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为什么三天可见?
偶然自己的朋友圈,看到许多朋友的日常动态分享,忽然有些心动,于是打开了动态编辑版面,出现了很奇怪的一幕,输入的文字删了又删,踌躇了许久最终还是空白的版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感觉朋友圈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好像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变得更加收缩和谨慎了,最近还有过这么一个报道,说目前已经有超过两亿人设置了朋友圈仅三天可见。
为什么呢?
也许是想裹藏起过往,不忍别人再看到自己的羞涩,
又或者是抗拒陌生人的渗入,窥探到自己小心翼翼维护的小世界。
总之,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划定了期限的朋友圈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一场自我表达和自我保护的博弈。
也许那些朋友圈三天可见,或者不发朋友圈的人,并不代表是没有内容可发,可能恰巧他们就是最有故事的人。
你有故事,我也有故事,他也有故事,每个人都有故事,故事里也会有许多的事。
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有时候沉默和嘶吼,其实是一回事。
有些事是欣喜,它们像是心里的星星,一闪一闪在在黑夜里照亮黑暗;
有些事是悲伤,它们像是春日里的大雨,冲散了温暖也淋湿了自己;
有些事情可以和别人诉说,有些事情却适合埋藏在心底。
说了这么多又有人会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会“冷”掉朋友的心,那条白色的线,隔开了那些想来关心你的人。
其实不然。
真正在乎你的人,不会从朋友圈了解你的近况,而是直接私聊你,不在乎你的人,哪怕你费尽心思,一天发10条朋友圈,她也不会真正关心。
朋友圈就像是一个擦拭得特别亮的透明橱窗,我们一直在经营“人设”,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真正关心你的人,不会通过一个橱窗的“人设”去关心你。
她会打开那一扇小门,走进你的内心,抚慰那个真实的你,而不是朋友圈光鲜亮丽的你。
更何况,情绪也是有保质期的。
三天过后,喜怒哀乐都已成为过去式。
活在当下,不念过往,才是对生活最后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