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与专项阅读

 我来答
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
2022-08-14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2万
展开全部

  一、作家作品: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了我国春秋时期许多重要的史料。这部书特别长于记述战争,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

  二、注意下列的注音:

  刿(guì)间(jiàn) 弗(fú)徧(biàn) 帛(bó)孚(fú) 辙(zhé) 轼(shì) 竭(jié)靡(mǐ)

   三、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

  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靡:倒下

  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四、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8、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1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五、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六、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七、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6、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7、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0、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八、开放性试题:

  1、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4分)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2、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信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

  3、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开放性试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4、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5、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6、学习这篇文章后,你能从曹刿、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以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九、课后题提示:

  (一)1.齐师伐我(直接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根本原因)

  2.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4.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本文以曹刿为中心人物,详细的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三)1.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伐竹取道:砍伐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假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戴。(加冠,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成年)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

  (四)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南北朝时期的淝水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

   十、知识点归类:

  (一)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二)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 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三)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四)一词多义: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亲密无间()

  2、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4、牺牲:牺牲玉帛()为国牺牲()

  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6、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7、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

  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

  (五)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省略句

  5、何以战倒装句:以何战

   十一、中考体验:

  阅读一

  2008密云县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答案:1.答案:A 2.答案:(1)同“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3.(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阅读二

  2008江苏省淮安市

  阅读下文,完成1——4题(1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惠未徧 徧:

  ③神弗福也 福: ④牺牲玉帛 牺牲: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曹刿:

  鲁庄公:

  答案:1、略 2、B 3、略4、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