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哪里人?
山西人。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1] ),本名武_(xu),后改名武_(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武则天,在位15年,实际掌握堤四五十年,在辉煌的唐代历史中,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在她从公元683年临朝称制到公元705年年初宣布退位的21年间,共任命宰相75人,其中69人可以从历史文献中查清由来。
这69人中竟然有19人被杀,至少22人被流贬。武则天的政治手段由此可以管窥一班。
武则天称帝暗李氏唐朝皇家权势斗争中的一个插曲,她最好的武器就是皇家的极权欲望。可以说武则天没有政治背景,因为她入宫时父亲已经撒手人寰;
也可以说武则天没有政治背景,因为她入宫时父亲已经撒手人寰;也可以说武则天有着强大的政治背景,因为她的身后是唐高宗,得到与失去之间,武则天成就了她的历史”。
扩展资料:
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
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
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