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为什么说赵国未战先败

 我来答
高许许爱教书
2023-05-30 · TA获得超过34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4.9万
展开全部

长平之战中为什么说赵国未战先败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发生在秦赵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赵国兵败,四十万降卒被秦国坑杀。

这场战争之所以被后世津津乐道,一方面在于秦国坑杀四十万降卒的残暴,另一方面在于赵国主将赵括纸上谈兵导致兵败误国。

战争,是国家实力和国家间关系的表现。战场上的胜败之数,大多在战争发生之前就已经注定了,是以“贵谋而贱战”。

长平之战的经过大概是,秦国进攻韩国,韩国战败,祸水东引,主动把上党地区献给局外人赵国。赵国不得不接受上党地区,而招来了秦国的雷霆兵锋。

秦赵蠢亩缺双方激战、对峙三年,赵国实力不济,四十万人被俘杀,威震天下。从此,山东六国少了一块硬骨头,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加快了。

事实上,长平之战是摆上台面的戏,台下各国之间的外交攻伐已经决定了战争的胜败。

秦国虎狼之国

秦国被六国称为虎狼之国,原因在于秦国改变了春秋以来的带辩军事战争格局。春秋之前的战争,是贵族之间的游戏,交战双方遵循着一定的规则,需要完成一定的动作。否则会招来天下的鄙视。

秦国,把战争变成了工具,目的是要消灭敌人、占领敌国。大争之世,拳头说话,道义礼法,全靠边站。

秦国的国力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已经慢慢领先于山东六国,但是,又不足以一个国家单挑其余六国。所以,围绕在各国之间的外交计谋,合纵连横发挥着不亚于战争的作用。

韩魏祸水赵引

在长平之战时,韩魏两国已经被秦国打到自闭,根本不敢正视秦国。这两个国家经常扮演着“小人”的角色,就是只要秦国不打我,你想打谁都可以。

所以,当秦国进攻韩国时,韩国故意把秦国想要得到的上党地区献给赵国,让赵国来接受秦国的重拳出击。

赵国无奈啊,接受了上党地区,要被秦国当场报复;不接受上党地区,秦国占领上党以后,还是要被秦国攻击。与其后面挨揍,不如趁现在还有口硬气, 好好搏一把。

三晋的另一个冤大头,魏国,这个时候也在看戏。想着,秦国跟赵国打仗,不管谁胜谁负,都对魏国有利。

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格局,只看到眼前的三瓜俩枣。秦国要是打赢了,就会腾出手来,蹂躏韩魏,到时候可就是要灭国了。

事实上,历史也就是这样发展的。

赵国没有外援

赵国在战争打响后,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拉拢到有力的外援。

秦赵两军在长平地区相持两年后,赵国君臣感觉这样打下去吃不消了,想要结束战争。

这个时候有两个思路,要么找楚国和魏国这两个国家来调停,赵国付出一定的代价,来说服魏、楚两国出兵,一起结盟对抗暴秦。

因为,魏楚两国虽然已经被秦国揍的不行了,但这两国还是有一战之力来对抗秦国的,属于有实力的受害者。韩国,已经彻底被打废了,所以根本不用考虑。

第二个思路就是,向秦国求和。你秦国不就是想要土地和城池吗,我割让给你就行。这在战国时期是非常常见的操作,交战双方打着打着就割地议和,然后过几年又接着打。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抉择上,赵国,选择了第二条路,向秦国求和。这就导致,各国认为你们这次跟之前的战争是一样的,打不过割地就行,所以也就都没有插手调停的意思。

需知,在战国时期,维持大国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状态。有的国家会选择作壁上观,有的国家不一定愿意看到一家做耐闹大,与其等秦国做大到不可战胜,不如早点出手,免除后患。

正是,赵国的这一选择,让楚国和魏国都选择了冷眼旁观,没有出兵干预,导致了赵国在长平的悲剧。

齐楚作壁上观

楚国没有出兵援赵,齐国也拒绝了赵国的求粮请求。可怜赵军四十万人断粮四十六天,外无援军,内无粮草,陷入绝境,在做完最后一波冲杀后,最后无奈投降,被秦军坑杀。

就这样,赵国从开始被迫卷入一场局部战争,逐渐被消耗成了一场灭国之战。长平一役,四十万精锐丧尽,从此难与秦国有一战之力,失去了定鼎天下的能力。

好在,后来事情的发展也发生了些许转折,醒悟过来的山东六国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挫败了秦国的进攻,延缓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