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速之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10-05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3万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实词速的意思

形容词义:

1、形声字。从辵(chuò)束声。字亦作“遬”。本义:速度快。

速,疾也。——《说文》

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周礼·考工记·总目》

轻则僄遬。——《荀子·议兵》

则莫能以速中。——《周礼·考工记·弓人》

王速出令。——《孟子·梁惠王下》

子济而陈,迟速唯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2、急迫;紧急。

动词义:

1、加速;加快。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邀请。

主人速宾。——《仪礼·乡饮酒礼》

何以速我狱。——《诗·召南·行露》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易·需》

3、招致。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宋· 苏洵《六国论》

4、催促。

樊子使来速铭,曰:“不则无以掩诸幽。”乃序而铭之。—— 唐· 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

名词义:

1、姓。

词义梳理:

1、迅速;快。

2、加速;加快。

3、指性情急躁。

4、急迫;紧急。

5、召;请。

6、招致。

7、催促。

8、短暂。

9、指速香。

10、速度。

11、见“速速”。

12、通“束”。束缚。

13、通“束”。约束。

14、通“敕”。谨敬;整饬。

15、通“数”。繁数;琐碎。

2. 速长之药文言文翻译

速长之药(一作不死之药)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译文】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楚王就放了他。

3. 文言文

一。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

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者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1。这是一个怎样的案件?

2。译文

3。顾宪之是怎样断案?

4。如果这牛已经丢失三年了,能用这方法来判断吗?

二。欹器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1。给下列带括号的字注音。

1/孔子(喟)然而叹曰 2/(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2。解释下列带括号的词。

1/(虚)而欹 2/中则(正) 3/满则(覆)

3。判断下面带括号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1/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2/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3/弟子挹水(而)注之 4/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4。孔子让弟子往坐右的警器主说的目的是什么?

5。哪个成语能概括这篇寓言的寓意?

6。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篇寓言给你的启示。

三。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1。给带括号的字注音。

1/而越人(跣)行 2/而越人(被)发

2。划出下列句子该停顿的地方。

屦 为 履 之 也

3。稳重浪个“屦”字和两个“缟”字用法相同吗?请具体解释

4. 之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之”分别有以下意思: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举例: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举例: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举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举例: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举例:“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举例:久而久之。

7、往,到;举例:“吾欲之南海”。

扩展资料

“之”在古文中的用法

1、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4、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5、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6、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7、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8、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9、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10、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11、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2、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13、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14、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15、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