博弈还在上演,只是角色有所变化。
虽然关税、货币、财政、产业结构,这些都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但总是与规则制定者、支配者、影响者的相关政策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后来者,如何在日本应对广场协议后的局面上的得与失,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因为这两年的形势,国内媒体反复提起,大家对这个协议并不陌生。
但是,在不同的叙事中,“广场协议”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这件事,本身并不复杂。
1985年,美国对日本、德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日、德、法、英5个国的代表就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会,决定让美元相对下跌,让日元和德国马克升值,旨在扭转逆差,从而使世界贸易体系保持稳定。
这件事,很多人有误解。
特别是国内,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广场协议美国逼着日元升值,结果导致日本出现“泡沫经济”,导致日本经济走向“失落的二十年”。
实际上,按照目前经济学界的共识,两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签订“广场协议”,是日本主动斡旋的结果。
那个时候,日本制造业风声水起,既因为日本确实搞得不错,也有美国送分。
为了抑制当时的通货膨胀,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下定决心,连续5年加息,降低流通货币量,确实把通货膨胀率打下去了,但美元作为世界贸易的结算货币,各国手里都有美元,他们可没跟美国互动,这就导致美元相比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升值。
升值意味着什么?
美国买别国的东西便宜了,美国自己的出口商品变贵了。
再加上当时日本的商品本来就物美价廉,巨额逆差就这样产生了。
美国企业出口下滑,不愿坐以待毙,那些大企业便到国会游说,希望美国政府对日本加征关税,对他们进行贸易保护。
贸易战眼看就打起来了,而且,日本面临的不仅是这方面的压力,美国 社会 对日本在文化、价值观念各方面的敌意越来越大。
日本既不想打贸易战,也不愿日美之间的尖锐对立,便寻求斡旋途径。经过深思熟虑,他们认为,让日元升值,是一条还不错的路。
到底“广场协议”是不是元凶?
“广场协议”确实改变了 游戏 规则,以往的平衡被打破了。
协议签订后,美元对日元和马克贬值均达40%,日元币值连续10年平均每年上升5%。
这时候,日本最好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呢?
需求侧,转变财政和货币政策;供给侧,转变产业结构。
签订协议之前,日本对美国的优势来自两个方面:你无我有,你有我便宜。
签订协议之后,“你无我有”的优势还在,“你有我便宜”就没有了,这时候,就得进行供给侧改革,让产业适合签订协议后的形势。
但是,日本主要瞄准的是需求侧,而且也不是结构调整,只是“降息”,也就是“放水”。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货币政策一定配合财政政策,否则“放水”就变成了无的放矢,资金到底流向哪儿,根本就控制不了,这就导致什么呢?
泡沫。
钱没有去日本的实体经济,而是去了股市、楼市,结果泡沫破裂,增长乏力。
回过头来看,美国是始作俑者,但确实不能完全怪到它头上。
它作为规则主导者,当利益受损时,当然要对博弈格局进行调整。
日本为了不过于被动,主动促成格局调整,但是忽视了对自身财政政策、产业结构的调整。
实际上,日本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调整,它的产业结构,实际上进行了部分调整,产生了很多优势领域。
广场协议另一个的附带效果,可能就是间接给另一个大国提供了机会,使得能够迅速融入世界分工体系,取得了飞速增长。
最后,不得不感慨几句:
历史 虽然不重演,但总是踏着相似的韵脚。
类似的博弈还在上演,只是角色有所变化。
虽然关税、货币、财政、产业结构,这些都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但总是与规则制定者、支配者、影响者的相关政策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后来者,如何在日本应对广场协议后的局面上的得与失,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