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莱阳籍的名人
1、宋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籍人。
清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为官清廉,仕途坎坷。
他一生精于著作,著有《安雅堂全集》,是我国有代表性的诗人,与安徽施润章齐名,时称“南施北宋”。
宋琬词、赋、文俱佳,传世诗作有1300余首,对丰富中国历史文化宝库做出了卓越贡献。
宋琬故居位于莱阳市中心大街中部东侧,建于明朝末年。
清光绪五年(1879年),莱阳知县茅芳廉为之立碑——“宋荔裳先生故宅”。
道光年间故居内设“卢乡书院”,光绪年间为官立小学,后为莱阳中学。
1981年烟台市人民 *** 公布其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 *** 公布其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董樵,原名震起,字樵谷,号东湖,后易名朱山樵,山东莱阳大淘漳村人。
董樵是明末清初人,明亡后,樵长期隐居。
顺治五年(1648年),山东境内爆发了史称第一次“于七起义”的农民起义,董樵作为这次起义的重要策划者参加了起义。
当代史学家谢国桢在《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中说“与于七主谋的人有董樵”;王思治的《于七传》也说“莱阳诗人董樵为其谋主”;李恩浦著的《于七起义》(青岛出版社1995年版)一书中就诗人董樵与于七起义做了专门的探讨。
第一次起义失败后,董樵不满于七有条件地与清廷妥协而再次隐居。
其隐居地“文登之西山”,即现在荣成境内的王家山村东南的一座菩萨庙,村民们称之为东庵。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七领导的第二次起义爆发,此次起义较第一次规模更大,参加者达四、五万之众,董樵是否参加了第二次起义,多有争议,目前尚无直接的史料加以证明。
董樵一生诗作很多,“合雅掩骚,惜不多传”,留存下来的有131篇计150首。
由于他在明亡后,特别是抗清起义失败后长期隐居,他的事迹甚至名字鲜为人知,尤其是诗作流传不广。
荣成市档案馆收藏的有关董樵的资料及诗作主要有:《董樵册页》、《董氏谱书》、《董氏遗稿》、《西山未定稿》、董绍德著《西山环峰堂草》、萧慎余著《秦淮楼上晨夕》、陶澄闻著《莱阳董烈妇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