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特点

 我来答 举报
刚阳文化
2022-07-07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5万
展开全部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对联吧,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你想知道对联怎么写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对联的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的特点

  一、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草木(草木桃李等)、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五、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对联的形式特点

  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其基本特征是“对”,要求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节奏对称。以下几种形式的对联可谓妙趣横生。

  一、缺字联:就是上下联各缺一字,对联的真正含义就隐含其间

  春节前夕,郑板桥和苏州知府一同外出巡游,

  见南门街一户人家贴了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郑板桥眉头紧锁,赶紧买了衣服、肉、粮食前去扣门,见这家一贫如洗。主人收了礼物后,千恩万谢。在回来的途中,知府忙问他怎么知道这户人家的根底。郑板桥笑道:“人家大门上不是明写着吗?你看,十个数字,就是缺一(衣)少十(食)嘛!”

  同学们,你能说出“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仪廉”这幅讽联的真正含义吗?

  二、拆字联:就是如字谜一样,把一个汉字拆成几个部分,组成对联

  一个官家小姐立志嫁一个有才学的人。她出的上联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一二句分别拆“寺”、“诗”,且末句古诗的最后一字与首句末字同。几年之后,广东才子林大钦赴京赶考,读到《孟子》中的“斧斤以时入林”,忽然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林’。”二人终成连理。

  再如下面的新婚联:“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左,女居右,

  人间配定好人。”

  三、数字联:就是将数词巧妙的嵌入其间,读来妙趣横生。

  成都武侯祠有一幅据诸葛亮生平史实和传说撰写的对联,

  上联嵌入一至十十个数字,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收二川,排八卦,六击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类似的如:“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四、回文联:就是对联顺念和反念,读音都一样

  一日,才子李调元来到川东一古刹,长老和尚请他为自己师傅画的“出水荷花”上唐伯虎题的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补写下联。李调元略一思索,挥毫在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字翰林书”。

  再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五、连字联:就是利用多音字现象,用同一汉字的不同音义组成对联

  宋代山海关附近的孟姜女庙的石碑上有一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加点的字读“ch”,通“潮”;没有加点的读“zh”,“早上”的意思;下联加点的字读“chng”,意思为“常常”没有加点的读“zh?ng”,通“涨”

  再如:“好(h)读书不好(h)读书;好(h)读书不好(h)读书。”

  六、双关联:就是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对联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不同,

  其真正的意思是隐含的。

  才子徐文长年少时恃才放旷,经常出私塾先生的洋相。一次,先生指着他的鼻子说:“眼珠子,鼻孔子,珠(诸)子在前孔子在后”,他灵机一动,指着先生的胡子对出了下联:“胡后生,眉先生,后生却比先生长。”先生怒不可遏,吼道:“猿断木楚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徐文长毫不示弱,随口吟道:“马陷足污泥中,老畜牲怎敢出蹄(题)。”先生气得脸色发青,

  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同学们,你知道“总裁为您服务,

  领袖由我安排”这副对联贴在什么店面最合适吗?

  七、叠字联:就是单字的重叠,但这种对联不易把握。

  清人刘树屏题愚园花神阁联:“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风风雨雨,冷冷清清;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再如:“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拓展阅读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要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在英语中,单词"car"与"jee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而汉语"卡车"与"吉普",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

  阿袁(即陈忠远)陈氏宗祠正大门长联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长短不一,只表音,不表义,更无可视性,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无法从形体上实现真正的对称。下面试举两个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对偶句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说明为何只有汉语才有真正的对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则不能。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举报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