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怎么过春节?
4个回答
2011-02-07
展开全部
过年习俗
年是什么?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年是什么?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了。
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年节歌”———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写联对,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
初一初二磕头儿,
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
…………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霄,这年才是过完了。那么我们追溯古人的“年步”,先来祭灶——
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象个美女。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他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爆竹最初是巫术的一种工具,作用是驱辟妖魔鬼怪。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现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烧竹子,发出噼叭之声,惊吓鬼怪。屠苏即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桃符又称“桃版”,是春联的前身。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桃符转化成春联据说缘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纸制的春联则是明、清才兴盛起来。今天的春联意在于渲染年节气氛,祝吉求祥,已经失去了旧时春联的驱辟作用,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写了联对,接下来该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年节饮食很多,诸如年糕、年夜饭、更岁饺子等。另外还有巫术味很浓的饮食,如桃汤、柏酒、椒酒、五辛盘。桃汤是用桃煮的汤,柏酒是一种用柏树叶浸制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古人在正月一日饮用,意为避邪祈福。五辛盘即以葱、姜等五种辛辣食品置盘中,又称春盘。俗谓可以辟恶、除瘟、通五脏,也有贺新的意思。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在历史上甚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全家人团坐桌前,开始了“团年”、“守岁”的进程。先是一餐“团年饭”饭后阖家团坐守岁。
此时小辈儿人向父祖家长行礼辞岁, 老人们则要分压岁钱。压岁钱也叫“押岁钱”“代岁钱”、“岁岁钱”,原是用来 厌胜驱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后世则多借此表示亲情爱意。 团年饭后还要“消夜”,一家人吃着 点心,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细雨,静待天明,这便是守岁。另外除夕夜还有镜听、照田蚕、卖痴呆、打灰堆等习俗,以此来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祈愿新的一年小孩聪慧,万事如愿。
“乡村里过年,从腊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个半月的锣鼓声,这声音单调,却打动到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坎上。就在这时际,……发现迎春花开了。”
是的,迎春花开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古人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正月一日为鸡日,即吉日。古人有用鸡辟邪之举,方法是杀鸡著门或贴画鸡于门。从元旦开始,人们开始忙着拜年贺节。拜年在汉代便已流行,群臣在正月正日这天进宫朝拜,君臣同乐。到了明清两代,官场拜年则发展成虚文的礼节,往往是“望门投刺”,不管认不认识。有诗为证: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在民俗信念中,初一到初四,是新年的狂欢日子,到了初五才恢复了平常的生活。初五也叫“破五”,这天的习俗活动是“送穷”,而对商家来说,初五这天商家开业。正月的活动一直到了十五,才渐渐平静……
年是什么?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年是什么?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了。
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年节歌”———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写联对,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
初一初二磕头儿,
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
…………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霄,这年才是过完了。那么我们追溯古人的“年步”,先来祭灶——
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象个美女。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他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爆竹最初是巫术的一种工具,作用是驱辟妖魔鬼怪。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现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烧竹子,发出噼叭之声,惊吓鬼怪。屠苏即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桃符又称“桃版”,是春联的前身。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桃符转化成春联据说缘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纸制的春联则是明、清才兴盛起来。今天的春联意在于渲染年节气氛,祝吉求祥,已经失去了旧时春联的驱辟作用,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写了联对,接下来该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年节饮食很多,诸如年糕、年夜饭、更岁饺子等。另外还有巫术味很浓的饮食,如桃汤、柏酒、椒酒、五辛盘。桃汤是用桃煮的汤,柏酒是一种用柏树叶浸制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古人在正月一日饮用,意为避邪祈福。五辛盘即以葱、姜等五种辛辣食品置盘中,又称春盘。俗谓可以辟恶、除瘟、通五脏,也有贺新的意思。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在历史上甚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全家人团坐桌前,开始了“团年”、“守岁”的进程。先是一餐“团年饭”饭后阖家团坐守岁。
此时小辈儿人向父祖家长行礼辞岁, 老人们则要分压岁钱。压岁钱也叫“押岁钱”“代岁钱”、“岁岁钱”,原是用来 厌胜驱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后世则多借此表示亲情爱意。 团年饭后还要“消夜”,一家人吃着 点心,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细雨,静待天明,这便是守岁。另外除夕夜还有镜听、照田蚕、卖痴呆、打灰堆等习俗,以此来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祈愿新的一年小孩聪慧,万事如愿。
“乡村里过年,从腊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个半月的锣鼓声,这声音单调,却打动到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坎上。就在这时际,……发现迎春花开了。”
是的,迎春花开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古人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正月一日为鸡日,即吉日。古人有用鸡辟邪之举,方法是杀鸡著门或贴画鸡于门。从元旦开始,人们开始忙着拜年贺节。拜年在汉代便已流行,群臣在正月正日这天进宫朝拜,君臣同乐。到了明清两代,官场拜年则发展成虚文的礼节,往往是“望门投刺”,不管认不认识。有诗为证: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在民俗信念中,初一到初四,是新年的狂欢日子,到了初五才恢复了平常的生活。初五也叫“破五”,这天的习俗活动是“送穷”,而对商家来说,初五这天商家开业。正月的活动一直到了十五,才渐渐平静……
展开全部
辽宁
新年的那一天,小孩子要先对长辈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等着长辈给压岁钱,收到的压岁钱不能立即花掉,要把它放在枕头下面,过了一晚上后,第二天,再自行安排。
上海
腊月二十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腊月二十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二十五为诸神下界之日。 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台湾
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饭(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压岁钱”等。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
除夕,家家户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 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澳门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开富贵,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是”,以示吉利。“利是”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发“利是”。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山东
大年三十中午开始帖春联,并上林请先人回家过年。到了晚上,家家点亮天灯,一个大家的男人们一般喝酒熬夜,女人包饺子。大年初一,男人们在凌晨四点左右就把全家人喊起来,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爷爷,还有门神,放鞭炮,发马子,下水饺吃早饭。 聚在一起喝酒熬夜,而妇女则会在一起包水饺,包完后一家人一般团聚共品尝 。
新年的那一天,小孩子要先对长辈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等着长辈给压岁钱,收到的压岁钱不能立即花掉,要把它放在枕头下面,过了一晚上后,第二天,再自行安排。
上海
腊月二十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腊月二十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二十五为诸神下界之日。 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台湾
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饭(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压岁钱”等。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
除夕,家家户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 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澳门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开富贵,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是”,以示吉利。“利是”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发“利是”。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山东
大年三十中午开始帖春联,并上林请先人回家过年。到了晚上,家家点亮天灯,一个大家的男人们一般喝酒熬夜,女人包饺子。大年初一,男人们在凌晨四点左右就把全家人喊起来,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爷爷,还有门神,放鞭炮,发马子,下水饺吃早饭。 聚在一起喝酒熬夜,而妇女则会在一起包水饺,包完后一家人一般团聚共品尝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2-02
展开全部
年初一去朋友家坐坐~~年初二回娘家,年初三开始大部分都冷淡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