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了,家长应该怎么引导教育
2023-12-06
第一: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孩子被欺负后,父母一定要仔细询问孩子,让孩子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时候当孩子不愿说、或者说不清时,父母可以通过同学、老师了解更多信息。掌握清楚孩子被打的来龙去脉,才好决定下一步如何去做。
第二:引导孩子解决矛盾。
孩子情绪不太好,毕竟被别人打了,但是该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要积极的引导孩子尽可能的去化解摩擦,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尽可能的做到舍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有了摩擦之后,孩子也是要不断的反省自己。
第三:告诉孩子暴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向孩子解释,打人是不对的,会伤害到别人的身体和感情。我们要教导孩子要尊重他人,包括不打人、不伤害他人。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四:要教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当孩子遇到冲突时,我们可以教他们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他们不喜欢被打或被伤害。例如,孩子可以说:“不要打我,我不喜欢被打。”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暴力。
第五:告诉孩子要勇敢,也要保护好自己。
勇敢的孩子没人敢欺负,告诉孩子面对那些爱欺负人的孩子,一定不要害怕,有人欺负你时,一定要大声地喊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告诉打人者:“打人是不对的,你不要打我!”必要时要高声的呵斥对方。
第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寻求帮助。
当孩子遇到冲突时,我们可以教他们寻求成人的帮助,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他们或伤害他们,他们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他们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导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全,并且知道他们可以依靠成人来解决问题。
孩子被打了家长千万不要这么做:
第一:逃离,让使孩子缺少社交能力。
带孩子逃离或者人为避免这种伤害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孩子终究会长大,走入成人的世界。如果我们营造一个天下无伤害的伪安全环境,就会给孩子一种错误印象,认为天底下都是安全的。长大后的他面对真实的社会就会手足无措。
第二:让孩子“宽宏大量”。
俗话说得好,人性本善,其实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暴力,更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采用息事宁人的态度来对待这样的事情。但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家长倒是“息事”了,但孩子之间却并没有“宁人”,如果采用这种处理办法,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受到多种负面影响。
第三:打回去,给孩子造成更大伤害。
家长如果还要告诉孩子“打回去”,其实是在强人所难,让孩子去做一件他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这样,孩子的心里就会有压力,就会紧张和焦虑,达不到爸爸妈妈的期望就会让他觉得自己不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而且,打回去,本身就是一种以暴制暴,这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社交意识,反而会给孩子种下一颗暴力的种子。
对于家长来讲,应该学会引导孩子说出不开心的事,应该注意这一点方面的引导,在教育方面不要太过于敏感了。
孩子之间的冲突分两种,刻意的欺负和玩闹之间的冲撞。第一种是一方孩子故意地欺负人,这种孩子一般是家庭教育有问题,如果是这种情况,一定要找到其家长,让对方赔礼道歉,给出警示警告,不然就法庭见。另外一种是两个孩子在一起玩闹,你把我推倒了我把你推倒了,这样的情况,家长就无需掺和了,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孩子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学会处理和小伙伴的矛盾。
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可能遇到“坏同学”,家长如果需要出面,目的应该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同时要考虑所采用方式对自己孩子人格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他今后人际关系的影响。
而对待有打人习惯的孩子,适当惩罚是必要的,如取消孩子喜欢的事情。还可以开展“共情训练”,问孩子这几个问题:“你知道不知道你打了他,他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你知不知道他挨打之后会特别难过?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样做也会让爸爸妈妈感到难过?”
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教育孩子,被打或看到有人被欺负时,不要忍气吞声,不要害怕,要保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