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复习提纲 含答案 20
1个回答
2011-01-31
展开全部
序言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组成 、 性质 、 结构 以及 变化规律 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联系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 物理 变化,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 化学 变化。
3:物质在 化学变化中 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4、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凑到 瓶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1-2毫升,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即可。(3):用剩的药品既不能 放回原瓶 ,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 指定的回收容器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 镊子 ,用过后要立即用的纸擦干净。粉状固体取用的方法是使试管 倾斜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 底部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块状固体取用方法是先把容器横放-,将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使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_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 上,不要__平放____或 倒放 在实验台面上,以免_沾污试剂___滴管和腐蚀_橡胶胶帽_____。用完的胶头滴管应立即用__清水____,以备下次使用。
4: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0.1克 。 (1):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物质时,应__右_盘放砝码左 盘放被称物。调整托盘天平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右边的螺丝帽向右 旋转。
(3)称量前,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 大小相同 的纸片,然后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5:捡查气密性: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两手掌 握住容器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6:物质的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应超过其容积的2/3,最少不低于其容积的1/4。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得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酒精,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的抹布或沙土去扑盖。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心 。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使用外焰,并注意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自己和他人,试管要倾斜与桌面约成45度角,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以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用试管给药品加热,都应选擦干试管外壁的__水____。用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_受热,而后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跟灯芯接触。
7:过滤:一贴二低三接触(理解)
8、洗涤仪器(1)洗涤方法:先到废液 后注水,振荡倒掉再注水,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宜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上下 或 旋转 移动试管刷,用力不能过猛。
(2)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即不聚成水珠,也不 成股留下。
9、仪器的连接:一般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1:在钟罩中燃烧红磷的现象是:a:钟罩内水面上升约1/5体积,而不是全部 b:燃烧匙中有剩余的红磷 c:有大量白烟生成. 这个实验说明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2: 如果是用右图的方法进行实验,A瓶中水位上升 至 1/5 处,在此实验中,如果橡皮塞漏气,会造成结果偏小 。
3: 拉瓦锡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4: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 0.03%、 稀有气体.94%、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稀有气体包括 氦、氖等。
5: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分为 有害气体 和 粉尘 两大类。气体污染物有: SO2 NO2 CO 。
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1)使用清洁能源 (2)积极植树造林 (3)废气处理后再排放(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5)使用无铅汽油。
空气污染的危害: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损害人体健康、破坏臭氧层、造成酸雨等
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6: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标准状况下, 无 色 无 味的 气 体, 不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略大 ,变成液态和固态为 蓝色。工业用的氧气,一般存放在 蓝 色的钢瓶中。
7:氧气的化学性质
C + O2 CO2(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2C + O2 2CO(化合) 3Fe + 2O2 Fe3O4(在空气中发红,不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S + O2 SO2(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体,放热 )4P + 5O2 2P2O5(在空气中,苍白色火焰,大量白烟,放热)
2Mg + O2 2MgO(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8:铁在氧气中燃烧时,在瓶底装水或铺沙的原因: 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会区分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两种变两种,一单一化(4)复分解反应:两化变两化,互相交换成分
10: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例2CO+O2 2CO2
还原反应:物质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例2Fe2O3+3C高温4Fe+3CO2↑
1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 医疗、登山、潜水、航空、宇航(2):支持燃烧.(3):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 三:氧气的制法
12:催化剂:(1)“改变”—包括催化剂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两种情况。(2)“没有改变”—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包括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包括反应进行时)都没有改变。(3)不能说某物质是催化剂。要讲明某物质在某具体化学反应中是催化剂。 催化作用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情况。
1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主要分以下8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3)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片倒立在水槽内;(5)给试管加热;(6)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7)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8)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14、比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2KClO3 2KCl+3O2↑
固体+固体→气体 Zn+H2SO4=ZnSO4+H2↑
固体+液体→气体 CaCO3+2HCl=CaCl2+H2O+CO2↑
固体+液体→气体 发生装置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点燃如发出爆鸣声,并发出淡蓝色火焰只生成水一种物质该气体是H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验满方法 带火星木条放到瓶口,是否复燃 无 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是否熄灭
15. KClO3(白色)KMnO4 (紫黑色) 2KMnO4 K2MnO4 + MnO2+O2↑(分解)
如用H2O2(双氧水)制取氧气:用制取氢气或二氧化碳的装置 2H2O2 2H2O + O2↑(分解)
16、氧气的工业制法:(1)空气加压降温使之液化,再蒸发,氮气先蒸发出来 (2)膜分离技术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记住水的物理性质。4度时水的密度最大。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的原因 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
2:电解水:正氧负氢直流电,气体体积一比二 2H2O 2H2↑ + O2 ↑(条件:通直流电)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通电分解的实质是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可见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 分 而原子则不可再 分
二:分子
1: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 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 不同。
2:分子、原子的性质:(1)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不停地运动
(3) 有间隙 (4)分子由原值构成
3:由分子物质呈三态的主要原因是 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 原子、 离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例氧气、水
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例氯化钠。
混合物 单质 金属单质
物质 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 无机物 氧化物 金属~
化 酸 非金属~
合 碱
物 有机物 盐
5:物质的分类
二:原子
1: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 分 ,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不可分 。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4.从微观的角度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6.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7: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
8.水资源:总量丰富,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可利用的淡水极少,不到1%,我国水资源整体短缺,我省属于 极度 缺水。
9.保护水资源:(1)节约水资源(喷灌、滴灌等,循环用水等)。(2)防治水污染(水的污染主要有 工业 污染、 农业 污染、 生活污染等):使用无磷洗涤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3)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氢、氯、钠、镁(前五位)
10.水的净化:(1)自来水的净化:(明矾吸附)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杀菌)
(2)制取纯水:蒸馏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3)过滤:适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接触
11.硬水:含较多的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少量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
12.硬水和软水的鉴别:分别加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
13.硬水的危害:浪费肥皂,影响锅炉的使用,危害人的健康
14.最轻的气体(氢气):(1)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 无 色 无 味的 气 体, 难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小 ,变成液态和固态为 无 色。
(2)化学性质:a.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可安静的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水;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气体点燃时要要检验纯度 b.还原性:冶炼金属等
(3)氢气是理想的能源:a.燃烧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b.来源广(分解水)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结构
1:原子不带电的原因:原子内的质子所带的电量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不带电。 不同类的原子,它们的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数不同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但不一定等于核内中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
原子 质子 +
原子核 中子0
4: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电子的质量非常非常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5:原子的结构
二:元素 元素符号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世界上的物质虽然有千千万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却只有100多种.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2: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3: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7:元素符号:用 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或加上第二个字母(小写) 来表示。
8、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
三: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1:化学式:用 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式子 叫做化学式。
(1)物质的化学式,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
(2)一种物质(纯净物)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3)化学式的意义:a.表示这种物质。b.表示这种物质有什么元素组成(c.有的化学式,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和一个分子的构成)d.表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固体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如:Mn K Fe C S P 等 例外:碘I2
(2):非金属液体单质及气体单质:一般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数字“2”
如:O2 N2 H2 F2 Cl2、Br2 等这类分子称为双原子分子。O3也是 单质 叫 臭氧
(3)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He Ne Ar Kr等.
3: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1)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必须预知:(1)该化合物有哪几种元素组成.(2)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2) 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一般正价的元素在前,负价的元素在后,右下角写由化合价求出的原子个数,如果是“1”,必须省去不写。
4:读法:从后向前读作“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
5: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6、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7:核外电子排布:(1)能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〇表示 原子核 ,〇中的“+”表示 带正电 ,
〇中的数字表示 核电荷数 ,〇 外的弧线表示 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该层上的电子数 。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3)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特点:a..金属元素的原子 <4 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
b.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4 (H 1 ,B 3)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稳定结构
c.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8(He =2)稳定结构
8: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
9: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10.化合价:(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金属常显正价,非金属常显负价,和氧时结合显正价
11.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个数/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12.物质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个数):(另一元素的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个数)
1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表示方法:Xm+ 或Yn-(m、n=1时必须省去不写)
1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Xm 或 +Yn-(m、n=1时不能省去不写)
15.元素周期表:(1)横7竖18,7个周期,16个族
(2)按顺序记住1-20号元素符号H .He .Li.Be B , C N O F Ne ,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16.原子团化合价:一价铵(根)硝(酸根)氢氧根( NH4+ NO3- OH- ),二价硫(酸根)和碳酸根(SO42- CO32- ),三价常见磷酸根( PO43- ),通常为负除铵根( NH4+ )。
17.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韵语1:
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锌钡正二价;氟氯溴(Br)碘(I)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
铜正一正二铝正三,铁有正二和正三;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负二正四和正六。
18.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韵语2:
一价氟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镁锌钡;三五氮磷三价铝,碳硫二、四硫有六(S-2),
铜汞一、二 铁二、三;锰有二、四、六、七价,氯是五七正负一,硅有正四单质0。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3: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相等的原因:
(1) 反应的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必然相等。
3.元素的种类、质量一定不变。物质、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不一定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②反应的条件;③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数的关系。
3:化学方程式中符号的含义:“+” 和 ,“=” 生成 ,“↑” 气体 ,“△” 加热 ,“↓” 沉淀 。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铁在氧气中燃烧: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铝和稀硫酸反应: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加热高锰酸钾: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在反应“C + O2点燃CO2” 中,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 是指每反应12份质量的碳,同时就有 32 份质量的氧气参加反应,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2:用28克铁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g?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2: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3.C60 :碳的一种单质,稳定,在材料科学、超导体有应用。
4、金刚石、石墨由于原子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1.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CO2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C + 2CuO 2Cu + CO2↑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炽热的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 CO2+C高温2CO (吸收热量)
木炭还原氧化铁: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可升华。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紫变红)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H2CO3==H2O+CO2↑ (红变紫)
(3):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4).植物光合作用。(5)气体肥料
4、碳-氧平衡:动植物呼吸、燃料的燃烧等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维持相对的平衡。
5、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的现象
6:盛石灰水的细口瓶的瓶壁上常附有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是CaCO3,形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若要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应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 CaCl2+H2O+CO2↑。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参第二单元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2、反应原理:碳酸盐跟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HCl= CaCl2+H2O+CO2↑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体产生,过一会儿气泡逐渐减少,以至反应停止。)
(2):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覆盖在块状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钙跟硫酸接触。而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3):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SO4=CaSO4+H2O+CO2↑其中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未能溶解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表面,使得反应不能很好进行甚至中止,故不能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五: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氢气相似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一氧化碳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CO+O2点燃2CO2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现象:黑色固体(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 (Fe2O3+3CO高温2Fe+3CO2)
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如:2CO+O2点燃2CO2 CO2+C 2CO
3:一氧化碳的毒性:中毒的原理:极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的能力,造成人体因缺氧而死亡。
4: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性质比较:参右表
5. H2和C、CO的性质的比较
比较 氢气 一氧化碳 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略小),难溶于水。 大多是黑色固体,难溶于水,其中金刚石坚硬,石墨可导电,活性炭有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 可燃性 2H2+O2 2H2O,
淡蓝色火焰 2CO+O2 2CO2;
产生蓝色火焰 C + O2 CO2(O2充足)
2C + O2 2CO(O2不充足)
空气中红热,氧气中白光
与氧气或空气混和,达到一定体积分数,点燃会爆炸,点燃前要验纯。
还原性 H2+CuO Cu+H2O
还原剂,置换反应 CO+CuO Cu+CO2
还原剂,非置换反应 C+2CuO 2Cu+CO2↑
还原剂,置换反应
毒性 无 有剧毒 无
稳定性 常温,稳定 常温下,不活泼, 常温较稳定,但可和血红蛋白结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1、 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2、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例:食物的腐败
3、 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 泡沫灭火器中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 2NaCl+CO2↑+H2O
5、 灭火器有: 泡沫 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火灾)、 干粉 火器(一般火灾、油、气等)
二氧化碳 灭火器(扑灭档案、图书、贵重仪器等)
6、 爆炸:1)急速的燃烧 2)有限的空间 有的爆炸不是化学变化:锅炉的爆炸
7、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8、 认识课本P.129有关图标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组成 、 性质 、 结构 以及 变化规律 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联系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 物理 变化,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 化学 变化。
3:物质在 化学变化中 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4、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凑到 瓶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1-2毫升,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即可。(3):用剩的药品既不能 放回原瓶 ,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 指定的回收容器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 镊子 ,用过后要立即用的纸擦干净。粉状固体取用的方法是使试管 倾斜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 底部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块状固体取用方法是先把容器横放-,将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使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_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 上,不要__平放____或 倒放 在实验台面上,以免_沾污试剂___滴管和腐蚀_橡胶胶帽_____。用完的胶头滴管应立即用__清水____,以备下次使用。
4: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0.1克 。 (1):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物质时,应__右_盘放砝码左 盘放被称物。调整托盘天平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右边的螺丝帽向右 旋转。
(3)称量前,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 大小相同 的纸片,然后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5:捡查气密性: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两手掌 握住容器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6:物质的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应超过其容积的2/3,最少不低于其容积的1/4。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得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酒精,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的抹布或沙土去扑盖。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心 。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使用外焰,并注意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自己和他人,试管要倾斜与桌面约成45度角,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以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用试管给药品加热,都应选擦干试管外壁的__水____。用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_受热,而后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跟灯芯接触。
7:过滤:一贴二低三接触(理解)
8、洗涤仪器(1)洗涤方法:先到废液 后注水,振荡倒掉再注水,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宜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上下 或 旋转 移动试管刷,用力不能过猛。
(2)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即不聚成水珠,也不 成股留下。
9、仪器的连接:一般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1:在钟罩中燃烧红磷的现象是:a:钟罩内水面上升约1/5体积,而不是全部 b:燃烧匙中有剩余的红磷 c:有大量白烟生成. 这个实验说明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2: 如果是用右图的方法进行实验,A瓶中水位上升 至 1/5 处,在此实验中,如果橡皮塞漏气,会造成结果偏小 。
3: 拉瓦锡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4: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 0.03%、 稀有气体.94%、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稀有气体包括 氦、氖等。
5: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分为 有害气体 和 粉尘 两大类。气体污染物有: SO2 NO2 CO 。
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1)使用清洁能源 (2)积极植树造林 (3)废气处理后再排放(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5)使用无铅汽油。
空气污染的危害: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损害人体健康、破坏臭氧层、造成酸雨等
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6: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标准状况下, 无 色 无 味的 气 体, 不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略大 ,变成液态和固态为 蓝色。工业用的氧气,一般存放在 蓝 色的钢瓶中。
7:氧气的化学性质
C + O2 CO2(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2C + O2 2CO(化合) 3Fe + 2O2 Fe3O4(在空气中发红,不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S + O2 SO2(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体,放热 )4P + 5O2 2P2O5(在空气中,苍白色火焰,大量白烟,放热)
2Mg + O2 2MgO(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8:铁在氧气中燃烧时,在瓶底装水或铺沙的原因: 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会区分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两种变两种,一单一化(4)复分解反应:两化变两化,互相交换成分
10: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例2CO+O2 2CO2
还原反应:物质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例2Fe2O3+3C高温4Fe+3CO2↑
1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 医疗、登山、潜水、航空、宇航(2):支持燃烧.(3):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 三:氧气的制法
12:催化剂:(1)“改变”—包括催化剂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两种情况。(2)“没有改变”—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包括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包括反应进行时)都没有改变。(3)不能说某物质是催化剂。要讲明某物质在某具体化学反应中是催化剂。 催化作用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情况。
1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主要分以下8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3)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片倒立在水槽内;(5)给试管加热;(6)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7)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8)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14、比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2KClO3 2KCl+3O2↑
固体+固体→气体 Zn+H2SO4=ZnSO4+H2↑
固体+液体→气体 CaCO3+2HCl=CaCl2+H2O+CO2↑
固体+液体→气体 发生装置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点燃如发出爆鸣声,并发出淡蓝色火焰只生成水一种物质该气体是H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验满方法 带火星木条放到瓶口,是否复燃 无 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是否熄灭
15. KClO3(白色)KMnO4 (紫黑色) 2KMnO4 K2MnO4 + MnO2+O2↑(分解)
如用H2O2(双氧水)制取氧气:用制取氢气或二氧化碳的装置 2H2O2 2H2O + O2↑(分解)
16、氧气的工业制法:(1)空气加压降温使之液化,再蒸发,氮气先蒸发出来 (2)膜分离技术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记住水的物理性质。4度时水的密度最大。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的原因 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
2:电解水:正氧负氢直流电,气体体积一比二 2H2O 2H2↑ + O2 ↑(条件:通直流电)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通电分解的实质是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可见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 分 而原子则不可再 分
二:分子
1: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 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 不同。
2:分子、原子的性质:(1)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不停地运动
(3) 有间隙 (4)分子由原值构成
3:由分子物质呈三态的主要原因是 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 原子、 离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例氧气、水
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例氯化钠。
混合物 单质 金属单质
物质 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 无机物 氧化物 金属~
化 酸 非金属~
合 碱
物 有机物 盐
5:物质的分类
二:原子
1: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 分 ,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不可分 。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4.从微观的角度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6.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7: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
8.水资源:总量丰富,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可利用的淡水极少,不到1%,我国水资源整体短缺,我省属于 极度 缺水。
9.保护水资源:(1)节约水资源(喷灌、滴灌等,循环用水等)。(2)防治水污染(水的污染主要有 工业 污染、 农业 污染、 生活污染等):使用无磷洗涤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3)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氢、氯、钠、镁(前五位)
10.水的净化:(1)自来水的净化:(明矾吸附)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杀菌)
(2)制取纯水:蒸馏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3)过滤:适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接触
11.硬水:含较多的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少量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
12.硬水和软水的鉴别:分别加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
13.硬水的危害:浪费肥皂,影响锅炉的使用,危害人的健康
14.最轻的气体(氢气):(1)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 无 色 无 味的 气 体, 难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小 ,变成液态和固态为 无 色。
(2)化学性质:a.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可安静的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水;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气体点燃时要要检验纯度 b.还原性:冶炼金属等
(3)氢气是理想的能源:a.燃烧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b.来源广(分解水)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结构
1:原子不带电的原因:原子内的质子所带的电量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不带电。 不同类的原子,它们的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数不同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但不一定等于核内中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
原子 质子 +
原子核 中子0
4: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电子的质量非常非常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5:原子的结构
二:元素 元素符号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世界上的物质虽然有千千万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却只有100多种.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2: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3: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7:元素符号:用 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或加上第二个字母(小写) 来表示。
8、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
三: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1:化学式:用 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式子 叫做化学式。
(1)物质的化学式,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
(2)一种物质(纯净物)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3)化学式的意义:a.表示这种物质。b.表示这种物质有什么元素组成(c.有的化学式,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和一个分子的构成)d.表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固体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如:Mn K Fe C S P 等 例外:碘I2
(2):非金属液体单质及气体单质:一般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数字“2”
如:O2 N2 H2 F2 Cl2、Br2 等这类分子称为双原子分子。O3也是 单质 叫 臭氧
(3)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He Ne Ar Kr等.
3: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1)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必须预知:(1)该化合物有哪几种元素组成.(2)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2) 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一般正价的元素在前,负价的元素在后,右下角写由化合价求出的原子个数,如果是“1”,必须省去不写。
4:读法:从后向前读作“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
5: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6、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7:核外电子排布:(1)能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〇表示 原子核 ,〇中的“+”表示 带正电 ,
〇中的数字表示 核电荷数 ,〇 外的弧线表示 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该层上的电子数 。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3)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特点:a..金属元素的原子 <4 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
b.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4 (H 1 ,B 3)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稳定结构
c.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8(He =2)稳定结构
8: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
9: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10.化合价:(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金属常显正价,非金属常显负价,和氧时结合显正价
11.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个数/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12.物质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个数):(另一元素的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个数)
1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表示方法:Xm+ 或Yn-(m、n=1时必须省去不写)
1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Xm 或 +Yn-(m、n=1时不能省去不写)
15.元素周期表:(1)横7竖18,7个周期,16个族
(2)按顺序记住1-20号元素符号H .He .Li.Be B , C N O F Ne ,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16.原子团化合价:一价铵(根)硝(酸根)氢氧根( NH4+ NO3- OH- ),二价硫(酸根)和碳酸根(SO42- CO32- ),三价常见磷酸根( PO43- ),通常为负除铵根( NH4+ )。
17.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韵语1:
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锌钡正二价;氟氯溴(Br)碘(I)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
铜正一正二铝正三,铁有正二和正三;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负二正四和正六。
18.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韵语2:
一价氟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镁锌钡;三五氮磷三价铝,碳硫二、四硫有六(S-2),
铜汞一、二 铁二、三;锰有二、四、六、七价,氯是五七正负一,硅有正四单质0。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3: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相等的原因:
(1) 反应的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必然相等。
3.元素的种类、质量一定不变。物质、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不一定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②反应的条件;③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数的关系。
3:化学方程式中符号的含义:“+” 和 ,“=” 生成 ,“↑” 气体 ,“△” 加热 ,“↓” 沉淀 。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铁在氧气中燃烧: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铝和稀硫酸反应: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加热高锰酸钾: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在反应“C + O2点燃CO2” 中,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 是指每反应12份质量的碳,同时就有 32 份质量的氧气参加反应,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2:用28克铁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g?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2: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3.C60 :碳的一种单质,稳定,在材料科学、超导体有应用。
4、金刚石、石墨由于原子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1.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CO2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C + 2CuO 2Cu + CO2↑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炽热的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 CO2+C高温2CO (吸收热量)
木炭还原氧化铁: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可升华。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紫变红)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H2CO3==H2O+CO2↑ (红变紫)
(3):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4).植物光合作用。(5)气体肥料
4、碳-氧平衡:动植物呼吸、燃料的燃烧等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维持相对的平衡。
5、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的现象
6:盛石灰水的细口瓶的瓶壁上常附有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是CaCO3,形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若要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应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 CaCl2+H2O+CO2↑。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参第二单元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2、反应原理:碳酸盐跟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HCl= CaCl2+H2O+CO2↑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体产生,过一会儿气泡逐渐减少,以至反应停止。)
(2):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覆盖在块状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钙跟硫酸接触。而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3):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SO4=CaSO4+H2O+CO2↑其中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未能溶解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表面,使得反应不能很好进行甚至中止,故不能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五: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氢气相似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一氧化碳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CO+O2点燃2CO2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现象:黑色固体(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 (Fe2O3+3CO高温2Fe+3CO2)
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如:2CO+O2点燃2CO2 CO2+C 2CO
3:一氧化碳的毒性:中毒的原理:极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的能力,造成人体因缺氧而死亡。
4: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性质比较:参右表
5. H2和C、CO的性质的比较
比较 氢气 一氧化碳 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略小),难溶于水。 大多是黑色固体,难溶于水,其中金刚石坚硬,石墨可导电,活性炭有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 可燃性 2H2+O2 2H2O,
淡蓝色火焰 2CO+O2 2CO2;
产生蓝色火焰 C + O2 CO2(O2充足)
2C + O2 2CO(O2不充足)
空气中红热,氧气中白光
与氧气或空气混和,达到一定体积分数,点燃会爆炸,点燃前要验纯。
还原性 H2+CuO Cu+H2O
还原剂,置换反应 CO+CuO Cu+CO2
还原剂,非置换反应 C+2CuO 2Cu+CO2↑
还原剂,置换反应
毒性 无 有剧毒 无
稳定性 常温,稳定 常温下,不活泼, 常温较稳定,但可和血红蛋白结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1、 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2、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例:食物的腐败
3、 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 泡沫灭火器中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 2NaCl+CO2↑+H2O
5、 灭火器有: 泡沫 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火灾)、 干粉 火器(一般火灾、油、气等)
二氧化碳 灭火器(扑灭档案、图书、贵重仪器等)
6、 爆炸:1)急速的燃烧 2)有限的空间 有的爆炸不是化学变化:锅炉的爆炸
7、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8、 认识课本P.129有关图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