骞的读音
骞的读音为 qiān,是一个多音字。
在现代汉语中,骞主要有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意为轻盈、飞快、敏捷等。同时,在古汉语中,骞还可以作为名词使用,指的是一种半骡马。以下将详细介绍骞这个词语的发音、基本含义以及相关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骞这个词多用于诗词歌赋、文学作品中,比如:《咏骞》、《骞冲天》、《烈骞飞》等。其中,“咏骞”是晋代王羲之所作,歌颂了一匹神骏非凡的兽马。
“骞冲天”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上阳台》中,形容骞马奔腾入云,极其威猛;而“烈骞飞”则出自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描述了一匹勇猛无比的战马冲锋陷阵的情景。
此外,骞这个词还可以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风格。比如说“骞皙轻举”,指的是一个轻盈灵活、行动敏捷的人;“骞翔矫矫”,则表示一个气度不凡、神采飞扬的人。在这些用法中,骞往往带有一种高尚、崇高、英俊等积极向上的意味。
至于骞的另一种意思——一种半骡马,也曾在古代文学中出现过。比如唐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就有这样一句:“镇峨岑,拥虎节,俨若冠军奉先策。骑骢马,蹇步摇摇红霞月。”此处所指的“骑骢马”即为骞。
据史书记载,骞是一种野马和骡的后代,具有骡的耐力和野马的速度,能够在丘陵地带快速奔跑。因其体型苗条、轻盈飞快,常被王公贵族用来进行巡礼、游猎等活动,被视为高贵品种。
除此之外,骞还有一个特殊的义项,指的是中国古代一种以芦苇为材料制成的管乐器,也称为“芦管”、“竹漏”,属于管类乐器中的吹奏乐器。
传统的骞由数根尺长相同的芦苇筒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加工制成,包括固定于筒前的“口子”、筒身、和筒后的“下关”,形如“一张嘴、多个虫鸣”的架构。演奏时,手捏住管身两端,在筒前吹奏口子音孔,可以发出高亢悠扬、直达人心的音乐声。
骞乐起源于汉朝,又称为“汉韵”。据记载,当年匈奴向汉朝进贡,献上了一种用芦苇制成的乐器,汉武帝听到后深为喜爱,便让乐师仿造制作,并加以改良创新。骞乐风格清新婉转、具有浓郁的汉族文化特色,长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宫廷、民间、军旅等场合广泛传播和应用,并在现代演奏艺术中得到了精进和发展。
总之,骞这个词有着多重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涉及到文学艺术、性格风度、动物品种和乐器类型等方面。对于不同的场景和语境,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