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经哪些城市
从西往东走,分别是: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一共9个地区。最后在山东垦利县流入渤海。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六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一路历经5464公里,最后在山东省注入渤海。黄河是世界的第六大长河,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
黄河的上、中游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河南省桃花峪。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主要支流: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干流峡谷: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公里,占干流全长的31.2%。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流域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省区。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
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
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它部族,形成“华夏族”。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
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
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
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
黄河流经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扩展资料: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属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实际流程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
黄河干流河道可分为上、中、下游,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1.6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流域面积的53.8%。
黄河自河口镇至河南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中游河段长1206.4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43.3%。
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流域面积的3%,河道长785.6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
黄河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各段有它的地势、气候等环境特徵。上游自源头至内蒙古的河口镇,高程由海拔4,500米降至1,000米,流域面积384,0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之半。自甘肃省兰州市以上,河流由西往东,流域内地势崎岖,平地稀少,每年雨量处於300-600毫米之间。虽然雨量并不丰富,但因人口稀薄,用水需求量不大,成为黄河水资源主要供应区。自兰州以下,河道转往北方,进入沙漠地区,雨量略减,流域面积也小,但途经青铜峡(宁夏)灌区和巴盟黄河(河套)灌区,这两地区的用水量极大。以黄河平均年流量581亿立方米计算,上游自兰州以上地段的流入量为323亿立方米,而采用量不过是18亿立方米,可是自兰州至河口镇地段,流入量为6亿立方米,而采用量占103立方米,是为黄河得益最大地区,也是从水资源考虑上“入、出”最不均衡的地段。
黄河中游于河口镇至河南省旧孟津之间,流域面积344,000平方公里,河道高程由海拔1000米降至400米。中游北段途经黄土高原,流域气候乾旱,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每年产沙十多亿吨,中游南段的主要支流为汾河与渭河,两流域的气候与雨量都算优惠,自古以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文明昌盛,为古代中华文化与经济的发源地,赢得“中华文化摇篮”之称。
河南孟津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占地极小,只拥有两岸大堤以内的滩地和泰山北麓的高地。流域两旁地区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对河水的需求量很大,随著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对水源供应的要求不断增加,黄河水资源不胜负担。
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