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考场给材料作文“五步法”写法例谈
考场给材料作文按“五步法”操作是比较实用有效的,以下列材料作文为例作以具休说明。
【材料及作文要求】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见到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们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
【“五步法”操作说明】
第一步,研读题干,明确要求。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这些要求就是从题干中来的。研读上述题干,从这些见惯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获得四点作文信息。①自选角度。“自选”不是自由选,“角度”须从材料来,要求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②自拟题目。“自拟”也不是自由拟, “题目”从角度来,要求选准角度,由“角度”找论题(或论点),然后拟出题目。③联系生活实际。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④不少于600字议论文。 通常有了作文激情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600字容易做到。 把握文体成了主要矛盾。议论文的形式较多,考场上要有快速定体的良方。给材料作文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读后感,一是思想评论。上例材料按一般要求要写成思想评论,但许多人不赞成这种单一的要求,认为既可以写成读后感,也可以写成思想评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读后感和思想评论都是议论文的常见形式。
第二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审读题干后再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方向清楚了。通常材料形式有两大类:一是说明议论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显豁,一看就懂;一是寓言轶事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较为隐蔽,需要认真阅读分析。这里有个方法技巧问题。上述材料属于后者。寓言轶事类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大多为记叙文。记叙文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结果这四个问题。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研究上述材料可知,人物是普罗米修斯,事件是他盗取天火让人类摆脱黑暗,经过和结果是他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受神鹰狂喙而不改变志向。通常概括叙述性短文主题的方法是抓住中心事件,或对比分析不同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不同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等。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以上述材料为例,从事件可见普罗米修斯的追求,从过程可见他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从结果可见他的志向和决心不可改变。于是,我们从普罗米修斯这个具体事件中抽象出一个普遍道理,即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这正是普罗米修斯精神,也正是材料给人们的启示。
第三步,根据主题,确立论点。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有一定距离,此时,“联系生活实际”选好角度是实现从材料主题到作文论点的最好途径。“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方法是联想。我们要根据材料及其主题,运用相同、相反、相关和类比等联想方式,使之与生活实际挂起钩来。这一过程是从抽象的主题到具体的生活实际、由一般的道理到特殊的现象的具体化过程。1986全国高考作文题就是这种情况。那材料叙述的现象是: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大片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合,树木就能迅速成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显然材料的主题是“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属于量变质变范畴的哲学问题。如果将这一观点直接用作作文论点显然不容易动笔,因此,高考试题给定了题目,要求自拟副题。这一做法旨在引导考生进行联想,完成由抽象概念到具体生活实际的过渡。作文时从“树木、森林、气候”三者的关系出发,可以写社会风气的改变,可以写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写人才、知识阶层与四化建设的关系,也可以写我、家乡与祖国的关系,等等。这种情况下,把握材料的主题及其揭示的“原理”是关键,谈论哪方面的具体现象都可以,作文内容的开放性极强。第二种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相近,此时材料主题可以直接作为作文的论点。本文所举材料即属于此种情况。为了追求正义与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这种普罗米修斯精神就可以直接当作论点使用。写作方法上可以借鉴以往学过的《呆气》《崇高的理想》和写过的“谈毅力”、“论志向”等。至于在这个论点能否有所侧重,则由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论据情况来确定,开放性也极强。
第四步,根据论点,拟定题目。“题目”,顾名思义,是文题之目。它在作文里地位十分重要,可是许多同学考试时或许是情急之下不会拟题,或许是不注重拟题,常常胡乱写上“由一则寓言(或故事)想到的”这样一个题目,以为很保险。其实,这样的题目很不保险。因为它既看不出论题,也看不出论点,加之写作能力限制,又不能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地引出论题或论点,所以,谈话不集中,论点不明确,以其昏昏,自然不能使“文”昭昭。因此,从应试作文的实际出发,每个人都要特别重视拟定题目这一程序。拟定题目的依据是论点,方法有四种。下面用本示例作具体说明。 (1)缩减论点法, 如“为了真理”或“可贵的奉献精神”。(2)论题设问法, 如“磨难临头,志向能改吗”。(3)因素关系法,如“磨难与志向”。(4)形象寓意法,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由此看来,只要能准确概括材料主题,并由材料主题确定作文论点,拟写作文题目便不难了。
第五步,列出提纲,构思作文。考场作文既有一般作文的特点,又有考场作文的特殊要求。从高考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看,内容占14分,语言占13分,结构占8分, 书写占5分。显然内容、语言是考场应紧紧抓住的对象。 通常由于考生一心想在内容和语言上写出新意,而没有正确处理好内容、语言、结构、书写诸方面的关系,导致作文失败。依我的经验看,考场在审读材料、明确作文论点的基础上,只要能顺利突破结构关,其它方面就会有充足的精力去写好。而突破结构关的关键,就是总结平时读写议论文的经验,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规律,形成框式,考场无须多想便能呼之即出,依框式写作文。在这种情况下,便能很快通过构思关,把精力集中到作文内容、语言、书写这些“门面”上,从而保证作文的内容美、言语美和文面美。通常情况下,议论文用“引”、“议”、“联”、“辨”、“结”的五字要诀布局谋篇较为理想。
“引”是引出论题或论点。通常可采用开门见山、联系实际、叙述感受、述读材料、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字数要少,概括力要强,一般不超过50字。
“议”是议论材料。通过分析议论,挖掘材料内涵,强调论题或论点。这一部分可以弥补引出论点时因为过于概括而造成内容上的突兀、断层等不足。
“联”是联想议论。“引”“议”之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辨”是辨析辨证,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通常这一部分不是行文的重点,文字不宜多。可以用“当然”、“固然”等类词语来引起行文。
“结”是文章的结论。通常要紧扣材料照应开头:开头提论点,结尾提怎么办;开头提论题,结尾作出结论并简要说明怎么办。如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们……”类语句等。
考场作文情急之下,只要牢记这五个字,作文的布局谋篇关就可以顺利通过。有了这五字框式,考试时就不需要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犯愁了,从而确保能够把精力集中到内容、语言、文面这三方面来,保证考场作文不失误或少失误。
【有关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写好开头。万事开头难。作文也一样。但是,好的开头能够先声夺人,造成“第一印象效应”,使人产生“这篇作文出手不凡”的印象。好开头的标准是什么,古人讲“凤头”,就是强调开头要言简意赅,入题快,不拖泥带水。表达上可以叙述、设问。以下三篇作文的开头较好,可以借鉴。
〖例文1〗 要有普罗米修斯的精神
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见人间黑暗,就违反天规,盗天火给人类,人类获得了光明,他自已却被转辗于鹰喙之下。读了这则故事,我不禁为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所感动。
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是什么?
是献身精神,是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你看,他同情人类的痛苦,不顾宙斯的淫威,毅然盗取火种;他被缚高山,惨遭鹰喙,却矢志不渝,甘心受苦,只要人类幸福。这就是他的精神。
……
〔简评〕这篇作文开头用了三段:第一段叙述故事,第二段扣题设问,第三段答问并提出论点。层层推进,引出观点。第四段分析材料,说明观点从所给材料来。段落短小清楚,语言简明生动,读来明快有力。
〖例文2〗 “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有这样一个古希腊神话: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见到人们在黑暗中生活得非常艰难,就违反天规,把天火盗人类,他自己却遭受着宙斯的残酷折磨。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由想起“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奉献精神。
普罗米修斯本来在天上好好的,可他为什么为了人类能摆脱黑暗而宁愿自己遭受苦难且初衷不改呢?原因就在于他有这种“苦了自己,幸福他人”的崇高精神。古神话中的神尚且如此,我们现实中的人又怎么能不如此呢?……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同第一篇一样,先述读故事,接着便点题,提出论点,然后分析材料,揭示其内含。但行文上略与上一篇不同,述读之后是点题和分析材料。但上述两例都能紧扣材料,先述读材料,后引出观点,再分析材料说明观点。或许有同学会说“述读有什么难的”。其实述读也不容易。述读是一种叙中有议的叙述,要求通过述读能够自然而然地揭示出中心论点。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根据论点和论证要求对材料作适当的剪辑和详略处理。否则,照搬材料只能失败。
〖例文3〗 人贵有志
人贵有志,这早有古训为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事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故事说:普罗米修斯见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类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志向。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天真解释和美丽向往,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普罗米修斯为了实现拯救人类,追求真理这一志向,付出了巨大牺牲。这故事显然在教育人们:人要有志向,而且为了志向的实现,必须持之以恒,付出牺牲。
……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单刀直入摆出论点,接着引用古训加以证明。这种写法与上两例不同。它入题快,扣题紧,如平地起山,突兀耀眼,论点得以强调和突出。然后过渡一笔述读材料,揭示论点来源,扣材料,释题目,恰当自然。
(二)要注意写好段。写好段的关键有三:一是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二是段的开头要有总起句,三是段的末尾要善于总结。段与段的过渡上述三例都是很好的榜样。段的开头有两种写法值得借鉴:一是设问领起,《崇高的理想》一课是很好的范例;一是分论点总起,下面例文是很好的榜样。段的末尾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总结,以便与中心论点呼应,保证行文严密。此外,写好段还应注意学会运用“引用材料(理论或事实)--分析揭示其中的含义和道理--总结说明这些含义和道理意义或特点”的写作程式,并且恰当把握段的容量和长度。
(三)要注意收好尾。古人讲究“豹尾”,是说结尾要刚劲有力。考场特殊氛围里怎样做到刚劲有力呢?一是反问启发式,即运用反问句启发读者思考,艺术地完成“怎么办”这一任务,《纳谏与止谤》的结尾“如若不信,盍试为之”就是很好的范例。二是总结照应式,即与开头相照应,用“因此”之类的话紧承上文,简短明了地回答“怎么办”。
〖例文4〗 咬定青山不放松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天神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在黑暗中受苦,就盗得天火,给人们带来光明,自已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被神鹰狂喙,但他还是不愿改变志向。读罢,心绪起伏,不禁想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古训。
“青山”也就是我们的志向所在。一个人活在世上,绝不是漫无目的生存着,他总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也就是志向,哪怕只是为自己,可无论什么志向,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实现,自然,也不能在一朝不成的情况下放弃,因此,我们需要为之奋斗。
立了志,就要实现它,就要为之付出牺牲。世界上没有坐享上苍落馅饼的事儿。布鲁诺发现了日心说,就认定了这一真理,直至被宗教裁判所的烈火焚烧,也不放弃;李时珍为了写成《本草纲目》,二十多年如一日,尝遍艰辛,最终完成了医学巨著;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日后,为了这一“青山”发愤刻苦,终于成了大事。可见,立了志向,不能就此完结,而是刚刚开始,必须为之奋斗,为之付出艰辛乃至牺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直至最终达到目的。这也就是“青山”的真谛--普罗米修斯的支柱。
当然,我们不仅要有“青山”,更要有“咬定”的意志。如果普罗米修斯只有“青山”,而未真正咬定,恐怕他现在早已在仙界自由自在,不被世人敬仰了。正是他有“咬定”的精神,他才会不畏酷刑。
有人说过:“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这话不假,但凡有成绩的人,始终抱定一个目标,“咬定”一座“青山”;而意志薄弱者,常常是一个目标没实现,遇到挫折,就改换一个目标,或者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更换,结果一事无成。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很多。什么热就追什么,什么“火”就求什么,结果是追来求去一场空。我看,做人、做事还是咬定一座“青山”的好。
因此,我说,心中要有青山一座,行动要能咬定不放。“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万事无悔,万难无畏,最终登上自己心中的青山,实现远大的志向。
〔简评〕虽然,这篇考场急就文章还有很多不足,但本文标题形象醒目,论点突出,给人印象很深。论证上先正面后反面,正反结合,严密有力。语言生动各段中心显豁,眉目清楚。段落长短适宜,层次清晰,结尾自然简洁。
考场给材料作文按“五步法”操作是比较实用有效的,以下列材料作文为例作以具休说明。
【材料及作文要求】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见到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们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
【“五步法”操作说明】
第一步,研读题干,明确要求。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这些要求就是从题干中来的。研读上述题干,从这些见惯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获得四点作文信息。①自选角度。“自选”不是自由选,“角度”须从材料来,要求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②自拟题目。“自拟”也不是自由拟, “题目”从角度来,要求选准角度,由“角度”找论题(或论点),然后拟出题目。③联系生活实际。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④不少于600字议论文。 通常有了作文激情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600字容易做到。 把握文体成了主要矛盾。议论文的形式较多,考场上要有快速定体的良方。给材料作文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读后感,一是思想评论。上例材料按一般要求要写成思想评论,但许多人不赞成这种单一的要求,认为既可以写成读后感,也可以写成思想评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读后感和思想评论都是议论文的常见形式。
第二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审读题干后再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方向清楚了。通常材料形式有两大类:一是说明议论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显豁,一看就懂;一是寓言轶事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较为隐蔽,需要认真阅读分析。这里有个方法技巧问题。上述材料属于后者。寓言轶事类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大多为记叙文。记叙文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结果这四个问题。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研究上述材料可知,人物是普罗米修斯,事件是他盗取天火让人类摆脱黑暗,经过和结果是他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受神鹰狂喙而不改变志向。通常概括叙述性短文主题的方法是抓住中心事件,或对比分析不同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不同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等。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以上述材料为例,从事件可见普罗米修斯的追求,从过程可见他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从结果可见他的志向和决心不可改变。于是,我们从普罗米修斯这个具体事件中抽象出一个普遍道理,即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这正是普罗米修斯精神,也正是材料给人们的启示。
第三步,根据主题,确立论点。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有一定距离,此时,“联系生活实际”选好角度是实现从材料主题到作文论点的最好途径。“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方法是联想。我们要根据材料及其主题,运用相同、相反、相关和类比等联想方式,使之与生活实际挂起钩来。这一过程是从抽象的主题到具体的生活实际、由一般的道理到特殊的现象的具体化过程。1986全国高考作文题就是这种情况。那材料叙述的现象是: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大片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合,树木就能迅速成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显然材料的主题是“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属于量变质变范畴的哲学问题。如果将这一观点直接用作作文论点显然不容易动笔,因此,高考试题给定了题目,要求自拟副题。这一做法旨在引导考生进行联想,完成由抽象概念到具体生活实际的过渡。作文时从“树木、森林、气候”三者的关系出发,可以写社会风气的改变,可以写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写人才、知识阶层与四化建设的关系,也可以写我、家乡与祖国的关系,等等。这种情况下,把握材料的主题及其揭示的“原理”是关键,谈论哪方面的具体现象都可以,作文内容的开放性极强。第二种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相近,此时材料主题可以直接作为作文的论点。本文所举材料即属于此种情况。为了追求正义与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这种普罗米修斯精神就可以直接当作论点使用。写作方法上可以借鉴以往学过的《呆气》《崇高的理想》和写过的“谈毅力”、“论志向”等。至于在这个论点能否有所侧重,则由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论据情况来确定,开放性也极强。
第四步,根据论点,拟定题目。“题目”,顾名思义,是文题之目。它在作文里地位十分重要,可是许多同学考试时或许是情急之下不会拟题,或许是不注重拟题,常常胡乱写上“由一则寓言(或故事)想到的”这样一个题目,以为很保险。其实,这样的题目很不保险。因为它既看不出论题,也看不出论点,加之写作能力限制,又不能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地引出论题或论点,所以,谈话不集中,论点不明确,以其昏昏,自然不能使“文”昭昭。因此,从应试作文的实际出发,每个人都要特别重视拟定题目这一程序。拟定题目的依据是论点,方法有四种。下面用本示例作具体说明。 (1)缩减论点法, 如“为了真理”或“可贵的奉献精神”。(2)论题设问法, 如“磨难临头,志向能改吗”。(3)因素关系法,如“磨难与志向”。(4)形象寓意法,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由此看来,只要能准确概括材料主题,并由材料主题确定作文论点,拟写作文题目便不难了。
第五步,列出提纲,构思作文。考场作文既有一般作文的特点,又有考场作文的特殊要求。从高考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看,内容占14分,语言占13分,结构占8分, 书写占5分。显然内容、语言是考场应紧紧抓住的对象。 通常由于考生一心想在内容和语言上写出新意,而没有正确处理好内容、语言、结构、书写诸方面的关系,导致作文失败。依我的经验看,考场在审读材料、明确作文论点的基础上,只要能顺利突破结构关,其它方面就会有充足的精力去写好。而突破结构关的关键,就是总结平时读写议论文的经验,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规律,形成框式,考场无须多想便能呼之即出,依框式写作文。在这种情况下,便能很快通过构思关,把精力集中到作文内容、语言、书写这些“门面”上,从而保证作文的内容美、言语美和文面美。通常情况下,议论文用“引”、“议”、“联”、“辨”、“结”的五字要诀布局谋篇较为理想。
“引”是引出论题或论点。通常可采用开门见山、联系实际、叙述感受、述读材料、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字数要少,概括力要强,一般不超过50字。
“议”是议论材料。通过分析议论,挖掘材料内涵,强调论题或论点。这一部分可以弥补引出论点时因为过于概括而造成内容上的突兀、断层等不足。
“联”是联想议论。“引”“议”之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辨”是辨析辨证,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通常这一部分不是行文的重点,文字不宜多。可以用“当然”、“固然”等类词语来引起行文。
“结”是文章的结论。通常要紧扣材料照应开头:开头提论点,结尾提怎么办;开头提论题,结尾作出结论并简要说明怎么办。如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们……”类语句等。
考场作文情急之下,只要牢记这五个字,作文的布局谋篇关就可以顺利通过。有了这五字框式,考试时就不需要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犯愁了,从而确保能够把精力集中到内容、语言、文面这三方面来,保证考场作文不失误或少失误。
【有关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写好开头。万事开头难。作文也一样。但是,好的开头能够先声夺人,造成“第一印象效应”,使人产生“这篇作文出手不凡”的印象。好开头的标准是什么,古人讲“凤头”,就是强调开头要言简意赅,入题快,不拖泥带水。表达上可以叙述、设问。以下三篇作文的开头较好,可以借鉴。
〖例文1〗 要有普罗米修斯的精神
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见人间黑暗,就违反天规,盗天火给人类,人类获得了光明,他自已却被转辗于鹰喙之下。读了这则故事,我不禁为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所感动。
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是什么?
是献身精神,是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你看,他同情人类的痛苦,不顾宙斯的淫威,毅然盗取火种;他被缚高山,惨遭鹰喙,却矢志不渝,甘心受苦,只要人类幸福。这就是他的精神。
……
〔简评〕这篇作文开头用了三段:第一段叙述故事,第二段扣题设问,第三段答问并提出论点。层层推进,引出观点。第四段分析材料,说明观点从所给材料来。段落短小清楚,语言简明生动,读来明快有力。
〖例文2〗 “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有这样一个古希腊神话: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见到人们在黑暗中生活得非常艰难,就违反天规,把天火盗人类,他自己却遭受着宙斯的残酷折磨。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由想起“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奉献精神。
普罗米修斯本来在天上好好的,可他为什么为了人类能摆脱黑暗而宁愿自己遭受苦难且初衷不改呢?原因就在于他有这种“苦了自己,幸福他人”的崇高精神。古神话中的神尚且如此,我们现实中的人又怎么能不如此呢?……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同第一篇一样,先述读故事,接着便点题,提出论点,然后分析材料,揭示其内含。但行文上略与上一篇不同,述读之后是点题和分析材料。但上述两例都能紧扣材料,先述读材料,后引出观点,再分析材料说明观点。或许有同学会说“述读有什么难的”。其实述读也不容易。述读是一种叙中有议的叙述,要求通过述读能够自然而然地揭示出中心论点。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根据论点和论证要求对材料作适当的剪辑和详略处理。否则,照搬材料只能失败。
〖例文3〗 人贵有志
人贵有志,这早有古训为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事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故事说:普罗米修斯见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类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志向。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天真解释和美丽向往,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普罗米修斯为了实现拯救人类,追求真理这一志向,付出了巨大牺牲。这故事显然在教育人们:人要有志向,而且为了志向的实现,必须持之以恒,付出牺牲。
……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单刀直入摆出论点,接着引用古训加以证明。这种写法与上两例不同。它入题快,扣题紧,如平地起山,突兀耀眼,论点得以强调和突出。然后过渡一笔述读材料,揭示论点来源,扣材料,释题目,恰当自然。
(二)要注意写好段。写好段的关键有三:一是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二是段的开头要有总起句,三是段的末尾要善于总结。段与段的过渡上述三例都是很好的榜样。段的开头有两种写法值得借鉴:一是设问领起,《崇高的理想》一课是很好的范例;一是分论点总起,下面例文是很好的榜样。段的末尾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总结,以便与中心论点呼应,保证行文严密。此外,写好段还应注意学会运用“引用材料(理论或事实)--分析揭示其中的含义和道理--总结说明这些含义和道理意义或特点”的写作程式,并且恰当把握段的容量和长度。
(三)要注意收好尾。古人讲究“豹尾”,是说结尾要刚劲有力。考场特殊氛围里怎样做到刚劲有力呢?一是反问启发式,即运用反问句启发读者思考,艺术地完成“怎么办”这一任务,《纳谏与止谤》的结尾“如若不信,盍试为之”就是很好的范例。二是总结照应式,即与开头相照应,用“因此”之类的话紧承上文,简短明了地回答“怎么办”。
〖例文4〗 咬定青山不放松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天神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在黑暗中受苦,就盗得天火,给人们带来光明,自已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被神鹰狂喙,但他还是不愿改变志向。读罢,心绪起伏,不禁想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古训。
“青山”也就是我们的志向所在。一个人活在世上,绝不是漫无目的生存着,他总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也就是志向,哪怕只是为自己,可无论什么志向,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实现,自然,也不能在一朝不成的情况下放弃,因此,我们需要为之奋斗。
立了志,就要实现它,就要为之付出牺牲。世界上没有坐享上苍落馅饼的事儿。布鲁诺发现了日心说,就认定了这一真理,直至被宗教裁判所的烈火焚烧,也不放弃;李时珍为了写成《本草纲目》,二十多年如一日,尝遍艰辛,最终完成了医学巨著;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日后,为了这一“青山”发愤刻苦,终于成了大事。可见,立了志向,不能就此完结,而是刚刚开始,必须为之奋斗,为之付出艰辛乃至牺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直至最终达到目的。这也就是“青山”的真谛--普罗米修斯的支柱。
当然,我们不仅要有“青山”,更要有“咬定”的意志。如果普罗米修斯只有“青山”,而未真正咬定,恐怕他现在早已在仙界自由自在,不被世人敬仰了。正是他有“咬定”的精神,他才会不畏酷刑。
有人说过:“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这话不假,但凡有成绩的人,始终抱定一个目标,“咬定”一座“青山”;而意志薄弱者,常常是一个目标没实现,遇到挫折,就改换一个目标,或者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更换,结果一事无成。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很多。什么热就追什么,什么“火”就求什么,结果是追来求去一场空。我看,做人、做事还是咬定一座“青山”的好。
因此,我说,心中要有青山一座,行动要能咬定不放。“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万事无悔,万难无畏,最终登上自己心中的青山,实现远大的志向。
〔简评〕虽然,这篇考场急就文章还有很多不足,但本文标题形象醒目,论点突出,给人印象很深。论证上先正面后反面,正反结合,严密有力。语言生动各段中心显豁,眉目清楚。段落长短适宜,层次清晰,结尾自然简洁。
论文大师兄
2024-11-18 广告
2024-11-18 广告
结合开源架构预训练及微调,研发学术之星4.0学术模型,面向超7000万有写作论文、书籍、报告需求的高知人群。 从读写论文需求切入,开发工具提升用户的写作效率,为广大学术研究者提供了论文开题、写作、答辩及就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基于提供的学科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论文大师兄提供
展开全部
一、写作指要
应试写作,也是时间的竞赛。据在人大附中对某些考生的调查,考生用于作文的平均时间仅仅40分钟左右。在此时间内要完成一大一小近千字的作文,实非易事!对某些考生来说,如果按平时作文那样迟迟不动笔,那么时间上无法保证完成作文,纵然腹内有上好文章,又有何用?
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应试写作,也是时间的竞赛。据在人大附中对某些考生的调查,考生用于作文的平均时间仅仅40分钟左右。在此时间内要完成一大一小近千字的作文,实非易事!对某些考生来说,如果按平时作文那样迟迟不动笔,那么时间上无法保证完成作文,纵然腹内有上好文章,又有何用?
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参考资料: http://xhzx.nhedu.net/zjwy/yilunwen/fangfa/11.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议论文是中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种写作方法,是同学们书面发表见解的最好方式。为了使同学们能将议论文写得深刻、透彻,达到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信服自己观点的目的,学会辩证分析法是很有必要的。
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有的同学只是摆出自己的观点,找几个事例证明一下就了结。有的同学为了凑字数,竟然让事例占了大量篇幅,造成文体的混乱。这种“观点加事例式”的议论文,虽然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充足的事例来证明,但由于未能从道理上去阐述,很难达到说服人的效果。这种议论文给人的感觉总是浮光掠影式的、浅层次的,让人难以信服。想要更加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光靠列举事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摆事实的基础上去讲道理,使材料和观点挂起钩来。
讲道理、作分析时,往往会出现话说过了头,静止、片面地看问题等弊端,为了让同学们能较好地运用辩证分析法谈论自己的观点,下面我着重谈谈在议论文中怎样才能用好辩证分析法。
一、辩证分析要把握好分寸。在讲道理、作分析时,有时道理讲得太偏激,分析走入死胡同。“过犹不及也”,一旦话说过了头,不但起不到突出论点的作用,反而会冲淡论点,起了反作用。讲道理、作分析时,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把握好分析、判断的分寸。写文章也像说话一样,为了让你的话被别人易于接受,常常会作一些补充说明。这些补充说明成分,往往就是推理分析的成分。如果你强调得过了头,就引起别人的反感,如果补充得不到位,又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因此,把握好分寸、恰到好处,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得好:“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同样一种观点,只要你能把握住分寸,恰到好处地作点辩证分析,就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二、辩证分析要全面。讲道理、作分析时,要能围绕自己的观点,从客观对象的实际出发,全盘考虑,合理分析、论证。只有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所讲的道理才能合乎情理,所作的分析也才能准确、透彻。倘若不从全局出发,只注意事物的一面,注意不到事物的另一面,重视了某一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因素,所讲的道理就很难服人。或者在谈论问题时,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设法让所讲的观点对自己有好处,而考虑不到别人的利益,那是站不住脚的,只能是歪理邪说。这种片面性的议论,自然不会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辩证分析要有前瞻性。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因此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要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就像“丑小鸭”,它小的时候很不起眼,混在鸭群中,竟连小鸭都不如,不被人看起,经常受歧视。这种毫不出众的外表蒙蔽了好多人。可它毕竟不是鸭,它的本质是鹅,后来还是振翅高飞,翱翔于蓝天了。如果不能洞察它的本质,只用静止的、孤立的眼光去看待它,只能做出错误的判断,也只能将胸怀大志、遨游蓝天的白天鹅,当成永远也飞不出院墙的丑小鸭。
学会在议论中作点辩证分析,就能使议论文的论点更突出,论证更严密。相应地,也就会使议论文更有说服力。
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有的同学只是摆出自己的观点,找几个事例证明一下就了结。有的同学为了凑字数,竟然让事例占了大量篇幅,造成文体的混乱。这种“观点加事例式”的议论文,虽然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充足的事例来证明,但由于未能从道理上去阐述,很难达到说服人的效果。这种议论文给人的感觉总是浮光掠影式的、浅层次的,让人难以信服。想要更加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光靠列举事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摆事实的基础上去讲道理,使材料和观点挂起钩来。
讲道理、作分析时,往往会出现话说过了头,静止、片面地看问题等弊端,为了让同学们能较好地运用辩证分析法谈论自己的观点,下面我着重谈谈在议论文中怎样才能用好辩证分析法。
一、辩证分析要把握好分寸。在讲道理、作分析时,有时道理讲得太偏激,分析走入死胡同。“过犹不及也”,一旦话说过了头,不但起不到突出论点的作用,反而会冲淡论点,起了反作用。讲道理、作分析时,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把握好分析、判断的分寸。写文章也像说话一样,为了让你的话被别人易于接受,常常会作一些补充说明。这些补充说明成分,往往就是推理分析的成分。如果你强调得过了头,就引起别人的反感,如果补充得不到位,又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因此,把握好分寸、恰到好处,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得好:“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同样一种观点,只要你能把握住分寸,恰到好处地作点辩证分析,就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二、辩证分析要全面。讲道理、作分析时,要能围绕自己的观点,从客观对象的实际出发,全盘考虑,合理分析、论证。只有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所讲的道理才能合乎情理,所作的分析也才能准确、透彻。倘若不从全局出发,只注意事物的一面,注意不到事物的另一面,重视了某一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因素,所讲的道理就很难服人。或者在谈论问题时,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设法让所讲的观点对自己有好处,而考虑不到别人的利益,那是站不住脚的,只能是歪理邪说。这种片面性的议论,自然不会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辩证分析要有前瞻性。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因此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要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就像“丑小鸭”,它小的时候很不起眼,混在鸭群中,竟连小鸭都不如,不被人看起,经常受歧视。这种毫不出众的外表蒙蔽了好多人。可它毕竟不是鸭,它的本质是鹅,后来还是振翅高飞,翱翔于蓝天了。如果不能洞察它的本质,只用静止的、孤立的眼光去看待它,只能做出错误的判断,也只能将胸怀大志、遨游蓝天的白天鹅,当成永远也飞不出院墙的丑小鸭。
学会在议论中作点辩证分析,就能使议论文的论点更突出,论证更严密。相应地,也就会使议论文更有说服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开头说出中心,你要议论什么,要精彩一点,大约100到200字,中间写多点,引用一些事例说明自己的想法,事例要拣一些众所周知的,大约500字.最后抒发自己的感情,点明中心,100到200字.这样800字以上,就很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议论文首先立意要正确,不要偏斜,要能发人深思。语言上多用技巧比如列数字,作比较……
分段什么的……先一个标题一段,叙事简单的一段,议论一到两段,结尾一段……
差不多了
分段什么的……先一个标题一段,叙事简单的一段,议论一到两段,结尾一段……
差不多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