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夸奖别人有文采
1. 夸别人有文采,用文言文怎么说
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出处——南朝·谢灵运
释义:天下的文学之才总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曹植)独占了八斗,我的才学占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才高八斗的由来,可见曹植的才华与名气。从此以后,谢灵运的这句“才高八斗”就成了才学出众的代名词了。
二、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出处——《庄子·天下》
释义:是说惠施的方法和本领都很大,在惠施家中所读过查阅的书籍都要依靠五个车子才能够拉的动。这个典故就是用来形容惠施的才能非常的大。惠施的学问十分广博,他所读过拥有的书多达五车。
三、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清·曾国藩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四、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孔子家语·观周》
释义:意思是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五、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2. 怎么用文言文夸奖一个人“有才华”
怎么用文言文夸奖一个人“有才华”:
1、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南朝·谢灵运
2.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庄子·天下》
3. 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清·曾国藩
4. 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清·恽敬
5. 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孔子家语·观周》
6.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7. 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明·冯梦龙
3. 形容“一个人文采好”的文言文有哪些
1. 进士及第、博学、制策连登三科 唐 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译文:考上进士,博学多才,制定策略连续升三级。
2. 博学冲素 金 蔡松年——《水龙吟 余始年二十馀,岁在丁未,与故人东》
译文:博学多才又冲淡纯朴。
3. 博学能文 元 仆散汝弼 ——《风流子 金石萃编卷一百五十八载温泉风流子》
译文:博学多才擅长文科。
4. 多闻博学 元 李道纯 ——《沁园春·身处玄门》
译文:博学多才有见闻。
5. 博学似刘子政 宋 黄庭坚——《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译文:像刘子政一样博学多才。
6. 先进博学 汉 蔡邕——《答对元式诗》
译文:博学开明。
7. 博学果何谓 宋 方回——《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韵赋十诗送赵然然》
译文:果然是博学多才。
8. 胡母博学夸宏橅 宋 欧阳光祖 ——《赠篆书吴全仲古风》
译文:胡母夸宏橅非常博学多才。
9. 博学精微先贤播 宋 宋太宗——《缘识》
译文:博学多才精巧的与先贤相遇。
10. 大哉博学称夫子 宋 张九成 ——《论语绝句一百首》
译文:非常博学多才称之为夫子。
4. 古文夸奖别人的话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才高八斗)
《庄子集释》卷十下〈杂篇·天下〉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学富五车)
5. 古文表扬人的句子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 杜牧《雪中书怀》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 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 杜牧《雪中书怀》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 —— 杜牧《泊秦淮》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 李白《怨情》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吕岩《牧童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袁枚《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