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小学生上作文课

 我来答
达人方舟教育
2022-10-22 · TA获得超过512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78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9万
展开全部
问题一: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quo......>>

问题二: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 习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可谈文色变的学生大有人在,老师往往也会感到无从下手,问题出在哪?我认为主要是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缺乏观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没有养成,习作素材有限,心里有话倒不出。对此,我就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精辟地道出了习作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体验人间真情,丰富个人情感,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才有事可叙,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声有色,亦情亦景。才会使读者读起来有滋有味,妙趣横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动手写写的好习惯。正所谓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之间的众多的关系。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玩中感悟,赏中习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四带:带好自己的眼仔细看;带好自己的耳认真听;带好自己的脑边想边体验;带好自己的笔做必要的记录。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要学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现生活中的精彩镜头,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刹那,尽量拓宽学生的活动场所。我往往利用课前五分钟及课外活动课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的日记,师生共同评比,评出具有独特发现、独特体验的好日记。这样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写日记不再流于形式,日记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学生也日渐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创设情境,感受真实生活
亲身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写作,有了切身体验才能动于中,发于言。倘若教师命题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又怎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呢?学生只能在万般无奈下去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语无伦次,前后矛盾,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应适当地创设情境,给予学生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用眼、鼻、舌、手去摄取生活素材,让学生眼中有物,方能笔下有文。特别是听了齐白坚教授快乐大作文的观摩课,更是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齐白坚教授善于创设原始的情景,让学生运用眼、耳、手、鼻、舌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学生独特的体验,适当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要点,放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高涨情绪中学会作文。回到学校,我马上利用两节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吹气球》比赛,布置了比赛的规则,在三分钟内谁吹得最大,谁就取胜,当然气球吹破的被淘汰。在比赛过程中我适当地引导学生做到眼、耳、脑、笔并用,比赛结束后,我便让学生动手写作,一节课时间学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写好了,个个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往日写作时的愁眉苦脸已荡然无存。
当然,每一次习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后再习作,这就需要老师放慢记忆镜头。尽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但由于心理上的抵触,无法进入再现情景或再现时印象、感悟不够深刻。此时,教师必须善于用丰富的语言组织、启发或用生动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唤起对当时的人、景、情感的回忆。在教师随风潜入夜的引导中,往事就犹如电影回放一样清晰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此时提起笔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
人是桩桩全靠衣妆,其实文章也一样,准确华美的词......>>

问题三:怎样教自己的孩子把作文写好 一个朋友教了十年语文,接手过许多的孩子,总是遇到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孩子的作文都不过关,一提写作文就头痛,无论是字数还是用词或者谋篇布局都差强人意。通过摸索,对这些孩子的作文教学,必须完全抛开教科书的模式,重新建立一套作文教学体系,于是就有了这些教案,经过多年实践,还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我将作文教案转载来供家长们参考。
入门篇,第一课,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45分钟左右,根据孩子实际可灵活调整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式:妈妈先列出特征项目(如形状、颜色等),再让孩子举出词语,看看他(她)能说出几个词来,妈妈也可一旁提示。
(1)视觉形象(眼能看到的):
整体轮廓:高、矮、胖、瘦、厚、薄、大、小
形状:平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扇形、五角星形等等
立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棱椎体、圆柱体、台体、球体、球冠等等
颜色:黑、赤、橙、黄、绿、青、蓝、紫、白、褐、灰、红
光泽:明亮――黑暗、鲜艳――灰暗、灿烂――阴暗、枯燥――滋润、干燥――湿润、粗糙――细腻等等
状态:老(苍老)、嫩(娇嫩、鲜嫩)、新(崭新、全新、七成新)、旧(陈旧、半新旧)
速度:快(迅速)――慢(缓慢)
(2)触觉形象(手能摸到的)
质地:软――硬、韧――脆、坚硬――柔软、结实――松弛、浓稠――稀薄、粗糙――光滑、粘稠――干爽
温度:冷――热、温暖――寒冷、热――凉、烫――冰
(3)嗅觉形象(鼻子能闻到的)
气味:香――臭
(4)味觉形象(嘴能尝到的)
味道:酸、甜、苦、辣
(5)听觉形象(耳朵能听到的)
声音:嘈杂――悦耳、大声――小声、尖叫、哭声、笑声、还有其他象声词如哈哈、嘎嘎等
二、事物特征的最基本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拿出一个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或植物或日常用品,让孩子按照前面的特征顺序逐个进行描写训练,妈妈可以先举例子
1、用形容词
前面阐述事物特征的例词基本说都是形容词
2、用比喻句
例如:瘦得象根火柴棒;圆圆的象个皮球;红红的象火一样;鲜嫩鲜嫩的,就象刚出芽的树叶;跑得象箭一样快;等等
3、作比较
例如:小明比小林高十公分,但却要瘦很多;西瓜圆圆的,有点象皮球,可是它还穿这绿色的花衣服;等等
三、作业布置:
拿出两种不同的水果或蔬菜,让孩子调动五官,按照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的顺序全面观察、摸捏、品尝,一边观察,一边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形容词、比喻句、作比较的方式对刚才记录的内容进行润色,最后整理成一篇观察日记
第二课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
入门篇 第二课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知道有物可写
教学重点:对人物外貌内容按顺序细分
课时:45分钟左右(各位妈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后的都不再注时间)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外貌的细分
教学方法:妈妈可以自己或孩子(照着镜子)作为描写对象,同时选择几张不同人物的相片作为比较对象,指导孩子依次按照下列项目的顺序进行描写
(一)、整体轮廓
外形:例词―高(高大、魁梧、修长等)、矮(矮小、敦实、娇小等)、胖(肥胖、胖乎乎等)、瘦(瘦弱、苗条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运用形容、比喻、比较、夸张等手法,如“胖得象头小肥猪”,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体质:例词―强健、硬朗、结实、壮实、丰满、单薄、纤弱、羸弱、虎背熊腰、铁塔般等
(二)、头部
1、脸:例词―瓜子脸、四方脸、国字脸、薄饼脸、橘子脸、茄子脸、马脸、英俊、漂亮、美丽、亮丽、丑陋等
2、发:例词―长发、短发、卷发、披肩发......>>

问题四:小学生作文课应该怎样上? 让孩子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揣,用身体去感受。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的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在启发孩子,看到什么,像什么,又想到什么;听到什么,像什么,又想到什么。。。。。。
这样,孩子说的作文就是多彩的,有形状,有声音,有味道,有感觉,有想法,有趣味了,作文课也就兴趣盎然了

问题五: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

问题六:如何教小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水 *** 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许多老师对指导小学生写作文头疼不已,下面是我指导小学生写作文的几点经验,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积累写作的材料
阅读有利于写作,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引发学生的思维规范,阅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模仿的范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注重了以下工作:1.利用好校内图书室的资源。对于农牧区的学生而言,在借阅图书的过程中既增加了课外阅读的机会,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了一些优美的语句;2.要求学生每天抽课余时间订作文书,要读通读顺,准备一个摘抄本,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并给取个好听的名字,并且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在班内向大家推荐好词好句;3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我先把好文章印给大家,再和大家一起阅读一起分析,遇到好的语段,我还和学生一起朗读,背诵;4.利用好我们的教材。小学课本中的文章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每一课都有好词佳句,教师在上课时应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在“积累本”上,时常复习并学会运用,这样就达到了积累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兴趣,而且还汲取了写作营养。学生内化了这些营养,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样习作水平会越来越高,习作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二、降低习作难度,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法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三年级上册教材 *** 安排了十次习作,每次习作都有要求,但有些内容的要求,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关于写作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如果机械地照教材行事,学生不仅写不出好文章,而且会越来越对写作不感兴趣,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降低了习作难度。例如: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中第8次习作,要求写去年春节时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还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部分学生拿到作文题感到为难。这时我就降低了习作难度,让他们写一件令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就行了。我还在班上承诺,只要把事情写清楚就可以。难度降低了,而且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就能获得高分,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上来了。
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与世隔绝,应让他们走出校园,接触大自然,亲身体验。记得有一次,我布置一篇作文《我最喜欢的植物》,课前我让学生细致观察植物的颜色、形状、长势、动态、静态等,在观察的同时还可以尝一尝、闻一闻植物,调动自己的味觉和嗅觉来充分了解植物的特点。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牵牛花的花托是甜的,花瓣是苦的;有的说葱白中间的粘液虽然像鼻涕,但是味道却很辣;还有的为了观察夜间植物的变化,竟然一夜没睡觉,他说牵牛花的花瓣夜晚慢慢合拢,黎明时分悄然舒展。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观察心得,我又引导他们写好细节部分,因此那次作文同学们写得非常好。
写人、写景和写动物的文章也是如此,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好文章必须经过细致的观察。我们班写《春天》这篇文章时,我带领孩子们到田野里去观察大自然,那天天上白云朵朵,地下芳草如茵,春风轻柔,春意浓浓,什么“生机勃勃、鸟语花香、五彩缤纷、春色满园、春意盎然……”一个个优美的词语都从孩子嘴里蹦出来了,那一次的作文课非常成功。就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给孩子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他将为你描述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
四、 扩大习作阵地,让练笔的机会多起来。
单凭一学期8篇作文的练笔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大训练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