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试问: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简洁,不要太口语化...
试问: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
简洁,不要太口语化 展开
简洁,不要太口语化 展开
展开全部
查了一下书。。。不过是自己写的。。。有点长了。。。你自己改写一下就好
虽然英美曾承诺于1942年开辟欧洲战场,但是由于1.英美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只愿意以间接援助的方式援助苏联,而不愿直接参与,以减轻自身损失2.由于1942年时英美没有强大的实力,无法达到1942年那样的攻势。但是出于鼓舞士气的需要和对于德国对于开罗等地的攻击,英美首脑在伦敦确定先行进行北非登陆作战,同年丘吉尔也飞赴苏联与斯大林会谈,并使斯大林接受英美先行在北非进行作战而推迟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在1943年“火炬行动”基本结束非洲战事之后,同年苏联也在斯大林格勒等战场获得转折。英美首脑于华盛顿集会(三叉戟)上基本确定将于1944年展开欧洲登陆作战,但是对于第二战场地点持有分歧,丘吉尔坚持认为“巴尔干计划”,而美国则认为巴尔干计划不可行,罗斯福曾宣称“他本人反对在巴尔干采取任何行动。”最终英美领导人在魁北克会议确定“霸王计划”,暨英美军队将优先实行在法国登陆的方案。但是由于几乎与魁北克会议的同时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投降,使得丘吉尔重燃“巴尔干计划”的想法,而后他派出部队向意大利周围各岛屿发起进攻,企图乘意大利投降的机会进攻意大利,但是由于德国部队更快的解除了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并夺取了各岛屿的控制权,使得英国军队失去了进攻意大利的机会,并在求援美国无果的情况下,并且“巴尔干计划”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没有获得支持,使得英国最终放弃“巴尔干计划”。最终英美苏领导人最终确定在1944年5月在法国展开第二战场。
关于为什么英国美国会在第二战场的地点上出现分歧。首先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的时候都有同样的考虑,首先1943年苏联已经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反攻已是必然,所以英美都要首先考虑到阻止苏联进一步在欧洲扩大自己的优势;丘吉尔的计划是在巴尔干地区登陆,使得英美军队迅速进入中欧,阻止苏联军队进入奥地利和罗马尼亚,甚至匈牙利。而美国则更注重美国的安全,而美国的安全则有两个条件,第一是挫败德国统治欧洲的企图,第二是“在打败德国之后,没有一个大国或我们对其影响不大的国家集团在统治欧洲”。但是在欧洲,“英美及其卫星国,特别是法国加在一起,都没有尚未打败的德国和苏联强大”。所以美国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可能把力量集中到西欧的决定性地区”。这是英美苏三方共同占领德国的唯一方法。而美国的第二个考虑则是对于欧洲的霸权:由于美国在二战及二战之前经济实力迅速壮大,使得美国一直在谋求对于欧洲的霸权,所以美国一直在谋求抢在苏联之前占领柏林,而在法国登陆在以下方面更有助于达到此目的,1.从法国进攻德国一直是历代军事家所采取的办法,几乎从未有人选择翻越阿尔卑斯山而从南部进攻德国。2.从纽约横渡到伦敦的距离要比到意大利近一半。3.英国的陆军大部分都要用来保护其本土,只有从英吉利海峡横渡进攻欧洲,英国的地面部队才能参与进攻,因为此时德国不可能从其他的地方发动对英国的攻势。所以美国最终决定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虽然英美曾承诺于1942年开辟欧洲战场,但是由于1.英美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只愿意以间接援助的方式援助苏联,而不愿直接参与,以减轻自身损失2.由于1942年时英美没有强大的实力,无法达到1942年那样的攻势。但是出于鼓舞士气的需要和对于德国对于开罗等地的攻击,英美首脑在伦敦确定先行进行北非登陆作战,同年丘吉尔也飞赴苏联与斯大林会谈,并使斯大林接受英美先行在北非进行作战而推迟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在1943年“火炬行动”基本结束非洲战事之后,同年苏联也在斯大林格勒等战场获得转折。英美首脑于华盛顿集会(三叉戟)上基本确定将于1944年展开欧洲登陆作战,但是对于第二战场地点持有分歧,丘吉尔坚持认为“巴尔干计划”,而美国则认为巴尔干计划不可行,罗斯福曾宣称“他本人反对在巴尔干采取任何行动。”最终英美领导人在魁北克会议确定“霸王计划”,暨英美军队将优先实行在法国登陆的方案。但是由于几乎与魁北克会议的同时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投降,使得丘吉尔重燃“巴尔干计划”的想法,而后他派出部队向意大利周围各岛屿发起进攻,企图乘意大利投降的机会进攻意大利,但是由于德国部队更快的解除了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并夺取了各岛屿的控制权,使得英国军队失去了进攻意大利的机会,并在求援美国无果的情况下,并且“巴尔干计划”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没有获得支持,使得英国最终放弃“巴尔干计划”。最终英美苏领导人最终确定在1944年5月在法国展开第二战场。
关于为什么英国美国会在第二战场的地点上出现分歧。首先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的时候都有同样的考虑,首先1943年苏联已经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反攻已是必然,所以英美都要首先考虑到阻止苏联进一步在欧洲扩大自己的优势;丘吉尔的计划是在巴尔干地区登陆,使得英美军队迅速进入中欧,阻止苏联军队进入奥地利和罗马尼亚,甚至匈牙利。而美国则更注重美国的安全,而美国的安全则有两个条件,第一是挫败德国统治欧洲的企图,第二是“在打败德国之后,没有一个大国或我们对其影响不大的国家集团在统治欧洲”。但是在欧洲,“英美及其卫星国,特别是法国加在一起,都没有尚未打败的德国和苏联强大”。所以美国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可能把力量集中到西欧的决定性地区”。这是英美苏三方共同占领德国的唯一方法。而美国的第二个考虑则是对于欧洲的霸权:由于美国在二战及二战之前经济实力迅速壮大,使得美国一直在谋求对于欧洲的霸权,所以美国一直在谋求抢在苏联之前占领柏林,而在法国登陆在以下方面更有助于达到此目的,1.从法国进攻德国一直是历代军事家所采取的办法,几乎从未有人选择翻越阿尔卑斯山而从南部进攻德国。2.从纽约横渡到伦敦的距离要比到意大利近一半。3.英国的陆军大部分都要用来保护其本土,只有从英吉利海峡横渡进攻欧洲,英国的地面部队才能参与进攻,因为此时德国不可能从其他的地方发动对英国的攻势。所以美国最终决定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展开全部
很简单啊,开辟第二战场符合盟军利益均占到原则啊,你看哈,当时商量开辟第二战场时丘吉尔要在巴尔干半岛附近展开,并且让蒙哥马利担任指挥,不过他没争过罗斯福,所以最后有了诺曼底登陆。当时政治事件啊,太多了,比如阿,中国战场那会日本陷入中国的漩涡,兵力被牵制,美国天天经常性轰炸日本领取,日本从瓜岛撤退就可以看出了,那么东线很成功,为德日的联合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美国由此有机有效地四处分发物资,而且支持苏联,又可以牵制德军;然后开罗会议啊,德军军工的滞后造成供给不足,前线延误,斯大林格勒又失误了,又有许多著名战役,像库尔斯克,西西里岛战役,墨索里尼被弹劾,意军前线大失败,这些都是轴心国失败的前幕,最后终于再慕尼黑会议上敲定了第二次战场的开辟。总的来说,其实就是利益。。。。消耗苏维埃···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2-05
展开全部
也许是德国的工业力量已经残废了吧...不可能还有能力面对英美的力量....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是在1943年胜利的,德军已经早受重大损失...要不是曼施坦因元帅和莫德尔元帅的话....德军在东线早在1943年完蛋了....可以得出结论,德国在1943年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打以上两场著名战役,可见第二战场的开辟需要考虑什么因素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最著名的是诺曼底登陆,因为它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标志性事件,你去百度百科搜诺曼底登陆上面就会有很多关于二战第二战场的形势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希望对你有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