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厚实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出处:清·刘开《问说》
选段: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译文: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扩展资料:
文章阐明为学必好问的道理。首先论述问与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好学必勤问,方能补学之不足。因此,当问不择人,不论对方是贤于己、不如己还是等于己,都会有益处。接着引述古人能虚心学习人之所长,所以不择事而问,不择人而问,以使自己受益。
与此相反,世俗之人却强不知以为知,对于问人思想上有种种抵触情绪,因而终无可问之事与可问之人;他们师心自用,并且自护其短,其危害甚大;其中有的人虽问而不得其正,问是为着好玩、为着试人之能、为着追问人之不知。推究不好问的原因,是由于不虚心,不真正的好学。
最后再强调问的必要:即使是圣人,亦有不明不能之事,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故当学习古人以问为美德,不以为耻事。全文着重阐明好问的重要,批评师心恶问等陋习,提倡发扬古人不耻下问的精神。写法上多用对比和排比方法,说理透彻。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出自《孟涂文集》的《问说》。
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君子之学必好问”,叙述了“问”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结合,“学”与“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被编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教材。
扩展资料:
写作特点
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可比较二者的异同。
两文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要向各种人学习。但论述角度略有不同。《师说》着重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劝人虚心“从师而问”要“学于师”;《问说》则着重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
《师说》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后,第二部分(核心部分)就反复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对比鲜明地论证论点。《问说》的论证方法也是这样。不同的是,《师说》对比的对象繁多,而《问说》对比和对象单一,都是“古之人”与“今人”,对比的内容却涉及“问”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