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的后续历史
1945年10月,根据 *** 中央制定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以及在重庆谈判中向 *** 作出的让步,新四军在浙东、浙西、苏南、皖南的部队先后北撤到长江以北地区。
与此同时,新四军军部和3支部队北上山东,第三师进军东北,第五师与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河南军区等部编为中原军区。
部队一再重新编组,序列有了很大变动。
12月3日, *** 中央决定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领导机关合并(1946年1月7日正式合并)。
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副军长兼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后增加罗炳辉),副政治委员黎玉,参谋长陈士榘,副参谋长袁仲贤,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唐亮。
1946年1月7日,成立山东野战军,陈毅、黎玉分别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8月,陈毅司令员又兼政治委员。
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下辖胶东、鲁中、鲁南、滨海、渤海五个二级军区,山东野战军(辖第一、第二纵队,第七、第八师),兵力约27万人。
留在华中的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编成了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
华中军区于1945年10月25日成立。
下辖苏中军区、淮南军区及五、六、七、八军分区。
司令员张鼎丞,政治委员邓子恢,副司令员粟裕、张爱萍,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谭震林,参谋长刘先胜,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军区兵力约13.5万人。
华中野战军于1945年11月10日组成。
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刘先胜,政治部主任钟期光。
辖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纵队和特务团、炮兵团。
后辖第一、第二、第六、第七师,第七、第九、第十纵队,以及第十三旅。
野战军兵力约4.7万人。
华中野战军在建制上属华中军区,在战略行动上受陈毅指挥。
新四军第三师于1945年9月28日从苏北起程进军东北。
1946年10月,第三师第七旅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第十二师。
新四军第三师番号撤销。
1946年 *** 以30万人围攻由新四军第五师为主体组成的的中原军区,国共双方签定的停战协定破裂,全面内战爆发。
蒋介石调动62个旅(师)约50万人大举进攻华东解放区。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新四军展开苏中七战七捷、朝阳集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等作战,在苏中、苏北、淮南、淮南、鲁南等地区歼灭 *** 军有生力量约25万人。
1946年9月23日, *** 中央指示:为集中使用兵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指挥机关应合一。
据此,成立了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
1947年1月21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合编为华东军区,辖原属新四军的苏北军区、苏中军区、淮北支队、淮南支队,原属山东军区的鲁南、鲁中、胶东、渤海军区以及滨海军分区。
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以及山东军区所辖师旅合编为华东野战军,辖11个纵队和特种兵纵队。
其中原属新四军的是: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为第一纵队,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和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3个团为第二纵队,华中野战军第一师为第四纵队,华中野战军第六师为第六纵队,华中野战军第七师为第七纵队,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为第十一纵队,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为第十二纵队,华中军区骑兵团、华中野战军炮兵团和山东野战军机关一部编成特种兵纵队。
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的另两个团和华中军区第七军分区骑兵大队、洪泽湖大队编成淮北支队。
留在淮南的华中野战军第二师第六旅第十六团和地方武装编成淮南支队。
新四军完成历史使命,至此番号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