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 我来答
小小云xyp
2023-06-20 · TA获得超过604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876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端午节起源最初是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演变;后因屈原在这一天去世,便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50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等,节期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之一。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孝女曹娥说、介子推说、廉吏陈临说、越王勾践的说、恶日禁忌说、夏至说等,我认为在众多端午节来历中值得一提有各有3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夏至说🌷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认为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2006年12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先生,提出他的新研究观点,补充夏至说,提出端午节即夏至。

记载的汉代五月五日用“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的做法,是兼用夏、商、周三代有关夏至的一些习俗,一直到唐代的《岁华纪丽》对端午的解释仍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意思是只有在夏至,太阳才能完全合于正阳之位。端午又称天中节,所以,端午始源应该是夏至。


🌷端午节的来历之二:恶日禁忌说🌷

张心勤先生在《端午节非因屈原考》文中提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汉代北方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风俗通义》、《论衡》、《后汉书》上也均记载着“不举五月子”的说法,即不能将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东汉王充《论衡》对“五月五日生子不举”的解释:“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此月)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

一般认为,这一习俗从战国就开始流行。战国时的孟尝君田文五月初五日生,其父田婴不让家人养之,说明那时五月初五日已成为俗忌。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时值初夏,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人极易染病。《荆楚岁时记》这样记载:“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表明,艾草、菖蒲发出的气味,可驱除邪气,消去病毒。因此,端午节挂艾草、菖蒲是为了消除疾病瘟疫的蔓延。

端午忌讳特别多,一动一静多思量。
五月五日为恶日,五毒醒来不安详。
蛇蝎蜈蚣和壁虎,蟾蜍出没在端阳。
习俗流行于战国,除瘟驱邪求吉祥。
不能相互祝快乐,只能相互送安康。
送你一个健康粽,吓跑伤病多吉祥。
送你一个平安粽,平平安安过端阳。

“恶日”的说法来源:五月时,天气转热,会有许多毒虫、蝎子、蜈蚣以及瘟疫等出现,而且也有“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这样的说法,意思是盛阳是“万毒之源”,所以,端午始源应该是恶日。


🌷端午节的来历之三: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就是屈原说的故事了。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屈原身后400多年的事了。虽许多端午习俗与屈原无关,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不管到底起源于哪种说法、抑或多种说法的结合,端午节都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在端午节期间通过举行各种的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端午节是个美好的节日,人们在这既丰富多彩、又并不浓烈的民俗节日气氛中,能够感悟文化的滋养,领悟生活的真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